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 第一课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一绘画的色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 第一课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一绘画的色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7-23 08: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
一、课题: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一绘画的色彩
二、教材: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5课
三、设计思路:
本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让学生通过学习《绘画的色彩》从而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画出简单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从而来达到课程标准“美术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通过在对不同光源色、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关系的探究分析中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并能深入分析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这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的符合《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四、教程分析:
在《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探索中,切实贯彻新教改的思想与方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结合的统一。其中,捉形象的表现技能,是当前美术院校检验考生中和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五、学情分析: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来看,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素养不断提高,且开始具有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接触较少,对色彩的绘画语言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这节《绘画的色彩》课中,我们不但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而且要学习光源色与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的关系,能画出简单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还要学习分析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从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
2.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光源色与固有色以及画面整体色彩的关系,能画出简单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不同光源色、固有色的探究分析中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2.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景的特征、突出作品主题。
七、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教学
(二)教学难点
1、“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2、帮助学生理解、领会色彩所具有的冷、暖属性及色彩如何通过联想的作用从心理和生理上对观者产生影响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创新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九、教学时长:1课时
十、教具准备:红黄蓝颜料、水透明杯子、两幅树干画、课本、幻灯片
十一、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播放幻灯片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漂亮的绘画作品。
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美丽的色彩到底从何而来的 假如这些画都没有了颜色,你觉得这些画还漂亮吗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比没有颜色的图片。
教师提问并顺势引出课题:那么美丽色彩从何而来 就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本学期第五课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1、色彩的来源
(1)(思考练习)目的:衔接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探讨对色彩的来源形成初步认识。 方法:设置探讨题:思考美丽的颜色从何而来?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是“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正如漆黑的夜里,我们看不见任何物体的色彩。物体本身无色。色光有很多颜色。牛顿实验。白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区分为少数的发光体和大多数自身不能发光的非发光体。
是什么影响着物体的色彩变化
(1)(思考与讨论)方法:课件出示莫奈《大教堂》系列作品对比,让学生思考并引导讨论。目的:认知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所引起的色彩感觉相应地也会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一般来说晨光偏蓝紫色,晚霞偏黄红色,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所引起的色彩感觉相应地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
谈话法:请同学们来一起填空题:一只( )色的绵羊,一个( )色的大苹果,一片( )色的天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顺势引出固有色: 当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想到的颜色,就是物体的固有色。
(3)观察法:请同学们观察放在绿色的草坪上白色石膏球的暗部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呢 两张图片中苹果的环境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顺势引出环境色: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球体的暗部呈现出环境的颜色。这是光照射在草地上,草地的颜色通过光反射到了球体上,所以球体暗部呈现了绿色;在蓝色的背景上黄色的苹果的暗部偏绿色在黄色的背景上黄色的苹果的暗部偏橙色。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影响到物体,我们把它称为环境色。
3、色彩是如何记录的?
(1)色彩的三要素
谈话法:请同学说一说自己衣服的色彩。(引入知识点色相);请同学来对比自己衣服和老师衣服色彩明暗程度。(引入知识点明度):请同学对比自己衣服和老师衣服色彩的鲜明程度。(引入知识点纯度)
学生欣对色相、明度、纯度三张图片进行分析,教师引导进行分析比较。
教师总结:了解色彩的属性是认识色彩最好的办法。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色相:颜色的称呼,它是区分颜色的主要依据;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纯度:指颜色的鲜明程度教师播放幻灯片。
(2)颜色的五个概念
①认识奇妙的三原色(师生共同实验操作)请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把三原色颜料水分别等量混合,得出三种间色)实验结论:黄+蓝=绿蓝+红=紫红+黄=橙红+黄+蓝=黑
②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色环上的色彩(原色、间色、复色、类似色、互补色)。
③色彩的冷暖:学生欣赏三组冷暖色调图案,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欣赏图片,体验阳光、火焰带来的温暖和热烈的感受。体验海水、冰雪带来的阴冷、寒凉的感受。
4、色彩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动手参与互动活动(冷暖色调大比拼)选两位学生分别当冷色调和暖色调队长,队长各选5位同学当队员,在教师提供的相同的画面上进行上色。活动方式:两对分别在两幅相同的树干画面上,各选择冷暖色调的颜料涂在手指上并印在画面上。学生进一-步体会冷暖色彩。
5、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讲述法:我们知道,古往今来有很多的绘画大家,那么他们是如何表达并且驾驭色彩的呢 艺术家有自己的诀窍,那便是“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我们把画面中色彩的这种整体倾向性与特征称为色调。色调协调的常用办法有:类似色协调法、中性色间隔协调法、复色协调法、面积协调法。
(1)色彩的对比应用
教师讲述:色彩的对比应用一一色彩的对比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张力,突出色彩之间的差异,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主要表现为色彩的明度、纯度、补色、冷暖对比。教师请同学分辨这四幅画对应的是色彩的对比应用中的哪种应用。学生进行分辨,教师补充并指正错误的连接。
(2)色彩的协调应用
教师讲述:色彩的协调一一是指画面中各个局部的色彩呈现出一种总体的和谐面貌。如类似色协调法、面积协调法、中性色间隔协调法、复色协调法。教师请同学分辨这四幅画对应的是色彩的对比应用中的哪种应用。学生进行分辨,教师补充并指正错误的连接。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色彩的运用方法,这对我们学习绘画十分有用,能够让我们更灵活多样的去运用色彩。
6、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色彩的来源、影响色彩变化的三个条件、色彩的属性、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运用。
7、学生练习
练习一:请同学按色彩明度的高低排列下列色块?
练习二:哪组颜色更醒目?
十二、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