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两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两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3 16:18:27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时 1 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新课导入
初冬季节,农民常采用烟熏的方法来防止农作物冻害,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太阳辐射:
太阳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50%),
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因此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
思考:
地球表面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大气的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太阳辐射
散射
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
大气层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图例: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
暖大地
大地
暖大气
大气
还大地
大气上界
地 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被CO2 H2O气体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为什么它们是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反射
太阳辐射100%
臭氧 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散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
大气上界
占太阳辐射总量47%
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云层、尘埃具有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越厚,反射能力越强,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很高。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天空呈现蔚蓝色
较大颗粒的尘埃各种可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如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对流层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性,吸收强烈
学以致用
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大气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①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可吸收绝大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甚至到达90%以上)
②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思考:
地面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根本热源是?
活动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嫦娥到月球之后她能够愉快的生活下去吗?
活动探究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表面


太阳辐射
月球表面辐射
月球表面辐射
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吸收
反射
吸收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图2.10 地球和月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
活动探究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1、观察图2.10,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答: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使地球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地球生命的生存与发展。
答:月球没有大气,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所以昼夜温度变化大。地球有大气存在,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
大气逆辐射的应用1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因此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
大气逆辐射的应用2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需求越来越大,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沿海的低地。请尝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原因。我们还能为延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学以致用1
请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者火炉吃西瓜”现象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少;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
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气温低,故出现“早穿皮袄”的现象。
学以致用2
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夏吃西瓜、冬吃萝卜。然而,到了如今,反季节蔬菜大行其道,“冬吃西瓜、夏吃萝卜”已经成为现实,这又是为何呢?试用解释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
大棚多采用塑料薄膜、玻璃等材料,
白天,太阳辐射能够穿过大棚覆盖材料,但是大棚覆盖材料能够阻挡长波辐射逸出,积累更多的热量;
夜间,由于大棚覆盖材料的保温作用,温度不至于太低
课后练习
1、下图中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小的是
D
课后练习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
课后练习
3、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①,降低气温 B.反射②,增加光效
C.减弱③,保持水分 D.吸收④,保持地温(共25张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课时2大气运动
课时 2 大气运动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描述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及风力大小。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新课导入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杀案 。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
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
乙却说: “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两个嫌疑人口中的矛盾点是?
谁可能是真正的凶手?
一、大气热力环流
空调往往多采用壁挂式,暖气片多靠近地面,两者安装位置能否互换?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
大气热力环流
1010
1008
1006
地面
高空
1004
(百帕)
地面受热均匀,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形成等压面;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压
B
A
受热上升
C
D
冷却下沉
低压
高压
低压
近地面A空气膨胀上升,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使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空气上升后,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上空空气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热力环流示意图
地面


热力环流过程分析
受热不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大气
水平
运动
热力
环流
原因
结果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归纳热力环流
垂直方向: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等压面弯曲:同一水平面上,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上升气流多带来阴雨天气;下沉气流多带来晴朗天气。
3000m
2000m
1000m
0m
1
2
3
4
5
A
B
典型练习
读上图完成问题
(1)1、2、3、4、5气压从高到低排序
(2)A、B两地温度高低
(3)A、B天气状况
(4)画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
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由郊区吹响城市
活动:海陆风
陆地
海洋
低压


高压
活动:海陆风
陆地
海洋
低压


高压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山谷风
白天,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高,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低气压,在山谷上空形成高气压,大气从山谷中心向山坡运动形成谷风。
山谷风
夜晚,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的气温要低,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高气压,山谷上空形成低气压,大气从山坡向山谷运动形成山风。
思考: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夜晚相比,何时更严重,为什么?
甲村庄
白天吹谷风
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受热不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大气
水平
运动
热力
环流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气压梯度力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有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1000
998
996hpa


绘制甲、两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高空的风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摩擦力
归纳:风向的画法(以近地面为例)
(2)根据半球位置确定偏转方向,偏转30°~45°夹角。
(1)根据等压线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下图为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其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D
拓展:认识风向标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
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
拓展:认识风向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
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