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3 10:31: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童年
【苏联】马克西姆·高尔基
ONE
复习材料
讲解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蜚声世界的大文豪,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他来自底层,自学成才,是一位多才多艺和多产的作家。高尔基的著作贴近人民生活,思想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极富时代精神,语言生动、准确。
其他作品: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剧本《敌人》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作者简介
十月革命爆发前夕,高尔基被迫流亡国外 ,寄居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写作背景
全书概述
《童年》是苏联(俄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诉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昵称)三岁到十岁期间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内容梳理
阿廖沙3岁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外祖母家。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洛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祖父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葛利高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葛利高里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祖父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祖父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祖母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祖父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祖父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内容梳理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内容梳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祖母。睡觉前,给外祖母开玩笑,外祖母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祖母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祖母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外祖母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内容梳理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祖母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祖父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祖父外祖母。外祖母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祖母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祖母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吃讨,后来靠外祖母织花边维持生活。外祖父也讲起小时候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祖父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祖父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祖母,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内容梳理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祖父家产,联合起来到外祖父外祖母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洛,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祖父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祖母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内容梳理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祖母每天祈祷,外祖父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祖母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祖父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祖母的上帝,讨厌外祖父的上帝,故意抓住外祖父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祖父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葛利高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内容梳理
外祖父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
“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
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祖父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却毫无办法。
内容梳理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祖父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祖父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祖父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祖母身上,毒打外祖母,发针深深地插进外祖母头皮。阿廖沙为外祖母报仇,将外祖父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内容梳理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祖母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
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祖父外祖母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祖父家。
内容梳理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祖母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
八月,母亲去世了,外祖父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外祖父原本是个依靠自身能力而白手起家的小染坊业主,由于儿子们的不争气,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各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廖沙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外祖父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洛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内容小结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相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宽广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另外,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内容小结
1.阿廖沙 性格关键词:勇敢、乐观、正直、自强不息
本文主人公,他从小寄养在外祖父家,在恐怖、暴力的家庭环境中艰难地成长着。生活的磨难没有将他压垮,反而让他更具斗志。因为他相信,所有的黑暗都将过去,未来会是光明的。
2.外祖母 阿库林娜 性格关键词:聪明能干、善良仁慈、热爱生活、胸怀宽广
阿廖沙的外祖母。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苦,她对生活总是充满了热情。她知道很多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这些美好的故事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让他也变成了一个善良、坚强、在困苦的生活中也会努力活下去的人。
人物简介
3.外祖父 瓦西里 性格关键词:吝啬、贪婪自私、残暴、专横
阿廖沙的外祖父。他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小小的纤夫成为了一个行业的领头人。他残暴、无情、自私,对待孩子的态度粗暴简单。随着儿子们分走自己的财产,他变得越来越蛮横、吝啬,甚至在晚年的时候,赶走了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
4.母亲 瓦留莎 性格关键词:暴躁、失去斗志、悲观
阿廖沙的母亲。她原本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可是丈夫去世,被迫寄居在娘家。娘家的冷漠,生活的艰难,不光让她失去了美丽的容颜,还把她变成了一个暴躁、对生活丧失了所有斗志的人。最后,她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人物简介
5.小茨冈 性格关键词:乐观淳朴,勤劳能干,力大无穷
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他们明知是丑事和犯罪的事,会有很大的风险,可还是让“小茨冈”去做。外祖母明知道让“小茨冈”偷东西是不对的,可是又阻止不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表现了外祖母的无可奈何。
“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不择手段,这是导致他悲惨的下场的原因。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由于雅可夫舅舅的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人物简介
6. “好事情”
“好事情”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书,还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他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也许是药剂师,也许是“科学家”,因为他整天都在屋子里做一些小实验,正因为他的执着和专注,周围的人们不是很喜欢他,总是觉得他很神秘,不接地气,不善于与人交往,外祖父和外祖母不喜欢他,总认为他在搞歪门邪道。“好事情”就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一个化身,从周围人对“好事情”的态度就能看出当时的人们对知识、对科学的态度。周围人们总觉得“好事情”老大不小了,也该结婚了,可为什么一直单身不结婚,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有问题,在传统的观念里长大了不结婚就是有问题。
人物简介
一方面,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落后、黑暗的丑恶现实,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出俄罗斯新一代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揭露过去与展现未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阿廖沙正是在铅样沉重的重压下同无尽的苦难及黑暗势力的顽强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童年》不啻是一部表现俄罗斯一代新人成长过程的艺术佳作。
《童年》也体现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可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全书主旨
(一)不妨先读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先略读全书,从整体上把握本书的内容;再对其中的精彩章节进行品读、赏析,吸取其中的精华。两种方法结合,才能收获多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画图表、写心得丰富积累,加深理解。
(四)阅读与“成长”有关的小说。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品中少年的成长经历,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奋斗的勇气。
阅读方法指导
传记体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要求有特殊的艺术手段。《童年》是用第一人称“我”加以叙述的。但这个“我”并不是写作时的高尔基,而是阿廖沙,即孩提时的高尔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阿廖沙的眼光去衡量,通过阿廖沙的感受去表现的。写《童年》时的高尔基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无产阶级作家,他当然能从事物矛盾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当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但对年幼的阿廖沙来说,还不具有这种能力。这就给作家的写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在这里,作者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能把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东西作为矛盾的现象,通过阿廖沙的感受或印象折射出来。例如关于上帝的问题,高尔基只能写阿廖沙隐约地感觉到外祖母的上帝与外祖父的上帝不同,阿廖沙喜欢外祖母的上帝而不喜欢外祖父的上帝。又如阿廖沙对外祖父又爱又恨的复杂的感情,作品中也是用特殊的艺术手段表现的。通过对这些艺术细节的特殊处理,不仅人物的性格变得鲜明丰富,同时也凸现了作品的真实性。
《童年》的叙述人称
《童年》在语言运用方面也极其严格和讲究,他强调“言简意赅”,要求文字准确而富于形象性。
为此他大量运用寓意、讽刺、象征等语言手段,使作品的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形式、格言形式,以便长期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如“一家子蠢货”“铅样沉重的丑事”“畜生般的坏事”等就是很典型的例句。这些语句既形象又准确,并带有含蓄的批判意味;又如“真理比怜悯更高”“只要是知识就是蜜”“穷人不可怕,也没有危险”等,都是格言式的精辟用语,既意味深长,又富于哲理性。
《童年》的语言
第一,选材的真实。《童年》这本书立足现实、尊重生活、还原生活,通过对阿廖沙真实生活经历的再现,写出了他性格形成的过程,也描绘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画面。书中人物的语言、行为、环境都与当时实际生活相符合。
第二,人物形象的真实。高尔基可以称得上是人物刻画的高手,他把冷酷、残暴、贪婪的外祖父,慈祥宽厚的外祖母,贪财的舅舅们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阅读时,好像在现场观看一样真实。
本书特色
第三,跌宕起伏的情节。高尔基是情节架构的大师,他把阿廖沙曲折的成长经历作为全书的情节起伏变化的依据。小说中,先写了阿廖沙丧父后投奔外祖父家的陌生好奇,接着写他从孩子的角度察觉到外祖父一家人各自的性格特征,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生活变化。通过起伏的事件发展让读者也深深地沉浸其中。
第四,深刻的思想性。这本书通过写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他所看到的家庭这个小社会里发生的各种事情,以小见大,既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市民的生活景象,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残酷。也传递出一种信息一一黑暗中也会有光明,邪恶中也会有善良,激励我们要像阿列克谢那样,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坚强、正直、乐观地成长。
本书特色
TWO
复习题讲解
、填空题
1、《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人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
2、《童年》是苏联(俄国)(国家)作家高尔基(人名)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二、选择题
3、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互相争斗的主要原因是( A )。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 B.为了照顾阿廖沙 
C.葛利高里的挑唆 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
4、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B )
A.不幸的童年 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
C.他性格就是这样 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
5、下列对《童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B.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开染坊的,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
C.在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D.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悲剧氛围中让人们无法看到战胜悲剧命运的曙光。
6、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着大家,一声不吭。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童年》。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效果。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流露出“我”极端厌恶的情感。
(3)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答:既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7、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 ”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 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以上文段选自苏联(国家)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
这里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和外祖母的宽厚善良。
(3)请为这部小说写一句推荐语。
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读来并不觉得压抑,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童年》
8、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
“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
“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没日没夜地往前拉啊拉,腰弯成了是,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火,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流!亲爱的阿辽少,那可是有苦没处说啊!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上,心想死了就好了,万事皆休!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我们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走了三趟,有上万俄里路。第四个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 ”
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1)听外祖父讲述自己的童年之后,他对外祖父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 (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①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②外祖父的发家史非常艰辛,天真幼稚的“我”被外祖父的艰辛历程所感染。
(2)结合小说内容,思考:外祖父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
结合前文来看,因为外祖父是在毒打阿廖沙后来安慰阿廖沙的时候给他讲述自己的发家史的,含有对自己毒打外孙寻找开脱的理由,这一点可以体现出外祖父的虚伪。结合后文来看,讲述自己的发家经历是为后面把阿廖沙送到人间自己找饭吃作下铺垫,这一点体现的是外祖父自私的性格。
(3)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发家史是那样的艰辛,自己极为珍惜,于是把所有的家业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而变得自私、贪婪而又专横。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