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3 10: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西周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
社会
周平王
东迁洛
因《春秋》
而得名
因《战国策》
而得名
镐京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洛邑
犬戎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统编 · 七年级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3.诸侯争霸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商业
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更多地使用金属货币。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均有发展)。
农业
手工业
温故知新
你还记得远古人类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吗?
北京人、山顶洞人----
半坡人、河姆渡人----
夏、商、西周-------
春秋时期-----------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器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劳动工具改进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
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活动与
探究
想像一下,如何使用这些铁农具呢?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耕作方法改进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巧妙地解决了降服犟牛的技术难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活动与
探究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青铜业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冶铁业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纺织业和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商 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纳贡
过来保护我
偏要用九鼎!
设郡、县官员
不去!
不交!
唱反调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只准用七鼎
分封卿大夫
东周
天子政治上有最高地位。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王室直接管辖军队14万人以上 。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西周
天子诸侯的关系
财力物力
兵力
土地
名称
周王室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天子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直辖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减少。
东迁后3万人。后来只剩几千人。
王室_____
挑战学习
西周与东周实力对比图
做一组填空题:
总结:
东周王畿的面积大为____,军事力量____,经济____,周天子政治地位_____
缩小
低下
贫弱
下降
衰微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武氏子来(鲁)求赙(fù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王未葬也。”
——《左氏春秋·隐公三年》
二、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
史书记载: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即位的周恒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楚庄王
 
春秋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和对诸侯国的支配权。
春秋争霸的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齐桓公
晋文公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齐桓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春秋霸主
三、诸侯争霸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连周天子都派人参加,对齐桓公大力表彰。
葵丘会盟——齐桓公称霸标志
召集诸侯会盟
称霸方式:
“周天子派人参加”说明了什么?
→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齐桓公能够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2.管仲改革
1.自然条件优越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管仲
内容: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3.打着“尊王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影响:
齐桓公
管仲
戎狄豺狼,不可厌(厌通餍,满足)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二、诸侯争霸——齐桓公(huán)称霸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尊王攘夷
反思学习
从齐桓公称霸和周王室衰微的故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抓住时机进行改革
重用贤才
居安思危
……
晋文公征战想像画
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
晋楚争霸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退避三舍
(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学习活动
讲故事说成语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
成语寓意:公元前636年,在晋国内乱中被迫出亡的晋公子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隆重接待,当面问他:“你以后如果能够回到晋国,应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果我能托您的福返回晋国,那么晋楚两国若发生战争而在中原相遇的话,我将后退三舍(九十里)。”后来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果然“退三舍以辟(避)之”,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个成语,原来是指待人以礼,后来表示对人让步或回避,不敢与之争斗。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别在践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鸣惊人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三位霸主
前614年-前591年在位

庄王称

问鼎中原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洛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戎人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当时,鼎代表国家权力。后来人们便用“问鼎”表示图谋夺取政权的意思。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郭,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将军,国力大大加强。阖闾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西北)。
《孙子兵法》竹简
(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
吴王夫差即位后,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寓意:越王勾践被夫差战败,囚禁在吴国。勾践在吴三年,受尽苦难。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吴王夫差赦勾践归国。他回国后,广纳贤士,立志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屈辱,他在室内挂了一个苦胆。吃饭时一定要先尝苦胆。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不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后来越国终于强大起来,灭掉了吴国。“卧薪尝胆”常被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卧薪尝胆
你从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什么?
树立理想
明确目标
发奋图强
坚定意志
永不言败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观察两张地图,结合所学
想一想: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反思学习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活动与
探究
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
积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为了)什么?
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
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 )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3.齐桓公即位以后,不计较个人恩怨,用以为相的是他的宿敌(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
A. 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邲之战
5.城濮之战中交战的双方是( )
A.齐楚 B.晋楚 C.吴越 D.吴楚
6. 决定楚庄王的中原霸主地位的战争是 ( )
A. 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邲之战
7. 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 )的能力和政治野心。
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
D
A
C
A
B
D
B
8.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
A.退避三舍 B.一鸣惊人 C.卧薪尝胆 D.问鼎中原
9.《论语》记载:“管仲相——,霸诸侯,一匡天下。” “——”处指的是春秋时期的 ( )
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
10.在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任用著名的军事家( )为将军,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
A. 管仲 B.孙武 C.孙膑 D. 伍子胥
11.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称霸中原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策略是 ( )
A.退避三舍 B.尊王攘夷 C.卧薪尝胆 D.围魏救赵
C.
A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