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水循环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结合材料,分析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新课导入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公元5世纪,南朝史学家沈约在《宋书》中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 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
相互联系的
水体
水循环的过
程及类型
水循环的地
理意义
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陆地水体类型
地下水
湖泊水
河流水
冰川水
自然界中水的不同状态
飘荡的白云
飘渺的雾
晶莹的露
洁白的雪
洒落的雨
二、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定义
2、水循环的类型
3、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并进一步描述产生的影响。
(1)蒸发,如植树造林,增加水汽,调节局部地区气候,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2)降水,如人工降雨,增加降水,缓解旱情
(3)径流,如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削峰补枯作用;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道路硬化,可以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形成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
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课堂训练
1.下列能源中①太阳辐射能 ②风能 ③地球的重力能 ④ 地球内部的热能,属于驱动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是( )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C
B
正方:自然界中的水因水循环得到不断的补充更新, 因此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反方: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正方和反方你赞成哪个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论证你的观点。
【辩一辩】
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所以说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永续利用。
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利用不当造成水污染就会导致缺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宣誓:
从点滴做起,节水手中留,拧紧水龙头;
从小事做起,少用洗涤剂,养成好习惯;
从自身做起,收集垃圾袋,不向河里抛;
节约一滴水,同爱一个家,将有限的水资源,无限地循环。
宣誓人:***
拓展:河流补给类型
季节性
积雪融水
雨水
冰川
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雨水补给
降雨越多,径流量越大
汛期在雨季(有冬汛和夏汛之分)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世界多数河流主要补给源
冰川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
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
青藏和西北的高山常见
长江之源——姜根迪如冰川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积雪量越大,水量越大
汛期在春季(气温回升)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雪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积雪融水
雨水
地下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反补给地下水
普遍的补给源
湖泊水补给
与河水互补: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水位,则湖泊补给河流,反之河流反补给湖泊
普遍的补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