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21: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主席同志为什么说“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这篇回忆录。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2
3
1、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2、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3、体会本文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的语言风格。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成武回忆录》,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
作者
写作背景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本文讲述的内容是1935年10月红四军团胜利到达吴起镇后,依然受到敌人的追击。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设围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战斗后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聆听毛主席对长征胜利的总结。杨成武将军对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全文表达了对长征取得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红军的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红军过草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保安县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吴起镇会师标志着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历时一年、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开创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飞夺泸定桥
雪山忠魂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长征路线图
文体知识
1、概念
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2、特点
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文体知识
3、分类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1) 亲笔回忆录即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
(2) 口述回忆录即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8)我们终于抵达了陕北吴起镇。
(1-2)写红四军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兴高采烈的场面。
(3)简要回顾长征的艰难,交代指战员兴奋、激动的缘由。
(4-8)红四团进入吴起镇及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牌子的感受。
理清思路
第二部分(9-22)毛泽东指挥长征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斗。
(9-12)回忆毛主席亲自指挥这一仗的背景与缘由。
(13-15)战斗之前的部署与准备。
(16-19)战斗过程。
(20)长征中最后一仗的意义及代价,以及作者对牺牲战友的情感。
(21-22)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23-46)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23-31)赴会路上,邓小平指示为宣传队、机关同志做衣服,写出了红军当时在生活上的困难。
(32-34)交代会场环境及氛围。
(35-38)毛主席问候与会干部,以心理活动表现出红军指战员对革命领袖的关心和理解。
(39-42)毛主席总结长征并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意义。
(43-45)毛主席向指战员发出号召。
理清思路
一、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
提示:结合文体特征思考。记叙类文体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对比、衬托等。
文章研读
【明确】 1.场面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2.动作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第8段“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3.心理描写:如第2段“我们都很高兴”。
4.侧面描写:如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小结:请同学们在阅读第二、三部分的时候,体会并学习本文是如何运用表现手法更好地表现内心的感情的。
文章研读
知识链接
场面描写: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
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描写,是“动态"的描写。
文章研读
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VS场面描写
1、感彩不同。场面描写更加客观,很少参杂作者的感情,只是对于场景的客观描述,往往承上启下。但是环境描写与作者的感彩脱离不了干系。
2、对象不同。场面描写是描写某个地点所有任务的整体状态。比如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物活动杂糅在一起。环境描写的对象是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某个历史时期的街道、美丽的自然风光、某个房间的室内陈列。环境描写围绕具体的环境。
3、作用不同。场面描写围绕人物。所以具有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而环境描写作用是为表达中心思想做铺垫、给人代入感、渲染文章气氛、描写特定景物。
文章研读
二、文章写到在开会路上巧遇邓小平,有何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增添了故事的波澜,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可贵品质;
3.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和军队领导人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以及红军队伍上下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文章研读
三、 精读倒数第5段,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示:划分段落层次,理解内容。结合全文分析。
文章研读
力量的宣示:敌人仍然强大,红军部队损失惨重,但经过长征,队伍没有打散,而且还经常能打胜仗,让蒋介石觉得自己无力消灭红军。
革命的宣传:十一个省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又扩充了那么大的队伍。
为革命未来打下基础: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西以后留下了一万多精干,这都是在播种。
运用排比手法,宣告了国民党围剿计划的破产也宣示了共产党的不可战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这种思想如种子一般,会让无数人走上革命的道路。
文章研读
意义: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作用: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文章研读
四、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写法,尝试分析。
提示:在文中辨别、标划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句。
文章研读
【明确】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本文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
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动作、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文章研读
五、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2.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3.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4.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文章研读
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理解 。
(1)“长征是宣言书”主要是指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景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红军以其在长征中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所以“长征是宣言书”。
(2)“长征是宣传队”主要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以实际行动向所经过的省区宣传党的思想,宣传红军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长征是播种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红军在思想上向所经过的地区播种革命思想;二是在长征途中,红军鼓励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自治和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三是招收革命战士, “扩红数千人”;四是锻炼了队伍,经过长征考验的人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文章研读
七、结合本文的叙述和历史课程的学习,尝试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
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2、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5、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章研读
【资料链接】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习近平主席讲话)
拓展阅读
【资料链接】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习近平主席讲话)
拓展阅读
习近平用4个“伟大远征”来概括长征
02
03
01
04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习近平指出长征精神5点内涵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就是
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你认为我们当下还有学习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必要吗?
观点一
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能够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
观点二
团结一心,顾全大局。
在红军长征途中,曾发生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论是行进路上的彼此搀扶,还是把最后的食物留给战友,正是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精神,带领红军走向了最终的胜利。独木不成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成功。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观点三
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虽然山高水险、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脸上始终充满阳光的笑容,眼中始终流露出坚毅的光芒,正是这样的乐观精神,让他们成为不可战胜的队伍。这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轻易低头,要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历史不断向前,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继续走好新的长征。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今天,我们重温那次再创历史的伟大远征,为的就是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小结
再见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