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3 11: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 作  学习改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改写的常见形式及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改写,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明确改写前后文章的风格、角度、顺序一致等基本原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改写的要领,注意把握主题,做到详略得当、语言得体。 2.学会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避免偏离主题太远。 3.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上展示范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情境导入 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宋代有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他将《醉翁亭记》改写成了一首《瑞鹤仙》,自成一文:(出示屏显)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词人林正大,也将此文改写成了一首《贺新郎》:(屏显) 环滁皆山也。望西南、蔚然深秀者,琅琊也。泉水潺潺峰路转,上有醉翁亭也。亭,太守自名之也。试问醉翁何所乐,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寓酒也。 四时之景无穷也。看林霏、日出云归,自朝暮也。交错觥筹酣宴处,肴簌杂然陈也。知太守、游而乐也。太守醉归宾客从,拥苍颜白发颓然也。太守谁,醉翁也。 大家看看,将原文改成词是不是很有趣?原文近500字,改写后变成100多字,原文已经很精练了,换成一种新的形式后,原文的风貌没有变,核心思想没有变,主旨反而更鲜明突出了,文字愈发精练了。 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培养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写。(教师板书“学习改写”)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改写? 明确: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 2.改写的作用有哪些? 明确:有助于培养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3.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 明确:一是可以改变文体,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三是可以改变叙述角度,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4.怎样才能写好改写? 明确:(1)首先要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的增删和结构的安排。 (2)要注意两个“一致”,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二是叙述角度要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3)要以原作为基础进行改写。 三、技法点拨 1.遵照原文。改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在改写前,要认真研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改写取得成功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的增删和结构的安排。改写时不能不顾原文内容而另起炉灶。 2.确定改写点。在研读原文,准确理解改写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改写点,即在体现原文主旨的地方扩充、展开,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3.保持两个“一致”。 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 二是叙述角度要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4.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改写的实际需要,融入个人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行文风格。同时,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5.备选题目分析指导。 【文题一】改写古代寓言,要注意不能改变寓言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可选取有意义的精彩故事情节,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文题二】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故事,注意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不能故意删减故事情节和忽略次要人物。 【文题三】改写课本剧,要注意剧本通常用“幕”或“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尽量将故事中的人物、矛盾冲突等集中在一起呈现,还要注意人物的旁白、自白(即原文中的心理描写),舞台说明(即原文中的环境描写)等。 四、范文引路 文题一例文: 千金买马骨 公元前315年,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宣王乘机派兵占据了燕国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振兴燕国。①因此,他广招贤士,虚心求教。 后来,燕昭王去拜访了一位很有才学的人——郭隗。在交谈中,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国君,拿出了一千金让手下的人去买千里马。结果,手下的人却花了五百金买回了一匹死马的骨头。国君一见,拍案大怒②:“我是让你去买千里马,谁叫你买死马?”手下的人说:“大王息怒,您想,您连死马都肯花五百金买来,这件事情传出去,还愁没有好千里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③ 郭隗讲完了这个故事,又接着说:“现在,您如果真心求贤,就先从我郭隗开始吧!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能够得到您的任用,那么还愁比我郭隗更富有才能的英雄豪杰不来投奔吗?”④燕昭王听罢,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为郭隗建造了房舍。不久,乐毅、邹衍、剧辛等人,纷纷从周围的国家投奔燕昭王。 没过几年工夫,燕国就强盛起来,大败齐国。⑤[写法点评]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②“拍案大怒”想象合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国君当时的愤怒之情。 ③结果在情理之中。 ④由马及人,郭隗提出了为燕国招揽人才的策略。 ⑤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教师总评:这个故事流传较广,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千金市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本文扩写时遵循了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寓意,想象合理,细节描写生动,文中人物的言行符合情节的发展。
附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五、写作实践 根据文题二、文题三的要求、提示,选择其一,当堂作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单元的写作“学习改写”,对改写各类文章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写作练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我们自己写的作文进行一次讲评,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二、备选题目 (一)【文题二】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改写小说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2.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3.改写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的改写既忠实于原作,又新颖有趣。 学生交流审题所得,教师明确审题。 (二)【文题三】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 提示: 1.与小说相比,剧本中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演出的需要。 2.呈现方式要适当改变,比如原文的心理描写可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用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戏剧冲突,等等。 3.剧本写好后,在班上交流评比,选出最好的一篇。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同学排演。 学生交流审题所得,教师明确审题。 明确:(示例)将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改编成戏剧或影视文学剧本,可简化情节,缩减场面,突出主要人物的活动。 三、互评互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主要看一位同学的作文,之后略批其他两位同学的作文。评语一般不得少于四行,要有针对性,既要指出文章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 作文的评阅要求: ①看作文卷面是否整洁。 ②看作文是否有错别字,并一一给予指正。 ③看作文是否有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要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并改正。 ④看作文的标点符号是否有明显错误。注意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⑤看作文是否保持文章风格一致,有无文体混杂现象。 ⑥看作文是否语体一致,有无文白、书面语和口语混杂现象。 ⑦看作文人称运用是否统一,再创作有无丰富的想象。 四、范文赏析 文题二例文: 智取生辰纲 且说此时当是晴明的五月天,我们一群人得知杨志会为着六月十五蔡太师生辰,押着生辰纲到汴梁,便起念夺下那生辰纲。①却是如何去夺?多亏吴用想得这计谋:下药。我与吴用等人思索再三,便决定与刘唐等人扮作那枣贩子,与白胜演一出好戏。② 却说此时,杨志一行已赶至黄泥冈,那十几个军汉累得在松阴树下睡倒,任凭杨志打骂,那老都管与他争着。我们派人在松林里躲藏着观察他们,不料却被杨志瞥见,闪进来,问:“你等是甚么人?”我等回道:“你是甚么人?”又问答几番,杨志方回。我正疑着莫不是看出了什么,却见杨志也坐到树下歇息去了。我们料到天热难当,众军汉要买酒止渴,便叫白胜稍候便上。③ 没半碗饭时,白胜扮作酒贩唱上冈子来,在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汉看见便问:“你桶里是甚么东西?”白胜依计应道:“是白酒。”众军汉欲买酒,而杨志不让。这时,我们依计掏出五贯钱买酒,顷刻一桶酒喝光。刘唐从另一桶兜了一瓢,故意拿上便吃。白胜欲赶上制止,追入松林。吴用趁机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中,便去桶中舀酒,却被回来的白胜劈手夺过,倾在桶里。眼见剩下的一桶酒已被吃过,杨志同意众军汉买酒,自己也吃了半瓢。④ 我们几人等在一旁,心下暗喜,指着十五个人说:“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接着,我们一行人从林中推出那七辆江州车儿,将枣子丢在一旁,将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上,叫声:“聒噪!”望那黄泥冈下推去了。估计杨志心里叫苦,但软了身体,挣扎不得,说不得,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押那生辰纲去远了,却不知我们都是何人。⑤[写法点评] ①开篇暗示叙述人物视角——晁盖。 ②点明计谋,但未详细叙述,设下悬念。 ③语言虽简练,但情节概括波澜起伏。 ④言简意赅,将情节概括得明白晓畅。 ⑤再用简练的语言点明故事结局。教师总评:本文在改写时,注意对原文进行缩写,抓住了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视角变换得非常恰当,概括准确,线索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简明流畅,很好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文题三例文: 范进中举(节选) 编 剧:刘×× 导 演:同上 范 进——张××饰:一心求取功名,喜极而疯 胡屠户——丁××饰:粗鲁势利,嫌贫爱富 范 母——曹××饰:年迈体弱 范 妻——李××饰:少语悲苦 报录人——王××任××马××饰:前倨后恭 众乡邻——陈××孟××王××董××刘××胥××饰:趋炎附势 地 点:范进家,集市上 时 间:出榜那日 道 具:铜锣、母鸡、报帖、鸡蛋、白酒、米、肉、铜钱、酒碗、茶碗、膏药① 第二场:中举发疯,屠户治疯 (旁白:范进还是瞒着丈人,到城里参加乡试。出了场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到出榜那日,家里已没有做饭的米了。)② 范 母:儿呀!家里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到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吧,我已经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 范 进:好,我就去,我就去。(慌忙抱了母鸡,走出门去) (一片锣响声,三个报录人先后跑来。) 报录人甲:(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大家簇拥着要喜钱。转眼间,二报、三报也到了。邻居都来了,挤着看。) 范 母:这可怎么办呀?好邻居,请你去集上寻我儿子回来好吗? 邻居A:好,好,我就去,我就去。 (邻居A飞奔到集上,一路上没找到,直寻到集东头。)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邻居A:范相公,快些回去。恭喜你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子呢。 (范进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A走上来,要夺他手里的鸡。)③ 范 进:(与邻居争抢)你怎么夺我的鸡?你又不买。 邻居A:你中了举了,老太太叫你回家去打发报录的人哩。 范 进:高邻,你晓得我要卖这鸡去救命,为什么拿这话来骗我?你自己回去吧,别耽误了我卖鸡。 (邻居劈手把鸡夺了,扔在地下,把范进硬拉回家。) 报录人乙:嘿,怎么说,新贵人……啊,回来了。 (屋子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 进:(甚是得意,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④,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跌倒了,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范 母:(慌了)天呀,这是怎么回事?(慌忙用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范 进:(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范进走出大门后又跌倒了,头发都跌散了,狼狈不堪,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 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范 母:(哭道)怎么有这样苦命的事呀!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倒霉的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范 妻:早上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就得了这样的病!怎么办才好呀? 邻居B: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先派两个人跟着范老爷。这里的人各自回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好这些报录人,再来想办法。 (邻居C拿鸡蛋、白酒上,邻居D背了一斗米上,邻居E提两只鸡上。范妻哭哭啼啼地收下。) (邻居F搬桌凳,请报录人坐着吃酒。)⑤ 邻居A:(焦急状)新贵人疯了,怎么办才好? 邻居B、C:是呀,怎么办才好呢?我们还指望着他…… 报录人丙: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行不行得通。 邻居D:什么主意? 报录人丙:范老爷平时有没有特别怕的人?他只因欢喜得太厉害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要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的,你并没有中”,他被这样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邻居F:这个主意好得很,妙得很!这得找胡老爹。 众人都拍手,一齐说:对,找胡老爹! 邻居C:好了,快找胡老爹来。他可能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 邻居E:我去寻他。(飞奔出去) (胡屠户后面跟着一个随从,随从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上。进门见了范母。)⑥ 范 母:(大哭着)亲家老爷,进儿他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倒霉的病!他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呀? 胡屠户:(诧异)难道这样没福气?(把肉和钱交给女儿) 邻居D:这位先生说,(指报录人丙)他只因欢喜得厉害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要你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的,你并没有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你试试看怎么样吧! 胡屠户:(为难地)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是不敢做这样的事!⑦ 邻居C:算了吧!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添上这一百棍,又有什么关系?或者你治好了你女婿的病,阎王记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说不定。 报录人丙:胡老爹,这件事必须这样办,我们没办法了,你就试试看吧。 胡屠户:看来只有这样了。(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的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邻居A、B、C、D、E、F都跟着走。) 范 母:(赶出来)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千万不要把他打伤了! 众邻居:这自然,何消吩咐。 范 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不断地拍着掌)中了!中了! 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了过去。众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胡屠户:(手颤起来)我不敢再打第二下了。不敢了,不敢了。 (范进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范进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他来,郎中拿来板凳让他坐着。)⑧ 胡屠户:(站在一边)哎呀!我的手怎么疼起来了?天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了。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如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哎呀,疼得越来越厉害了。郎中,给个膏药贴贴吧! (郎中拿来一块膏药给他贴着。) 范 进:(看了看众人)我怎么坐在这里?我这半日,昏昏沉沉的,如在梦里一样。 邻居D:老爷,恭喜你已经高中了。方才欢喜得有些引动了痰,刚刚吐了几口痰出来,你就好了。请你快回家去打发报录人吧。 范 进:是了。我也记得中的是第七名。 (范进自己绾好了头发,郎中端来一盆水给范进洗脸。邻居E把那一只鞋找了回来,替范进穿上。) (范进见丈人在跟前,吓了一跳,想起身逃走。) 胡屠户:(上前)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她让我来劝你的。你可千万别记恨我啊! 邻居F: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得亲切,等会儿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众人大笑。) 邻居E: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 胡屠户:我哪里还用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没有依靠吗?我常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儿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想以前,我女儿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是要嫁给个老爷的,今日看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众人又大笑起来。范进洗了脸,郎中拿茶来给范进吃了。) (大家一齐回家。范进走在前面,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范进的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⑨ (到了家门。) 胡屠户:(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 范 母:(迎着出来,打量儿子)好了?谢天谢地了! 邻居E:报录的呢? 范 妻:用我父亲送来的几千钱打发他们去了。 (范进拜了母亲,也拜谢胡屠户。) 胡屠户:(不安地)我那几个钱,还不够你赏人的呢。 范 进:谢谢各位邻居了。 (众人谢幕,下。)[写法点评] ①舞台提示详细交代了本剧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剧中人物等。 ②舞台旁白交代了本场前的情节内容,为本场剧情发展做好铺垫。 ③范进装作听不见的举动,表现出以往邻居对他的不尊重不关心,导致他现在不相信邻居跟他说的话,也表现出他屡试不中的经历让他没有了考中的奢望。 ④范进的“得意”“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以及拍手,形象地表现出中举对范进有多么重要,一朝心愿终得实现,为下文范进喜极而疯做铺垫。 ⑤众邻居积极热情的表现与以往的不闻不问不帮形成鲜明对比。 ⑥舞台说明设计巧妙,符合人物性格,为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⑦胡屠户将范进称为“星宿”,又不敢打骂,与之前对范进的态度截然相反,充分表现出他趋炎附势、贪慕富贵的性格。 ⑧舞台说明突出了众人为范进而忙的场面,极具讽刺意味。 ⑨胡屠户前倨后恭、奴颜婢膝的姿态,映射出当时社会制度下的世态炎凉。教师总评:编写的课本剧故事情节完整,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的运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好地表现出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语言设计简洁恰当,是一篇佳作。
五、作业布置 修改自己的作文,并编辑成电子稿,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上传到班级QQ空间,供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