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八单元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了解书中的意思。
读书方法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01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02
第八单元
25.古人谈读书
浏览课文,圈出两则文言文的出处或作者等信息。
第一则出自《论语》。
第二则是宋朝朱熹的名言。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朱 熹 (1130—1200),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文公。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
xī
自由朗读两则文言文,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
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hǐ
耻(羞耻)(耻辱)
我会记生字
耳+止=耻
羞辱、侮辱。
寝(寝室)(废寝忘食)
睡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qǐn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hào
zhì
根据字义读准字音。
喜好。
同“智”,智慧。
不耻下问 废寝忘食
博闻强识 岂有此理
悔之晚矣 由来久矣
读一读
朗读第一则文言文,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品读课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一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朗读第一则文言文,读准节奏。
/
/
/
/
/
/
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自主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小组同学交流每句话的大意,互相点评、补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个“知”的意思一样吗?
zhì
同“智”,智慧。
知: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大意: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什么样的人问才是“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记住。
满足。
教诲。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大意: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勤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大意: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大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我。
吃饭。
曾经。
睡。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只思考不学习徒劳无益
◎ 要在学习中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思考”和“学习”的关系。
读句子,说一说:这则文言文告诉了你哪些学习态度和方法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学习要:
实事求是
虚心请教
持之以恒
勤 奋
……
实事求是
虚心请教
持之以恒
勤 奋
你用过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吗?文中的学习态度,哪些你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今后你在读书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组交流
小组推选代表班级交流
我们在学习上,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不能自满。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同桌合作背诵第一则文言文,一位同学说句子大意,另一位同学背出相应的句子。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知之为_______,不知为______, 。
知之
不知
是知也
_________,学而______,诲人 。
默而识之
不厌
不倦
填一填。
我非 ,好古,_____________。
生而知之者
学如_______,犹恐失之。
不及
吾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学也。
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敏以求之者也
无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还知道其他选自《论语》的关于学习的名句吗?
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读好停顿,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品读课文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给同学听,互相点评。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小组讨论。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
/
/
/
/
/
朗读第二则文言文,读准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大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我
曾经
说
古义:记住。
今义:知道,认识。
识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尝
古义:奔跑。
今义:行走。
走
古义:男女。
今义:子女。
儿女
古今异义词
默而识之
吾尝终日不食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例 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
记住。
曾经。
奔跑。
男女。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随意。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之中哪一到最重要呢?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要紧,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
难道,怎么。
同桌互相说说第二则文言文的大意,然后班内展示说。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重要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朱熹为什么说“心到”是“三到”之中最重要的?
因为在读书时,只有用心思考了,眼睛才会看得仔细,嘴巴才会读得正确,脑子才会记忆深刻。
和同学说一说:你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了吗?如果做到了,它给你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做到,你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
名人的读书方法
猜一猜,鲁迅先生的“五到”具体指什么?
心到:
口到:
眼到:
手到:
脑到:
精力集中,专心致志;
读出声来,读正确;
目光专注;
边读边做笔记;
要认真思考。
鲁迅的读书“五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
背一背,填一填。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
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最急
眼口岂不到乎
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古人谈读书
《论语》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求实
谦虚
勤奋
板书设计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敏而好(hào hǎo)学,不耻下问。
·
√
2.学而不厌,诲(huǐ huì)人不倦。
·
√
3.心既到矣(yǐ nǐ),眼口岂(qí qǐ)
不到乎?
·
√
·
√
随堂练习
1.敏而好学。( )
A.敏捷 B.聪敏 C.灵敏
2.学而不厌。( )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B
A
C
·
·
·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背诵课文。
制作一枚书签,把课文中对你启发最大的一句话抄写在上面。
课后作业
耻
chǐ
组词:可耻 不耻下问
造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我会写
诲
huì
组词:教诲 诲人不倦
造句:李老师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
谓
wèi
组词:可谓 所谓
造句:这些所谓的大事根本不值得一提。
诵
sònɡ
组词:朗诵 诵读
造句:我参加了学校国学班的诵读比赛。
岂
qǐ
组词:岂不 岂有此理
造句:你不来参加演出岂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