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追寻成长的足迹
捕捉思想的光辉——品读鲁迅《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 字豫才, 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者简介《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作品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这期间他创作了《朝花夕拾》前五篇作品。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在厦门大学教书,写了《朝花夕拾》后五篇作品。 目录:
《小引》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1《狗·猫·鼠》:
写作者对猫的厌恶和仇恨,嘲讽了反动派的丑恶
嘴脸。2《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 几件事,表达作者对阿长的怀念。3《二十四孝图》:
作者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作品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5《无常》:
描绘了具有人情味的无常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所谓正人君子,抨击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现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批判了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制度。4《五猖会》:
记叙儿时在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7《父亲的病》:
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8《琐记》:
表现了衍太太是一幸灾乐祸,造谣诽谤,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9《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10《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童年
少年
故乡
生活 青年
他乡
求学 《范爱农》
南京求学日本留学在日本及回国后《琐记》 《藤野先生》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一、从这些作品中反映出,鲁迅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哪些重大转变?原因是什么?1童年生活优越,无忧无虑,饱读诗书。2祖父入狱,父亲病故,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深思:3、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琐记》 4、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学了两年。学医是因为他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想走医学救国的道路。他在《呐喊·自序》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藤野先生》 5、1906年,由于幻灯片事件,鲁迅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痛感医学不可能救治当时的中国,从此弃医从文,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积极参加民主主义革命。他在《呐喊·自序》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藤野先生》 二、他对专业的选择总在变化,是不
是有些见异思迁?他对专业的选
择是和什么有关?深思:专业不断在变化:从中国传统的孔孟之学到西方自然科学,再到医学,最后到文学,当时曾有人以为他“见异思迁”。可是从鲁迅一生的志向来说,他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专业的,他是一直在寻找救国的道路,秉承着对国家和民族的一腔热血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怀着报国之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他奋斗了一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二、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三、理清作品结构线索,把握主要内容。 五、摘录精彩语句,分析鉴赏,做点读书
笔记,写心得。六、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有关资料。一、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
以便理解作品内容。四、体会作品思想内涵,要有自己的感悟。
23.该书共辑入10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是哪篇文章?(1分) 09年天津中考题《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回答23-24题。 24.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20字)(3分)
下面是鲁迅写自己读书或求学的片段,请体味他当时的心情,作简要概括。①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②“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到:“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①《阿长与〈山海经〉》 欣喜惊奇②《五猖会》 无奈而硬着头皮③《藤野先生》
不服气而又深感先生的严谨课后拓展选择《朝花夕拾》中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从主要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等各方面进行赏析,写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