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11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考点53 北伐战争
1.(2022年内蒙古赤峰)“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2022年浙江温州)如下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C.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3.(2022年黑龙江龙东)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解放战争
4.(2022年浙江舟山节选)信仰铸忠魂,人民写春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在1918年﹣1924年的活动轨迹(部分)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③1920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④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社会进化的历史由谁来写的呢?李大钊说,历史的主人是民众,“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
——宋德宣《李大钊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新探》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指出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
考点54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2022年内蒙古赤峰)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的建设
2.(2022年湖北荆州)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A.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
3.(2022年四川凉山)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其中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4.(2022年内蒙古包头)“扶清灭洋”“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
5.(2022年江苏盐城)1927 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A.上海 B.南昌 C.长沙 D.井冈山
6.(2022年吉林)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7.(2022年黑龙江绥化)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
8.(2022年黑龙江龙东)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9.(2022年山东临沂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千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
10.(2022年吉林)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阅读下列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①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②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③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④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⑤ 1921年 毛泽东 上海 28岁
⑥ 1927年 周恩来 南昌 29岁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
(2)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
(3)分别写出与序号⑤、⑥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11.(2022年浙江丽水)每一个干支纪年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2022年壬寅年,是中共“一十大”召开之年。立满怀希望的2022,回溯悠悠历史长河,曾有多少王寅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扬梦·乘风破浪】 【梦碎·天朝之殇】 【寻梦·长夜星光】 【追梦·奔向富强】
1422年,他的船队结束第六次远航归国,随船来访的有道罗、苏门答刻和阿丹等国使节。他的远航展现了中国的国威,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842年,中国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我们将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梦碎”中的“界碑”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2.(2022年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有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12一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一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
13.(2022年重庆A卷)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某中学以“致青春”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树理想,勇攀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与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集中体现了这一理想的光辉著作。
任务二【逐潮流·探新路】
以下为杨老师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为同学们整理的资料卡。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1919年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2年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年初,考察湖南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攻行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多部重要著作,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根据资料卡,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得出他能够作出贡献的原因。
任务三【担使命·创未来】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综上,作为新时代青年,谈谈你的认识。
14.(2022年湖南长沙)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一
1.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2.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3.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4.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摘自邹容《革命军》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思想的实践】 材料二
人物资料卡1: A__________,湖南长沙人。 主要事迹: (1)参与组建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 (2)领导黄花岗起义 (3)参与发动“二次革命” 人物资料卡2: B__________,湖南桑植人,被誉为“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元帅。 主要事迹: (1)领导南昌起义 (2)领导洪湖和湘鄂西农民式装斗争 (3)开辟湘鄂西根据地
【新思想的发展】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系列文章,初步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高中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李大钊关于中国前途的构想分别受到西方近代什么思想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A、B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新思想发展创新的具体表现。综上,谈谈你对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
考点5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022年江苏南通)202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夏令营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正确的是
A.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C.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2.(2022年辽宁盘锦)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甲午战败后,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D.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
3.(2022年浙江绍兴)某位同学在课外阅读时,整理了以下表格,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部队名称 起止时间 经过省份 行军里程
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2.5万里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淮海战役
4.(2022年湖南郴州)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重重包围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乌江 B.攻克遵义 C.渡过金沙江 D.会宁会师
6.(2022年广西贺州)贺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7.(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8.(2022年山东东营)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整理出如表所示表格,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时间 关键词
1934年 战略转移
1935年 转折点
1936年 转危为安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9.(2022年广东)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10. (2022年江苏连云港)“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B. 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保证红军胜利结束长征 D. 指明中共战后奋斗方向
11.(2022年黑龙江绥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________(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红军四渡________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红军渡过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________(填地名)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11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考点53 北伐战争
1.(2022年内蒙古赤峰)“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从广州开始,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前爆发,不符合材料中“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信息,排除A和B项;辛亥革命主要是在湖北武昌,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年浙江温州)如下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C.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可以看出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国共两党实行的是党内合作。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选项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排除B项;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于193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年黑龙江龙东)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解放战争
【答案】B
【解析】1926年到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以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府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革命,B项目正确;1915年到1916年的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A项;1913年的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反抗袁世凯的革命事件,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排除B项;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此时国共关系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浙江舟山节选)信仰铸忠魂,人民写春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在1918年﹣1924年的活动轨迹(部分)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③1920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④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社会进化的历史由谁来写的呢?李大钊说,历史的主人是民众,“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
——宋德宣《李大钊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新探》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指出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
【答案】(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革命统一战线;帮助国民党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勇猛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解析】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可知,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依靠革命统一战线帮助国民党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勇猛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考点54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2022年内蒙古赤峰)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的建设
【答案】A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后存在和发展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项正确;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北荆州)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A.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
【答案】A
【解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据“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知,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发动秋收起义,A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是以农村为中心,排除B项;开展土地革命不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人暴动,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四川凉山)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其中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带领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A项正确;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排除B项;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是北伐战争期间﹐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年内蒙古包头)“扶清灭洋”“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
【答案】A
【解析】“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口号;“变法图强” 是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主张;“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革命道路;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A项正确;发动革命,实现共和是辛亥革命主张,排除B项;革故鼎新,变法救国是维新派主张,排除C项;学习西方不符合“扶清灭洋”“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年江苏盐城)1927 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A.上海 B.南昌 C.长沙 D.井冈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到文家市,决定放弃长沙,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从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项正确;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点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不是在上海、南昌和长沙,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2年吉林)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古田会议上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内容,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7.(2022年黑龙江绥化)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南昌起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项正确;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排除A项;安庆起义是1907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2年黑龙江龙东)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A.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再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未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9.(2022年山东临沂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二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千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
【答案】(1)孔子。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工农武装割据。(答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农村包围城市或井冈山道路亦可)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可知“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工农武装割据。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10.(2022年吉林)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阅读下列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①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②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③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④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⑤ 1921年 毛泽东 上海 28岁
⑥ 1927年 周恩来 南昌 29岁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
(2)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
(3)分别写出与序号⑤、⑥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答案】(1)兴中会,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解析】
(1)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故填:兴中会,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故填:《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11.(2022年浙江丽水)每一个干支纪年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2022年壬寅年,是中共“一十大”召开之年。立满怀希望的2022,回溯悠悠历史长河,曾有多少王寅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扬梦·乘风破浪】 【梦碎·天朝之殇】 【寻梦·长夜星光】 【追梦·奔向富强】
1422年,他的船队结束第六次远航归国,随船来访的有道罗、苏门答刻和阿丹等国使节。他的远航展现了中国的国威,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842年,中国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我们将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1)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梦碎”中的“界碑”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郑和下西洋;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界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示例: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析】
(1)根据材料“扬梦·乘风破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扬梦”指的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根据材料“梦碎·天朝之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梦碎”反映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梦碎”中的“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寻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的探索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获得的启示有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2.(2022年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有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12一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一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
【答案】(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工业的法令,鼓励兴办实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
(3)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有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改革措施与辛亥革命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所以说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2)结合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了奖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根据材料二中“1912一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一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这一信息可以知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
(3)结合材料二“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可以知道,这里的新的政治力量指的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史实就很多了,比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等。
13.(2022年重庆A卷)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某中学以“致青春”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树理想,勇攀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与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集中体现了这一理想的光辉著作。
任务二【逐潮流·探新路】
以下为杨老师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为同学们整理的资料卡。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1919年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2年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年初,考察湖南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攻行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多部重要著作,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根据资料卡,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得出他能够作出贡献的原因。
任务三【担使命·创未来】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综上,作为新时代青年,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为人类谋福利。《共产党宣言》。
(2)贡献: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考查农民运动。
(3)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解析】
(1)根据材料“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得出为人类谋福利。结合所学得出《共产党宣言》。
(2)贡献:根据材料“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得出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根据材料“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材料“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多部重要著作,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得出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原因:根据材料“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得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据材料“1922年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得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根据材料“1927年年初,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得出考查农民运动。
(3)根据材料“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得出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4.(2022年湖南长沙)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一
1.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2.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3.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4.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摘自邹容《革命军》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思想的实践】 材料二
人物资料卡1: A__________,湖南长沙人。 主要事迹: (1)参与组建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 (2)领导黄花岗起义 (3)参与发动“二次革命” 人物资料卡2: B__________,湖南桑植人,被誉为“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元帅。 主要事迹: (1)领导南昌起义 (2)领导洪湖和湘鄂西农民式装斗争 (3)开辟湘鄂西根据地
【新思想的发展】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系列文章,初步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高中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李大钊关于中国前途的构想分别受到西方近代什么思想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A、B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新思想发展创新的具体表现。综上,谈谈你对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
【答案】(1)邹容:自由民主思想;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
(2)A、黄兴;B;贺龙。
(3)孙中山:主张平等的民权;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
【解析】
(1)根据“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等信息可知邹容受到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根据“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等信息可知李大钊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根据“参与组建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领导黄花岗起义”等信息可知A是黄兴;根据“湖南桑植人,被誉为‘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元帅”等信息可知B是贺龙。
(3)根据“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可知孙中山对新思想的发展创新体现在主张平等的民权;根据“初步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可知毛泽东对新思想的发展创新体现在提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
考点5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022年江苏南通)202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夏令营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正确的是
A.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C.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打破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随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紧接着飞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在1936年10月在会宁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顺利结束;A项正确。先过金沙江后过大渡河,排除B;强渡大渡河后翻雪山,排除C项;先过雪山后过草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辽宁盘锦)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甲午战败后,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D.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
【答案】B
【解析】历史解释就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比如从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以及评价等进行解读。“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对遵义会议地位的定性,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A、C和D均属于历史事实,排除。故选B项。
3.(2022年浙江绍兴)某位同学在课外阅读时,整理了以下表格,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部队名称 起止时间 经过省份 行军里程
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2.5万里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淮海战役
【答案】C
【解析】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经过了11个省份,行军里程达2.5万里。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年,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1927年,排除B项;淮海战役是194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湖南郴州)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知,这是遵义会议,B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排除A项;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排除C项;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重重包围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乌江 B.攻克遵义 C.渡过金沙江 D.会宁会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从1934年开始,红军一直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渡过金沙江后,跳出敌人的包围圈,B项正确;强渡乌江、攻克遵义为红军获得了修整时间,排除AB项;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年广西贺州)贺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答案】D
【解析】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符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主题活动内容,D项正确;长征没有经过北京,排除A项;北伐是1926年开始,排除B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是在长征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可得出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在长征时期,铸就了长征精神,C项正确;“红船精神”是在中共一大时期,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排除B项;铁人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年山东东营)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整理出如表所示表格,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时间 关键词
1934年 战略转移
1935年 转折点
1936年 转危为安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项正确;五四运动中1919年,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到1927年,解放战争是1946年到1949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2022年广东)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可得出材料体现了军民团结共同对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项;材料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2022年江苏连云港)“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B. 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保证红军胜利结束长征 D. 指明中共战后奋斗方向
【答案】C
【解析】根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得出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会议保证红军胜利结束长征,C项正确;A项是中共一大,排除A项;B项与国民党一大有关,排除B项;D项是中共七大会议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2年黑龙江绥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________(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红军四渡________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红军渡过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________(填地名)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1) 遵义(贵州遵义) 毛泽东
(2)赤水(赤水河)
(3)金沙江
(4)会宁
【解析】
(1)结合题干信息“1935年1月”、“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贵州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这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是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4)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