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B版
必修1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2对数函数
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B版必修1《3.2.2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B版必修1《3.2.2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3 16:40:23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文档简介
《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教案
一.教学课题: 《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
教案背景: 面向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学 科:高中数学 教 材:人教B版 必修一 3.2.2 课 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①复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指数式与对数式 ②课前预习本节知识并试做相应的习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借助几何画板,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难点: 对于底数a>1与0
五.教材分析:对数函数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在对数与常用对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对后面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做了铺垫,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前面学过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本节课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如计算机、ppt,几何画板,白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问题一: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问题二:指数式ab=N,它的对数式? 问题三: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会得到多少个细胞?问题四:如果知道了细胞的个数y如何确定分裂的次数x呢 问题五:上式可以看作以y自变量的函数表达式吗 概念形成:对于y在正实数集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在实数集R内都有唯一确定的x值和它对应根据函数的定义,这个式子确定了正实数集上的一个函数关系,其中y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但习惯上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即y=log2x定义:一般地,函数y=logax(a>0,a≠1,x>0)叫做对数函数。 判断:以下函数是对数函数的是 ( )A. B. C. D. E.(三)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几何画板画出,,,的图象。(四)性质 利用图象总结出与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以及图象 性质定义域值域定点单调性函数值的变化底数的影响 (五)应用举例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3); (4)变式训练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3),; (4),。变式训练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与; (2)与; (3)与; 已知,求的取值范围。(六)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类比思想。(七)课后作业,巩固提高教材P104练习A及练习B(八)教学反思开篇提问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把学生的思维拉到和“对数”有关的问题上。开课与指数函数的引例相结合,顺利引出课题,过渡自然。借助之前学习指数函数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一类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使学生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仅节约了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而且通过几何画板的展示,将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进而顺利的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板书设计课题 对数函数定义 图像 三、性质
PAGE
6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
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运用(ⅠⅠ)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