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22: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襟怀(jīn) 积攒(zǎn) 自惭形秽(huì)
B.宽宥(yòu) 广袤(mào) 化为灰烬(jìn)
C.窗棂(líng) 轻觑(qù) 李代桃僵(jiāng)
D.矗立(chù) 憎恶(è) 鸠占鹊巢(què)
D
【解析】D.憎恶(w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蔑视 濡养 困厄 水落石出
B.栖息 摩下 旷野 相得益彰
C.嘟囔 沧桑 游义 悄无声息
D.坍塌 飘零 显郝 形销骨立
A
【解析】B.麾下;C.游弋;D.显赫。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一系列大惊小怪的恐怖事件,给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敲响了警钟。
B.那次刻骨铭心的感情伤害给了她很大的打击。
C.学历史是为了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D.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傅聪丧失自知之明。
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去掉“脸上”的“上”;C项缺少成分,句末加“的过程”;D项中“溺爱”和“过于”重复,应去掉“过于”。
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B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王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之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乡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的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6.细心体会文章一、二自然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2分)
7.用简洁语言归纳其具体所指。(3分)
为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为求得友情的温馨。
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听演讲会、买鲜花、研究化妆、学烹饪术。
8.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在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作者面对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顿生感悟,自然而然将“方寸田园”的立意凸显在下文中,呈现于读者面前。
9.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一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3分)
最推崇心灵田园。从中可见作者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愉快,看重友情。
10.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4分)
(1)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2)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
语言自然顺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句式整齐,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
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送别、饯行的代称。②王孙:贵人之子孙。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二)古诗词曲阅读(8分)
11.全词突出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12.这首词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都有“落花”这个意象,试分析它们有何不同?(5分)
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飘逝“满地”。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不突出一个“乱”字。
示例:这首词中作者借“落花”抒写离愁别绪,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己亥杂诗》中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赞美了落花化作春泥护花的行为,也隐喻着诗人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高贵品质。
少有美誉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①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②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而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选自《晋书·王献之传》
【注释】①献之:指王献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之子。殆:懈怠。②吉人:指优秀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徽之遽走
(2)可特置之
(3)工草隶
(4)羲之密从后掣其笔
(跑)
(擅长)
(单独)
(抽)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1分)
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客问其故 故人不独亲其亲
B.可特置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C.而献之神色恬然 佁然不动
D.因画作乌驳犊牛 因往晓之
C
【解析】A.原因/所以;B.代词,指青毡/助词,的;C.……的样子;D.顺着/于是。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2)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
17.你从文章中了解到王献之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所以知道。
不露声色,淡定从容,从拜访谢安和家中遇火的表现可以看出;精于书画,才思敏捷,从写丈余大字和妙改笔误可以看出。
(王献之)曾经在墙上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认为他写得非常出色,当时有几百人围观。
【译文】王献之字子敬,小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他超逸洒脱,即使整日在家闲居,举止容貌也不懈怠,他的风流洒脱在当时位居第一。(他)曾经和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个哥哥都说一些生活琐事,王献之只是和谢安寒暄几句。(三人)出去之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优谁差,谢安说:“小的那个好。”客人问原因,谢安说:“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所以知道。”(王献之)和王徽之曾在一间房子里,(屋里)突然起火,王徽之急忙逃了出去,鞋也顾不得穿,但是王献之神色安然,缓缓地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有一天)半夜,王献之睡在书斋里,有小偷进入了家里,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单独把它留下吧。”小偷们被吓跑了。(王献之)擅长草书隶书,也很会画画。他七八岁的时候学写字,王羲之偷偷跟在他后面,想从他手中抽走他的笔,(但是)失败了,(王羲之)感慨地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王献之)曾经在墙上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认为他写得非常出色,(当时)有几百人围观。桓温曾经让王献之在扇面上写字,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画了一头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