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20:57: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导学案《春》
初一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说明理由。
3、概括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人的特点,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4、在课堂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找资料介绍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清以散文闻名,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伦雅俗共赏》等。
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
酝酿:
卖弄:
婉转:
黄晕:
烘托:
欣欣然: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二、课堂研讨。
配乐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描绘了几幅春之画卷?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具体怎么来分?
再读课文,读“春草图”部分,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其特点,用笔划出表现其特点的语句,并说出使用的修辞或写法。
再次感情充沛的读文。
根据学习春草图的方法,探究剩下的四幅图。
读出特点—划出语句—说出修辞或写法—诵出情感。
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组:春草图 第二组:春花图
第三组:春风图 第四组:春雨图
第五组:迎春图 第六组:总结
四、最后读课文,升华主题。
1、春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领悟到什么?
3、选择任意一幅春之画卷,进行仿写。
课内巩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结合语境,解释划横线的词。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应和:
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引用、比喻、拟人 B、引用、比喻、拟物
C、拟人、夸张、引用 D、比喻、夸张、引用
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因为( )
母亲的手有女性特有的细软,和春风相似。
母亲的手因劳动而变得粗大,它能包容一切,和春风相似。
母亲的手是对儿女关怀的象征,春风也是这样。
母亲的手是柔的,温暖的,春风也是这样。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的含义是--------------------------------------------------------
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调动了多方面的感觉写出对春风的丰富感受,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视觉方面:--------------------------------------------------------
听觉方面:--------------------------------------------------------
嗅觉方面:--------------------------------------------------------
触觉方面:--------------------------------------------------------
根据春风、春雨的特征,写出相应的诗句。
写春风:
写春雨: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本课教学,缺乏学生反复诵读,咀嚼推敲,这是本节课最失败的地方。抒情性的散文,应该多朗读,来领会散文的精彩写法和表现的意境美。今后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我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天的总体景象的描写进行了概括,山、水、太阳各是怎么样的,给学生做分析,描绘时采用了哪些方法。在学生自学方面,讨论五幅图画的特点,答案却差强人意,今后会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也就是将理解、口述、朗读三者结合,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