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和图表资料,指出本地区的范围,说出其主要人种、地形和气候特征。
2.能结合图表说明本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3.结合实例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旅行家的一段话导入新课
某位作家去旅行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有黝黑发亮的炭黑、像哑光一样能吸收所有光线的深黑、微微泛着黄色的棕黑、更为明亮的黄黑,还有稀释如淡墨水的浅黑……无数细微的差别,让你觉得人的皮肤原来可以如此有层次感。”大家来猜测一下这位作家描写的地区是哪里呢?
引入新课:提到非洲大家能想到什么词语呢?
小组积分:现在大家把你用来描述非洲的词语写在手中的便利贴上,并贴在左面的右上角,接下来的整节课,所有小组个人回答的问题都以传便利贴的形式进行积分,小组每答对一道题依次把自己的便利贴贴在后座的便利贴上,看哪个小组传的最快,即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
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 世界上有哪三大人种?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北非以白种人为主
展示地图:非洲在世界上的两大地理区域图
教师引导说出:1.读图思考非洲主要的人种。
2.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不同人种的分布规律。
3.说出非洲黑色人种的分布地区。
学生小结: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承转过渡:学习某个区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地理位置。接下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结合课本61页图片找出大屏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看哪位同学找的又快又准?
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一)走近黑种人——生活的大洲
展示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空白图。
读图比赛:对照课本以上的地图,找出大屏幕上的问题,并且比比谁找的快?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能变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并充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承转:这片神奇而充满生机的土地, 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非洲,却是离开古老往昔的非洲
绚丽多彩的文化
课件展示:非洲文化的图片,通过视频欣赏非洲的音乐舞蹈
教师讲解:音乐和舞蹈与非洲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生老病死,婚丧喜庆,传统祭典,宗教信仰、巫师治病、祈福求雨,工作娱乐都和音乐舞蹈息息相关。全民参予,达到共同诉求,无关于艺术。产生和发展了具有“非洲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外知识也有一定的扩展和了解,学习不一定照本宣科也为培养学生对知识深入挖掘的能力。
承转:非洲人在以上的方面都及其的有天分。这与当地古老的地质文明所孕育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
课件展示:非洲地理事物的图片
学生活动:给大家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61页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完成大屏幕上的5个问题?
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承转: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来观看一个段视频了解一下非洲的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图
学生判断: 1、本区分布着哪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
2、这几种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课件展示:气候分布图、地形图
连一连:1、两地各应与哪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应?两种自然条件下
2、三种气候图对应的气候景观和名称
教师讲述:非洲的干湿季对农业的影响
课件展示:非洲的传统民居
交流思考:完成课本活动题
课堂总结1、画出非洲的轮廓图并填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
2、背诵本节课知识点。
练一练
板书设计:
黑种人的故乡
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形和河流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