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课件(共2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课件(共2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3 18:06:42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4. 散 步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当我们呱呱坠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把幼小的我们喂养成人。当我们渐渐成长,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为我们挡风遮雨。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初春的田野,感受一家人散步时温馨和睦的气氛。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新知讲解




分歧( ) 蹲下( )
煎熬( ) 嫩芽( )
咕咕( ) 一霎( )
粼粼( )

dūn
áo
nèn
ɡū
shà
lín
新知讲解
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这里形容水、石等明净。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我”的一家在田野散步——“我”劝母亲出去散步—— ——“我”决定走大路—— ——“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向小路走去。
“我”的母亲和儿子产生分歧
“我”的母亲决定走小路
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以小见大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1.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散步”好吗?
2.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___的人,如:________”用了_________写刻画了人物_________形象的句式说话。
概括了主要主要事件,简洁明了,以小见大突出文章主题。
“我”:孝顺、诚恳体贴、责任感强。。
“我”的母亲:通情达理、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孝顺。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乖巧听话。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样理解?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找出文中写景句子,有感情朗读体会其魅力。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出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找出文中对称的句式,有感情朗诵体会其作用。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示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很美,美在: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示例(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示例(3)“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示例(4)“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句美在:运用对称的句式写出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一样。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示例(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
文章以平常事“散步”来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 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大词小用比如,把“母亲要走大路”与“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对“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音韵铿锵。
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慈母与孝子深沉的爱,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如一溪碧水,缓缓地流入读者的心里。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生活中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不可避免,选择其中一次写下来,和同学们共享。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 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2.通过阅读品味温馨画面和动人细节,以环境描写烘托浓浓的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流露的浓浓的爱,亲情。
2.以小见大的写法,环境描写烘托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当我们呱呱坠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把幼小的我们喂养成人。当我们渐渐成长,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为我们挡风遮雨。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初春的田野,感受一家人散步时温馨和睦的气氛。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2)词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这里形容水、石等明净。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点拨】“我”的一家在田野散步——“我”劝母亲出去散步——“我”的母亲和儿子产生分歧——“我”决定走大路——“我”的母亲决定走小路——“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向小路走去。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主题。
【点拨】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以小见大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第二课时
三.朗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散步”好吗?
【点拨】概括了主要主要事件,简洁明了,以小见大突出文章主题。
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___的人,如:________”用了_________写刻画了人物_________形象的句式说话。
【点拨】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体贴、责任感强。
“我”的母亲:通情达理、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孝顺。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乖巧听话。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怎样理解?
【点拨】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4.找出文中写景句子,有感情朗读体会其魅力。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点拨】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出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点拨】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5.找出文中对称的句式,有感情朗诵体会其作用。
【点拨】(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6.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点拨】示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很美,美在: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示例(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
示例(3)“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示例(4)“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句美在:运用对称的句式写出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一样。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
示例(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四.赏读课文,归纳写法
1.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
文章以平常事“散步”来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 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大词小用比如,把“母亲要走大路”与“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对“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2.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
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3.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音韵铿锵。
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慈母与孝子深沉的爱,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如一溪碧水,缓缓地流入读者的心里。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生活中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不可避免,选择其中一次写下来,和同学们共享。
【板书设计】
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