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配套教案+配套同步练习+配套素材(名校系列精品·整册成套)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学课件+配套教案+配套同步练习+配套素材(名校系列精品·整册成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0:07:0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7课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21cnjy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难点: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徜徉于秀美,典雅的山水之中,欣赏大自然的神韵,忘却人世一切烦恼,并将这种内心的感受与朋友分享,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今天就让我们体味这种人生的惬意,共同学习陶弘景的山水小品《答谢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书书》。(板书题目)
二、作者及文学常识简介。
◎简介文题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徵zhēng”的官职名,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书,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记事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议论等。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21*cnjy*com
三、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四、课文分析。
(一)解释下列斜体字的意思。
古来共谈(自古以来。)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 坠落。)
沉鳞竞跃(游在水中的鱼;争着。)
四时俱备(四季;都。)
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的美好世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指欣赏。)
(二)翻译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 )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1*cnjy*com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五、问题讨论。
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晨昏”,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2、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六、诵读课文,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21*cnjy*com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课文分析。
(一)解释下列斜体字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遂至承天寺(于是)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怀民亦未寝(睡觉)
盖竹柏影也(原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二)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 ( http: / / www.21cnjy.com / )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1*cnjy*com
五、问题讨论。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明确: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明确:清闲的人。
4.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明确: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等,也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
六、语言赏析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1*cnjy*com
2.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明确: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影”,以高度凝炼之笔,生动形象地点染出一个皎洁、清丽、淡雅、透明、空灵的美妙月夜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积水 空明(静谧之感)(正面描写)
藻荇 交横(动态之美)(侧面烘托)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作者的心境。
七、比较阅读。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21*cnjy*com
八、拓展延伸。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②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③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九、作业布置。
1、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课外收集描写月色的诗词并背诵;
3、课外阅读苏轼的诗文。
【教学反思】
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透明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3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徵”的官职名,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书,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记事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议论等。
简介文题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作者简介
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四时俱备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古以来。
交相辉映。
消散。
坠落。
游在水中的鱼;争着。
四季;都。
人间的美好世界。
参与,指欣赏。
解释下列加红色的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
翻译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翻译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
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
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翻译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
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翻译句子
问题讨论
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晨昏”,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
问题讨论
2、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
总引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四季常景
日夕变景
仰视 高峰入云
俯视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抒怀
欲界之仙都
静悄悄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像笼着一层轻纱,如梦如幻。面对如此美景,不由的让人想起描绘月光的一些古代文人墨客。 古有一人: 他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苏轼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作者
简介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
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
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
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
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
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自由诵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请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想到
只是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原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翻译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翻译句子
问题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问题讨论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清闲的人。
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等,也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
语言赏析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高度凝炼之笔,生动形象地点染出一个皎洁、清丽、淡雅、透明、空灵的美妙月夜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积水 空明(静谧之感)(正面描写)
藻荇 交横(动态之美)(侧面烘托)
冰清玉洁的
透明世界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而进入一个表里澄澈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作者的心境。
语言赏析
记承天
寺夜游
时间:10月12日
地点:承天寺
缘由:月色入户
同游者:张怀民
月光如积水、竹柏影如藻、荇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叙事
描写
抒情
情景交融
比较阅读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
拓展延伸
作业
1、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课外收集描写月色的诗词并背诵;
3、课外阅读苏轼的诗文。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7.短文两篇
八年级 班 姓名:
[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课文。
2.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
[ 自主预读 ]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________
③藻、荇交横:________ ④怀民亦未寝: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________ ②晓雾将歇:________
③夕日欲颓:________ ④沉鳞竞跃:________
⑤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⑦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
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1*cnjy*com
4.读《记承天寺夜游》,你还能想到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些写“月”的诗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5.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这两篇短文的大意.
[ 文本研讨 ]
活动一 美朗意查读课文 体会感情
要求:小组成员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思考:
6. 《答谢中书书》一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7.“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8.《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9.《记承天寺夜游》的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 展开想象 再现美景。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思考:21*cnjy*com
10.《答谢中书书》为我们具体描绘了几幅秀 ( http: / / www.21cnjy.com / )美的山川景色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活动三 背诵课文我最棒
要求:自己先背,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开展背诵竞赛,看谁背得又快又正确.
12.在会背的基础上,把这两篇短文默写在下面.
13.我的疑难
[ 书声琅琅 ]
◎美文赏读
14.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并适当做些圈点批注。
独处,是一曲心灵的牧歌
李丹崖
①独处,__________。它总在无人问津的境遇里优雅地抽芽绽蕾。它不像诸葛亮神秘诡异的羽毛扇;也不像姜太公沽名钓誉的直钩。独处,是梭罗建在郊外的小木屋,是陶渊明篱前盛开的菊花。它摒弃了功利和浮躁,唤回了单纯和质朴,如同“久在樊笼里,返复得自然”,挣脱了所有的束缚,才能在心灵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②独处,__________。虽然没有咔咔作鸣的节奏,却能在无声的时空里独享生命的进程。它不是借以飞黄腾达的“终南捷径”,也不是失意文人的满腹牢骚。独处,是林逋的梅妻鹤子;是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它是一种心态的安然与平和,一种生命的静虑和超脱。
③独处,__________。它不愿与泥淖同流合污,不求像沧海一呼百应。而是在宁静里荡尽污浊,于无声中沉淀出蓝天的底色,悄然地把自己化作一面澄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明镜。
④独处,___________。也许它没有合唱的气势磅礴,甚至没有音乐的帮衬和烘托,但是,正因如此,它甜美的嗓音才可以得到自由自在地挥洒,灵魂的回声才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唱和。
⑤独处的时光,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匹无缰的骏马,无拘无束地驰骋在生命的原野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嗅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乘着耳畔清爽的微风,咀嚼着汁味鲜美的青草……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自己的脚下。独处的时光,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把所有的悲伤和烦恼都抛进生命的回收站,珍藏起一切的幸福和美好,并把它幻化成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⑥直刺青云的高山善于独处,它成就了伟岸的身躯,幽谷里的百合善于独处,它繁衍了生命的花期,森林里的雄狮善于独处,它当上了万兽之王,天才善于独处,他们登上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顶峰。21*cnjy*com
⑦“古来圣贤皆寂寞”,善于独处的心灵是成熟的心灵,它能让生命在不断感悟中得到升华,让内涵在执著的追求里得到丰富,它让智慧在跋涉里得到提升,它让人生在专注求索中走向辉煌!
(选自《思维与智慧》)
①.如将(A)“是一片干净的湖水”(B)“是一朵清纯的夜花”(C)“是一只没有秒针的钟摆”(D)“是一曲心灵的牧歌”放到选文第①②③④段的横线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举一例,赏析本文用词之美。
③.试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中考佳作
翠竹清音
李四平
流连在赣南的山水间,常常被一种生命的景象所打动,那就是随处可见的丛丛翠竹。
翠竹,是赣南山岭上不会褪色的衣裳。
翠竹,是赣南江河边舒展大气的图画。
翠竹,是村头屋舍边忠诚友善的陪伴。
“翠竹江村缭白沙”的美景,曾使苏东坡以为是梦,当然“酒醒风动竹”的深夜,他又从随处生存的竹子身上,获得了心灵的莫大慰藉。21*cnjy*com
赣南的竹子,是一种平常可见的景观,更是与山水同在的生命。
每一棵竹子,拥有着坚韧不阿的骨气,任凭风雨吹打、霜雪欺压而不屈的筋骨,颜色不改、根柢不移的性格。
每一竿翠竹,都有对家园的挚爱,它们守持故土,不为疾风流云所动。
每一竿翠竹,都是威武不屈的英雄,富贵不淫的丈夫,贫贱不移的君子,它们忠贞其志,不改其节。
做为和睦融洽的群体,翠竹是一种清雅的生命,平和的风景。
它们相依共存时,可以漫山遍岭地同生长,一起把生命的青颜翠色延伸到天高地远。
有了翠竹,莽莽山岭就不会荒芜。
有了翠竹,蜿蜒河流便有了生动的座标。
有了翠竹,宁静村舍就多了希望的生气。
翠竹摇风,在赣南山水间挥扬起生命的旗帜。
潇潇竹林、淡淡清风,曾使多少客居赣南的人心生诗情雅意。
曳曳竹影、淅淅雨声,曾使多少学者灵光闪现,意解心开。
在赣南的清风竹影中,周敦颐开蒙课徒,传道授业,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注入人们的心灵。
在赣南的山岚竹韵间,一代理学宗师王阳明先生,不仅力倡“知行合一”,更用“正心”与“良知”的至理,感召着世道人心。
赣南的竹子,让苦难者找到坚强,让思想者受到启示,让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者得到顿悟。
翠竹,是坚韧而灵动的生命,在它的悠长清音里,原本就有一番境界。
◎名句诵读·月亮篇
①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②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1*cnjy*com
④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⑤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⑥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方法归结 ]
查一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篇短文是如何通过写景传情的 亮句诵读·诚信?
[ 反思评价 ]
②提示:可以抓住一些使用特别精当、有表现力、有意味的词语来赏析。
③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意对即可)
查一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篇短文是如何通过写景传情的 亮句诵读·诚信?
作者描写景物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