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了解作者
魏巍(1920.3.6.—2008.8.24.),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1] 。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创作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作者那时刚刚调到总政,上级派了一个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在战俘营,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他说,这些美国兵多数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不少人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他们打了德国打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跑来打朝鲜,挺不情愿。但也有很反动的。但不管立场如何,却都令他们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难对付、最不怕死的军队。
创作背景
我们的志愿军就是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凭着勇敢,不要命地与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干了起来,是他们的鲜血把猖狂一时的铁老虎打成了纸老虎。
完成调查任务后,给总政写了一个详尽的调查报告,本可以回国了,但魏巍没有回,而是上了前线。
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我们多少战士被这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线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
创作背景
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的2月了,此时已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们鲜血的代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在朝鲜时,他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最后只选取了这三个事例来写。
创作背景
检查字音
坚韧
淳朴
谦逊
军隅里
覆灭
掐住
摁倒
迸裂
掰断
什物
聚歼
过瘾
rèn
chún
xùn
yú
fù
qiā
èn
bèng
jiān
yǐn
shí
豁亮
犁耙
bāi
bà
huò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描写的三个典型事例,并按此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3):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和赞扬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第二层(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5-8)火中救孩子(10-12)防空洞谈话(13)
第三层(15):联系现在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战斗
再读松骨峰战斗部分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2.这场战斗是怎样的?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场战斗的?
4.这一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第5段:叙述战斗的惨烈场面及战斗结果。
“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思考:哪里体现了搏斗壮烈?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时间紧迫、无险可守
敌众我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第5段:如何刻画这场战斗场面的?
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直接描写
第5段:如何刻画这场战斗场面的?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间接描写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以及作战时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第6段:记下烈士名字,表达悼念和敬意。
这个营长向我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士的可爱。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8段:总结写这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过渡,承上启下,用议论的形式引出下文。
火中救孩子
再读火中救孩子部分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2.第10段看似与“火中救孩子”的事例无关,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第11段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4.这一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第10段
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肖像描写,淳朴可爱。
思想觉悟高
第11段
……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 ……”
第三人称
心理描写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事真实细腻,感情真挚;第三人称讲述事情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交替使用能避免平铺直叙,又能真实生动,有重点地介绍清楚事件的经过,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国际主义精神
第12段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防空洞谈话
再读防空洞谈话部分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这部分内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请分析其中内涵。
3. 这一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
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对祖国的爱恋,高度责任感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对夺取胜利充满信心
爱国主义精神
全段采用对话式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乐为祖国人民的幸福吃苦,时刻把祖国人民的托付记在心上,有着崇高的荣誉感。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时间、空间
“最可爱”的内在品质
“最可爱”的评价
世界价值的肯定
思考: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三个事例从对侵略者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三个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
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
典型性
代表性
思考: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
第一写松骨峰战斗,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和英勇杀敌的气概。援朝卫国是志愿军的首要任务,所以这件事应先写。
第二件事写战士烈火中救孩子,传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爱,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对第一件事的补充。
第三件事写防空洞访谈,揭示了志愿军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最可爱的人”的完整形象。
默读第一层内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设置悬念“到底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战士无比敬仰 、无比热爱的感情。
默读第三层内容
……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抒情、议论作结,旨在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
回顾全文,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很多战士为之付出了生命,取得了“援朝卫国”的胜利,也为祖国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很多纯洁高尚的品质,所以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新闻通讯
本文的文体是一篇新闻通讯,新闻通讯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描写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