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文档属性

名称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11 10:5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江苏高淳高级中学 梁珲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1课——变法背景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他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探究:商鞅生活的战国是个怎样的时代?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探究:商鞅生活的战国是个怎样的时代?吴起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起初,卫鞅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曾被公叔痤推荐为丞相执政,但一直得不到魏惠王的赏识和重用. 在魏国不得志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韩非子》书影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结合图示,说说秦国面临怎样的外部形势?诸侯兼并战争,其他国家变法图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鲁 国:
“初税亩” “履亩而税”承认土地的私有战国时期:李悝吴起魏国李悝变法:率



楚国吴起变法:成


国公元前445年1)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2)推行“平籴法”
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1)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
2)强令旧贵族迁居
3)裁减冗员,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
4)要求官员秉公执法 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三家分晋;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的游说,追求建功立业。有利条件:历史机遇: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本课
小结客观:经济:政治:文化:军事:(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主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 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