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数据编码教案 2020-2021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1数据编码教案 2020-2021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7-23 07: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编码》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
能够根据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形式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合理组织数据;掌握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
【学业要求】
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
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内容要求】
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
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节选自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1《数据与计算》3.1《数据编码》第一课时,通过“办理身份证”和“语音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对数据的表现形式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对模拟数据进入计算机时必须进行数字化采集的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对数据编码这一部分,学生已在第一章《初识数据与计算》中对数据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高一学生出生于 00 后,是数字原住民,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就可以明白数据表现方式。但学生没有接触过数据编码,对于编码这一点是未曾涉及过的,且知识点较为抽象。结合以上两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给学生提供多种呈现方式的脚手架,在教师讲授后让学生动手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知道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能够解释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理解声音数字化过程中影响音频的声音质量的因素;
能够计算无压缩音频占用的存储空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教学难点: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
【教学准备】
网络机房;在线课堂教学平台;Audacity 软件;微课;教学课件和学案。
【教学策略】
教法:任务驱动(以任务串联课堂教学)、问题导学(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演示法、讲授

学法: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实践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资源
(一)引入 知识回顾:(0.5min) 问 1 : 数据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创设情境:(2.5min) 问 2:我们办理身份证时,需要哪些信息呢?在身份证管理系统中收集了你的哪些资料? 除了这些数据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可以采集以及如何采集、通过什么途径采集呢? 教师展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表格 问 3:以上数据如何进入计算机?它们在计算机内部如何存储? 因为计算机只能存储和处理二进制数值,所以这些数据需要经过编码,用预先规定的方法编成可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数值。 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姓名、身份证号、照片等。 学生思考 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表现形式、采集设备。 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编码的意义 PPT
(二)讲授新课 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3min) 问 3:在我们的手机或电脑传输数据时,都有一个模拟信号转为数据信号的过程,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呢? 展示两幅图 教师:左边代表的是模拟信号,用传感器直接获得的信号一般为模拟信号,如声音、温度等;它的波形光滑,随时间连续变化,模拟信号的值称为 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在图像与文字双重呈现方式下加深对模拟、数字信号的印象,为之后模数转换打基础。 PPT
模拟数据。 听讲 听讲、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右边代表的是数字信号,它随时间变化非连续、离散化。 教师展示图片与
数字信号的值即数字数据,直 声音文件,学生
接用计算机能理解的二进制 在图像与文字双
表示,数字信号可以由模拟信 号转换得来。 打开一个声音文件,放大,可 重呈现下加深对模拟、数字信号
以看到由一个个采样点连接 的印象
而成,这就是声音的数字信
号。
二、声音的数字化(模拟数据
转为数字数据)(15min)
问 4:那么,声音的模拟信号
如何转换为数字信号?
1、要把模拟信号“精确地”
存储到计算机中,最容易想到
的办法就是依次记下曲线中
每个点的坐标。但是,曲线中 PPT
的点有无穷多个,我们却只能 通过教师与学生
记录有限个点,怎么办?答案 一问一答引发学
是在横轴上按照一定的时间 间隔取一个瞬时值,也就是采样,如右图所示。间隔多长时 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间取一个瞬时值好呢?1 秒,
0.1 秒?这个时间间隔的倒数
称为采样频率,即 1 秒内对声
音信号的采样次数,单位是赫
兹(Hz)。
左右两幅图,波形相同,但采
样次数不相同,右边的采集点
是左边的两倍,对比可以知
道,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集的
信号样本越多、对纵轴的刻度
划分越细密、对信号波形的表
示就越精确,那采样频率不
同,会不会对音频的声音质量
有影响呢? 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 视频
2、量化
采样后,我们需要对每个声音
采样点的瞬时值进行量化,将
信号波形的纵轴划分为若干 完成活动 1 在教师带领下总结 观看视频
区间,落到某一区间的采样点
按四舍五入的规则取整选值。
如图所示。
我们使用量化位数来区分量
化的精确度。不同的量化位
数,可记录的声音数据范围不
一样,如表所示。很明显,量
化位数越大,可记录的数值越
多,音频的声音质量越好,但
相对应所需存储空间越大。标
准 CD 音频的量化位数为 16
位。
3、编码
量化得到的整数值要进行编
码,也就是用计算机能够存储
和处理的二进制数值表示。有
些编码可能采用压缩算法,如
保存成MP3 格式的音频文件,
就是经过压缩处理的,这种格
式的音频质量没有 wav 格式
的高。 学生通过上面的
学生参照图 3.1.5 及十进制与 二进制数对应表,把量化得到的整数值所对应的二进制数 学习完成表格填空,理解编码过
值填入 P52 表 3.1.2。 程。 PPT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模
拟数据到数字数据的三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总
采样、量化、编码。在这个过 结模数转换的过
程中,不考虑编码的压缩算 程,加深学生对
法,影响音频的声音质量的参 这一知识点的理
数有采样频率、量化位数。 解。
5、除了这两个参数外,声道
数也会影响音频的声音质量,
请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从视 视频
频中可以知道双声道比单声
道的表现力更丰富,但所需存
储空间翻了一倍。
(三) 三、音频所需占用存储空间
自主 的计算公式(10min)
探究 1. 教师播放视频“ Audacity 观看视频、学 学生通过实践进 PPT
录音和保存文件的方法” 学生根据微课完成课堂活动 2 生完成活动 2 现场录音,对 一步理解声音数字化的全过程。 视频
2.教师展示比较两个文件大 比两个文件大
小结果 小差异,思考
3.根据影响音频的声音质量 影响存储空间 通过活动理解影
三个参数,我们来归纳一下, 大小的因素 响声音存储数据
无压缩音频所需占用的存储 空间的计算方法。它的计算公 量的因素
式为:(采样频率(Hz)×量
化位数(bit)×声道数)÷8, 收听、思考
需要注意计算机存储数据的
基本单位是字节,8 比特构成
1 字节,这就是除以 8 的原由,
另外采样频率是 1 秒内采样
次数的多少,所以算出来的单
位是 B/s。
听讲、思考
补充知识: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PPT
4、布置活动 3 计算题 学生完成活动 通过计算,巩固
3 计算题 已讲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min) 听讲、回顾知识点 总结、梳理、巩固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