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档属性

名称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11 11: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高考要求: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含义:“人文精神” humanism,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大家知道什么是人文精神吗?2、阶段性特征起源:
复兴:
发展:
成熟:古希腊先哲的思想BC5世纪
文艺复兴公元14—16世纪启蒙运动公元17、18世纪宗教改革公元16世纪 希腊神话:怪兽斯芬克斯有谜语询问过路人,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
底——“人”。这个故事体现了古希腊重视
对人自身的探讨的哲学思想。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课前思考:
1、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他们研究的主题与范围是什么?
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原因和背景)
3、智者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其主张有哪些?影响如何?(主张和影响)1、智者学派:(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始)
⑴研究主题
主要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⑵研究
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等。
2、出现的背景:①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②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3、代表人物与主张:
(1)代表人物:
(2)基本观点:
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要求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对于社会道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普罗泰戈拉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普罗泰格拉 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 ——安提丰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是一切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断标准法律是人为产物根据智者学派言论概括其思想:4、影响: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①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⑴积极性:
⑵局限性:②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产生哪些影响?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主张有何异同?他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思考: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内心的美德。二.美德即知识克雷洛夫寓言:《隐士和熊》问题一:熊究竟有没有美德呢?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问题二:如果苏格拉底读了这则寓言,他会得出什么寓意 来呢?他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合作探究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哲学家西塞罗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资料搜集:苏格拉底之死的真正原因?
①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
②否定传统的神,而宣扬自己思想。
问题探究: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其思想有何影响?
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探究一:苏格拉底和智者思想有何异同?①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②否认绝对权威。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人性,体现人文主义精神①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作用,忽视社会道德,追求功利;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道德对人的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前551-前479年 前469-前399年 VS探究二: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探究二: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异同?①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②都重视教育,强调道德的价值;
③都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
④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孔子侧重在社会方面,从根本上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侧重在个人方面,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不同点: 相同点: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以真理为友。”
——哈佛校训三、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柏拉图:
关注:人类社会;
作品:《理想国》;
主张:①关注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②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③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影响: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张:①真理高于一切。
②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③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真理高于一切)
贡献: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小结:1.(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9题)“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解析】关键信息是:“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即可判断。【答案】A2.(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44题)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解析】古希腊文化更深层次的体现是希腊的思想,古希腊的思想注重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此题应该选择C。【答案】C3.(2012·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3题)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解析】分析材料可理解到智者安提丰认为:虽然承认法律的约束力,但却不承认它有道德约束力。法律和道德都可违反,唯一不能违反的是自然本性的必然性。反映了智者学派忽视法律和社会道德建设。在这种气氛之中,苏格拉底开始了以善为目标的道德追求。
【答案】C4.(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11题)康德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此语反映的思想源于( )
A.普罗泰格拉 B.董仲舒
C.苏格拉底 D.薄伽丘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理性,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性,而这一思想的源头就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答案】C5.(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21题)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梭伦 D.柏拉图 
【解析】“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思想对重要内容,“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就是要想主宰天下人,让天下人听你的,须先主宰自己,也即认识你自己,选择A项。【答案】A6.(2012·佛山高三质检一·19题)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 ;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智者运动推崇智慧。之后,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故选A项。
【答案】A7.(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9题)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智慧和道德的推崇。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8.(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9题)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 B.对理性的尊崇
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 D.主张小国寡民
【解析】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名言反映了苏格拉底鼓励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即鼓励人相信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选择B项。
【答案】B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一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
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
“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3分)(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