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21: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
【导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思路。
2.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情感。
3.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叙述文和描写,用 词准确的特点。
4.珍惜我们拥有的绿色环境,提高我们对环保的认识。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 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曾经在古罗马时代流水淙淙,人们可以垂钓的地方,后来变成了狂风呼啸的荒漠,这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端行为的严惩。现在牧羊人通过一己之力又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是怎样和神对抗,创造了伟大的事业?让 咱们一起走近《植树的牧羊人》吧!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慷慨(kāng kǎi)   薰衣草(xūn)   干涸(hé)   废墟(xū)
坍塌(tān) 戳(chuō) 山毛榉(jǔ) 帐篷(péng)
酬劳(chóu) 呼啸(xiào) 刨根问底(páo)
(2)词义
琢磨:①(zuó m o)思考;考虑。本课用此义;②(zhuó mó)雕刻和打磨(玉石)。
溜达:散步;闲走。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2.作者名片
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 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 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 景。
3.背景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 乔诺用23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7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画家弗瑞德里克 拜克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画。让 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 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植树的牧羊人》是让 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学法指导一:
针对步骤二中的填空
感知主题的方法:
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
3 .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中心;
4.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________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 露了、批判了)________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学法指导二:
针对步骤二中的填空
情节梳理的方法:
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记叙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如果有特定意义,也要一并概括出来。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________人(组织或单位)____时____地________情况下做________(结果)。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速读课文填空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赞扬了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清课文思路,完成下表:
时间顺序 人物概况 环境
初遇牧羊人(1-12) 自信、安静、忠厚、养羊种树 荒地废墟,没有水
再见牧羊人(13-18) 身体硬朗、沉默寡言、养蜂种树 有三块树林
最后一次相见(19-完) 87岁 绿洲,一万多人居住
步骤三 品析语言,感受魅力。
1.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交流点拨】“毁灭”是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2.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 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喝到了水后对牧羊人的感激赞美之情。
3.他停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地埋上土。(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运用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牧羊人种橡子的细心认真,表达了“我”对他的赞美之情。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高原的荒凉,甚至令人恐怖的气氛。
5.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第一句烘托牧羊人严谨、勤劳的性格,为下文写牧羊人种树作了铺垫。第二句渲染了高原荒凉的气氛。与原文高原的变化形成了对比。
6.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作具体细致写出牧羊人挑选橡子的过程,表现了牧羊人做事认真、仔细、细心的特点。
步骤四 精读课文,探究人物。
1.分析下列语句,概括牧羊人的性格特征。
(1)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
  【交流点拨】牧羊人乐于助人,对人热心。
(2)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交流点拨】牧羊人讲卫生,爱干净,会料理。
(3)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
【交流点拨】牧羊人穿着朴素,生活节俭。
(4)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交流点拨】牧羊人爱劳动,乐于奉献。
2.总结归纳
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无私和给予,不求名利和回报,心怀谦卑、感激,心中充满着喜 悦和希望。在事业成功时悄然离世,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相对于众生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初次见到他时,他用自制的罐子打水。因为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他几乎从不说话,但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自信。他烧饭给“我”吃,让我喝热气腾腾的汤。他不抽烟,养的狗也很安静。
由于儿子和妻子都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早逝,他从种树中缓解了痛苦和孤独,找到了幸福和满足。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两次灾难性的事情,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牧羊人的种树热情,他坚持在荒芜的土地上不断地种树,丝毫没有顾及战争的影响。他的身体渐渐地变得虚弱,但他从未因此而露出迷茫的神情。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者“我”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而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表达了牧羊人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上帝如果赋予我生命,我就应该去种树,而最终人定胜天的思想,赞扬了他无私和给予 的奉献精神,探寻了人类幸福的根源以及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的问题。
2.拓展延伸
读下面的材料,补全对联。
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了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13.6万亩;又用20年时间守护着这片繁茂的森林。他们种下的13.6万亩树林已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
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 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在咯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31年。今天,当年 的壮汉已全部白发苍苍。
3月29日,曲靖市委 、市政府决定奖励“陆良八老”每人6万元,共计48万元;并决定授予“八老”带头人王小苗“当代愚公”荣誉称号。
4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陆良县花木山林场,专程看望慰问并重奖8位坚持造林护林31年的老人,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向“陆良八老”每人颁发8万元现金奖励,并盛赞: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为下面的对联补出下联。
陆良八老,当代愚公,三十余载矢志坚守。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时间顺序人物概况环境初遇牧羊人(1-12)自信安静忠厚养羊种树荒地废墟没有水再见牧羊人(13-18)身体硬朗沉默寡言养蜂种树有三块树林最后一次相见(19-21)87岁绿洲 一万多人居住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品析语言,感受魅力
步骤四 精读课文,探究人物。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学生用书。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