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课时1:喀斯特地貌和风沙地貌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喀斯特地貌及主要类型,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2.结合图文材料,识别风沙地貌及主要类型。
3.结合材料,分析风沙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新课导入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南之面。盖此从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常见的地貌类型
01 喀斯特地貌
04 海岸地貌
02 河流地貌
03 风沙地貌
1
2
3
4
喀斯特地貌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峰丛
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常。相对高度200—300m 与洼地组合形成峰丛——洼地地貌。
峰林
当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就是峰林。相对高度100—200m
孤峰
是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是峰林进一步侵蚀,破坏发育而成的结果。
多分布在喀斯特盆地或喀斯特平原上。
孤峰
峰丛
峰林
残丘
溶沟
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坝子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溶洞
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时,碳酸钙就会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有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居住、防空、储藏的最佳选择地(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地下水丰富;可烧制石灰水泥。
不利:(1)地表破碎,崎岖不平,交通不便;水利工程容易渗漏;工程建设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
(2)地形崎岖,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3)生态: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植被减少,旱涝灾害等发生频率增加。
活动: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原因: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气候:大窝凼位于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②地貌:大窝凼属于喀斯特地貌,四周高,中间低。。
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利用天然形成的地貌能大大减少工程量。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大部分是可溶性岩石,雨水容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裂隙多,排水条件好。
课堂训练
(2021·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高一月考)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石钟乳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沉积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可能是( )①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②火山喷发 ③游客的呼吸④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D
风沙地貌
主要分布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风沙
侵蚀地貌
风沙搬运
.
.
风沙
堆积地貌
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风蚀柱
干旱地区,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柱
雅丹地貌
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沙丘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风速减慢,携带的风沙堆积下来形成。新月形沙丘最为常见
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
新月形沙丘
缓坡为迎风坡
小结:风沙地貌
风沙危害及措施
危害:破坏建筑物;掩埋房屋、农田、道路; 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降低土壤肥力。
防护措施: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或者植树种草构建防护林带,从而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另一方面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活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描述沙丘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此处河谷变宽,河道弯曲,谷底平坦,分布有河漫滩和沙洲。
东南风。
江心沙洲与河谷、河漫滩。
理由:①此处河道弯曲,泥沙沉积;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③冬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④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课堂训练
(2021·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A
B
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①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②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③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①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②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共34张PPT)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课时2: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观,简单分析其形成过程,说明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结合图文材料,识别海岸地貌及主要类型。
3.结合材料,分析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新课导入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南之面。盖此从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常见的地貌类型
01 喀斯特地貌
04 海岸地貌
02 河流地貌
03 风沙地貌
1
2
3
4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下蚀
使河床加深
侧蚀
使河床拓宽
溯源侵蚀
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
溯源侵蚀
V型谷
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狭处仅35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葸。
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U型谷
地势平坦,落差变小,下切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道变宽。
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流向
凹岸
-侵蚀
凸岸
-堆积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河流堆积地貌
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扇
出山口
中下游
入海口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河流流到出山口,地形变的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逐渐沉积而成。
冲积扇
粗
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流到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而成。
河漫滩
河流阶地
河漫滩
河漫滩
阶地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
河床
①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上老下新;
②是因为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
③阶地面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是居住地和耕地的场所。
河流阶地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高考链接:牛刀小试
牛轭(è)湖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
河口三角洲
河流流到入海口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颗粒较细)逐渐沉积而成。
侵蚀作用:
出山口
多个相连
河流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溯源侵蚀(源头)、下蚀(上游)、侧蚀(中下游)
瀑布(溯源侵蚀)
峡谷(下蚀)
河曲(侧蚀)
洪积—冲积平原(扇)
河流中下游
地势变缓
形成河曲
堆积岸形成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入海(湖)口
三角洲(平原)
小结:
活动: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每年,黄河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也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并且人类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少望不到边的芦苇荡里,有无数的河湾和水塘;每年,数百万只候鸟把这里作为迁徙的“中继站”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海岸崖
海浪长期侵蚀,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浪侵蚀作用,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海蚀穴
海岸线附近出现的凹槽形海岸
海蚀拱桥
海蚀穴形成后,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侵蚀而相互贯通,形成一座拱桥。
海蚀柱
是在海蚀拱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海岸堆积地貌:海滩
是指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
根据沉积物的不同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小结:海岸地貌
课堂训练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右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2021·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高一期末)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 )
A.岩石坚硬度不同 B.山脉的走向不同
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 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
4.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 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
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 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__________ 。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港务局拟在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 为什么
乙
下蚀
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E处。E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D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