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 11-20各数,发展数感。
2.结合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理解“10个一就是 1个十”,建构“1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的”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进一步感受位值制。
4.感悟数学文化,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思维严谨、有理有据的数学品格。
【教学重难点】
认识 11-20各数,掌握“10个一是 1个十”,理解“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意义;感受位值制,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
微课引入,感受“计数”文化
谈话:同学们,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经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微课)古时候,牧羊人为了管理羊群记录羊群的数量,就坐在羊圈门口。每出来一只羊,就在地上摆一块小石子,当摆到 10块小石子的时候,就换成一块较大的石头。
小结:聪明的古人用这一块大石头代替 10块小石头,相信古人的这种计数方法会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带来启发。
【设计意图】“十进制”计数法的产生源于生活,《古人计数》微课的播放,不仅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是为计数方法的感知、数学文化的感悟埋下伏笔。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青岛天蓝海美,海鸥也飞回来了。同学们正在海边喂海鸥呢,阳阳提出一个问题?谁来读读?预设: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以群计数)谈话:大家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海边情境,丰富的研究素材为学生的计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探索意义,引导建构
1.尊重学情,多样化“数数”谈话:要想知道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就得要数一数!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数数的好方法?预设:数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画一个,不遗漏谈话:就用这些好办法,拿出练习纸来赶紧圈一圈,数一数。交流评价学生的数法。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的结果都是“11”,帮助阳阳解决了问题。
2. 操作学具,认识“11” 谈话: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11”吗?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开始吧。谈话: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善于思考,想到了许多方法,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学生汇报预设: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五根五根摆,十根和一根。谈话: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更清楚,更简单,能一眼看出是 11根?小结:为了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把这 10根小棒,也就是 10个一捆起来,这一捆就是 1个十。10个一就是 1个十,1个十里有 10个一,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预设:11里面有 1十和 1一
3.借助计数器,认识数位谈话:在这个横档计数器上这样来表示“11”,你们觉得怎样?把这个横档计数器竖起来, 10个一合起来是 1个十,用一个新珠子来表示,这个珠子它有一个新的位置。只用两个珠子,能表示“11”吗?预设:可以,一个珠子表示 1个十,一个珠子表示 1个一.谈话: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个数位叫“个位”,个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 1个一,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第二数位叫是“十位”,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
小结:这两个珠子,一个在十位上,表示 1个十,一个在个位上,表示 1个一,一个十和 1个一合起来就是 11。谈话:你们想不想用这个新计数器拨拨“11”,那动手试试吧,一边拨一边说。
小结:个位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这就是“满十进一”。谈话:我们把 11写下来吧,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1”,读作“十一”,这两个“1”各表示什么意思啊?。预设:十位上的“1”表示 1个十,个位上的 1”表示 1个一小结:同学门真了不起,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认识了“11”。
4.自主练习,巩固新知(1)先圈出 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2)写一写。(3)你还认识那些“十几”的数?介绍给大家吧。
5.方法迁移,认识“20”谈话:除了沙滩上有海鸥,礁石上也有,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数一数有几只吗?预设:20只。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学具,请你选择合适的小棒表示出“20”。谈话:大家不约而同的选则用 2捆小棒来表示“20”,为什么?预设: 2个十就是 20。谈话: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19,那再添几个珠子就是“20”?真是这样吗,快拨拨试一试吧。谈话:为什么 2个珠子又表示“20”了?预设:2个珠子在十位上就表示 2个十,就是 20。谈话:我们把“20”写下来吧,写“20”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结:先写十位,再写个位,个位没有珠子要写“0”占位。
【设计意图】多样化“数数”不仅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基础,而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按群计数”,体会以 10计数的合理性;借助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体验,理解了“10个一就是 1个十”,建构“1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的数学模型,认识了个位和十位,进一步感受位值,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拓展应用,提升认知
1.数的顺序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 11-20这些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送小海鸥回家的小游戏,想玩吗?谈话:咱们班的同学的思维可真敏捷啊,刚才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海鸥终于都回家了,我们一起按顺序来读一数。
2.全课回顾谈话:还记得古人计数的故事呢?用这一块大石头代表 1个十,如果这些大石头再满 10个呢,这个更大的石头又代表多少?联想到这一捆小棒代表 1个十,满了 10捆又代表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进行回顾。知识:认识了 11,20......知道了 10个一是 1个十......方法:会用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的方法认数......情感:知道了古人计数方法,古人很有智慧......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古人计数的故事,“更大的石头又代表多少?”这种数学文化的引入不再是数学课的点缀,而是真正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