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30.诗四首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1*cnjy*com
①草盛( ) ②荒秽( ) ③草木长( ) ④燕然( )
⑤候骑( ) ⑥帘旌( ) ⑦徙倚( ) ⑧萧关( )
2.文学常识填空。
①《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归园田居》是一首组诗,共____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②《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本诗选自《________》。
3.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①《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对偶句,由空间转入时间写出亡国之臣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 )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再摘录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文本研讨]
活动一 朗读,体会情感美
要求:大声朗读这四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思考:
5.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领会这四首诗的大意。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活动二 赏读,赏析意境美
要求: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进一步体会作者感情,理解诗中意境.
思考:
7.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8.“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至塞上》的画面。21*cnjy*com
10.找出《渡荆门送别》的写景句,通过想象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活动三 品读,品析语言美
要求: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诗句中用的恰当的字词,并体会其作用.
思考:
11.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
12.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1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14.我的疑难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15.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做些圈点批注。
美哉陶公
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
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朦胧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 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
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21*cnjy*com
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
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
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
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
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
①.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
②.“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
③.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
◎中考佳作
充盈着“书香”的天空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像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在书香的天空下,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我也开始渐渐懂得我们这个世界是真善美与假丑恶不断抗争的空间,但我也更加坚信,人性闪烁的美丽是宇宙中永不褪色的光辉。
初叩“书香”的大门,是妈妈指引的。妈妈教我背唐诗,呤宋词,还给我讲故事。童年最美的画面就是妈妈牵着我的手漫步于瘦西湖畔,跟我一起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最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忘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在讲人鱼公主的故事时,最后人鱼公主变成泡沫消失在茫茫大海上,妈妈看着我流泪的眼睛说:“人鱼公主一直想变为人,但她并不知道,在她为别人的快乐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时,她已是最美好的人了。”
进入“书香”的大门,已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放弃了不少玩耍的时间,选择了读书。我一直恋恋不舍的是黛玉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我难以忘却苔丝的温柔与三毛的细腻;我也对《家》《春》《秋》的结局难以释怀……当我与母亲去秦淮河时,我仿佛看见了朱自清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积淀六朝历史的沉沉的绿,是六朝金粉所凝的吗?我常想,那剑桥大学的康河柔波的映衬下,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吟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撒哈拉大沙漠中,是否还有一个坚强女人在竭力地描绘着她的“梦中小屋”……
厚积而薄发,我终于漫步在书香的天空下,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会用笔描绘出一个更美的世界。
◎名句诵读·抱负篇21*cnjy*com
①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卡耐基
②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③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 ——居里夫人
④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
⑤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方法归结]
查一查 :怎样捕捉诗歌的意境美?
[反思评价]
9.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10.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11.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12.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1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14.略。
15.①.刘伶“以酒为务”,酒龄长,酒龄大,世所公认,性格爽直,不求闻达。陶公也“性嗜酒”,自认为性气相投,故陶渊明将他引为知己。
②.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与东晋末年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一种社会理想,又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③.略
查一查 :怎样捕捉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捕捉到诗歌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作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这样将“画”与“情”融为一体,诗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一段,语言形象生动,比喻新颖精妙,使飘忽易逝的声音如在读者耳际萦绕,这一段的末尾用“东船西舫悄无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状态,更加烘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妙绝。成功的音乐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对读者的感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诗四首·使至塞上
边塞、大漠的独特风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古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使至塞上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唐] 王维
王 维 (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
作者: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背景: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廷的愤懑与抑郁)
香菱评诗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此联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春风又绿江南岸
几处早莺争暖树
青山郭外斜
红杏枝头春意闹
僧敲月下门
王维诗名句选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老将行》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30课
(2)《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21*cnjy*com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学生酝酿,自由品读,感知诗歌内容、节奏、情感。
7、学生代表朗读。
8、全班齐读。
四、鉴赏美
问题准备:
1、王维既然是奉皇帝之命前往边境慰问,是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根据是什么?
不是,是轻车简从。根据:“单车”欲问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比喻。(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的愤懑与抑郁。)
3、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品析。
此联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此联写出了边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21*cnjy*com
千古壮观——王国维
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归纳思想内容:《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五、延伸美
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春风又绿江南岸
几处早莺争暖树
青山郭外斜
红杏枝头春意闹
僧敲月下门
六、王维诗名句选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21*cnjy*com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轻。《观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老将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30课
(4)《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该诗的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并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诗中个别词、句的特殊含义和意境。
4.领会诗词的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江南三大名楼:
(图)黄鹤楼 (图)滕王阁 (图)岳阳楼
四、朗读: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liánjīng/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xǐyǐ/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五、注释: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靠着 危:高处 凭危:登楼
译诗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的东边,长江的西边,酒店、茶馆的招子一动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上楼面对着这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时的驻扎之地,快要黄昏的时候,我在这湖山之间徘徊。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21*cnjy*com
漂泊了万里游荡到这里眺望远方,过了三年逃难的生活再登上高楼。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 )悲。
白发人在风霜里回忆往事,古木已老,江水沧沧,心中无限悲凉!
六、阅读理解: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凭栏“吊古”,勾起了满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也表现了诗人“万里来游”“三年多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伯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21*cnjy*com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七、问题研究: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
八、比较阅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九、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词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由近景到远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先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转入景物描写的句子是: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旆不动夕阳迟。21*cnjy*com
2.运用对偶句,由空间转入时间写出亡国之臣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3.运用对偶句,写出厚重的历史感和诗人的怅惘之情的句子是: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4.语义双关,写出诗人顾影自怜的悲恨之情的句子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十、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地理位置
颔:登楼怀古伤时
颈: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暗写时局,悲从心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30课
(1)《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抓词色”、“找诗眼”这两种方法在古典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通过对一些诗歌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感彩,进而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诗歌的情感
3.尝试运用这两种方法鉴赏诗歌21*cnjy*com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语的感彩,去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语的感彩,去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是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四、朗读,懂诗意: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 )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上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路狭长草木丛生,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五、品味,悟诗情:
1、从《归园田居》(其三)中,你读出了 。
辛劳、快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我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动作、心境、意境……)
2、学生回答,老师引导: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的含义。
(1)链接《归园田居》(其一),你能在此找到陶渊明中的“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 aì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2)要学生先读一读,讲一讲诗意,老师可补充说明: 《归园田居》(其一)(以“归”字为核心,回答了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老师引导与学生回答预设:21*cnjy*com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明确: A(本性)“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性本爱丘山,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六、拓展,感诗风:
《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五首。感受陶渊明归隐后的愉悦情怀,并总结陶诗的特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投影)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 。
陶渊明是“照澈古今的烽火”。他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
附:
归园田居·其一
1、注释
⑴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 )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21*cnjy*com
⑹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2、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21*cnjy*com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其二
1、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2、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1、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 ( http: / / www.21cnjy.com / )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2、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四
1、注释
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
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
殁(mo末):死。
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灭绝。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2、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21*cnjy*com
归园田居·其五
1、注释
⑴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⑵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⑶濯(zhuo浊):洗。 ⑷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
⑸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⑹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2、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x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诗四首·归园田居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上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路狭长草木丛生,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从《归园田居》(其三)中,你读出了 :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我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动作、心境、意境……)
在陶渊明的笔下, 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
陶渊明的伟大在于: 将最平常的事物不平常表现。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jī)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 ài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为何而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为何而归?
归隐田园、甘受艰辛。
保持人格、找回自我。
返璞归真、顺应自然。
从《归园田居》(其三)中,你读出了 :
。
诗人早出晚归田园劳作的辛苦,快乐。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愉悦之情。
《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三:
其四∶
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殁mò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zhēn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lù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 成就最高。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 。
陶渊明是“照澈古今的烽火”。他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共12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诗四首·渡荆门送别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李白
杜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他25岁出蜀离家,仗剑东游,谋求政治出路,足迹踏遍半个中国。42岁时,被唐玄宗召到京城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未得到重用,反而遭到权贵的诽谤,迫使他上书请还。44岁离开长安,再度漫游。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因参加李璘幕府而受牵连。晚年四处漂泊,生活困苦,62岁病死在安徽。
走近李白,了解人生历程
荆门山,有“楚蜀咽喉”之称。荆门以西,是著名的三峡地区,是蜀地;以东是平坦广阔的原野,是楚地。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朗读诗歌,感知全诗内容
★请以诗人李白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诗歌围绕这次出游主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
合作讨论,欣赏出峡美景
★诗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绘出峡美景的?
诗人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写呢?
★诗人是如何描绘出峡美景的?试从用词和写景角度等方面作点分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试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给你喜欢的画面拟个适当的标题。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②月下飞天镜
③云生结海楼
★诗人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如此美丽、壮观而神奇呢?
探究质疑,体会诗人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思乡名句与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表现情感方面有什么异同?请你探究。
(崔颢《黄鹤楼》)
★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直面李白,穿越时空隧道
读完这首诗,假如有机会让你穿越时空隧道,直接面对诗人李白,当你和他谈起这首诗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旅夜抒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异同。
拓展比较,丰富诗歌积累
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
——郭沫若
与同学们共勉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30课
(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教学目标
1.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2.品读,欣赏出峡美景
教学重点
1. 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欣赏出峡后的美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该读出一种豪情、锐气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下面就请一位同学试着用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⑵倾听录音,听录音跟读,注意节奏,体会情感。(放录音)
⑶学生随音乐自由朗读。(放音乐)
⑷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⑸请以诗人李白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⑹诗歌围绕这次出游主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
四、合作讨论,欣赏出峡美景。
⑴诗人主要选取了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些景物来描绘出峡美景的?诗人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写呢?(注意联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⑵诗人是如何描绘出峡美景的?试从用词和写景角度等方面作点分析。(学生讨论,交流)21*cnjy*com
⑶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试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给你喜欢的画面拟个适当的标题。
⑷诗人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如此美丽、壮观而神奇呢?
五、探究质疑,体会诗人情感。
⑴下列思乡名句与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表现情感方面有什么异同?请你探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⑵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六、直面李白,穿越时空隧道。
读完这首诗,假如有机会让你穿越时空隧道,直接面对诗人李白,当你和他谈起这首诗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七、拓展比较,丰富诗歌积累。
旅夜抒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⑵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异同。
明确:(1)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2)不同处:写景时间前者为夜晚,后者为白天;所抒之情不同,前者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后者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相同点:景物都开阔胸大,但杜诗者更有立体感,天地宇宙都入眼中。
八、与同学们共勉。21*cnjy*com
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 ——郭沫若
【板书设计】
交待旅程——————由蜀入楚
原 江
渡荆门送别 出峡美景 寓情于景
李白 月 云
思念故乡——————含蓄深沉
【教学设想】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25岁出蜀离家,仗剑东游,谋求政治出路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生活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的李白豪情满怀,朝气蓬勃,但又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诗人将这些情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首诗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是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名诗佳篇。它是了解年青李白的重要作品,值得初中学生一读,为此从《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选择了这首诗作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古诗,古诗学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并非新鲜的话题,但真正赏读古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在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对于赏析一首古诗朗读是基础,而理解形象和体会情感则是关键,因此我将朗读全诗,欣赏出峡美景,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浪漫的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赏读古诗的实际,我将欣赏出峡后的美景和体会诗人情感这两方面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情感的体会往往比较抽象,是学生赏析古诗的薄弱环节,因此我又将体会诗人的情感列为教学的难点。
2、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我选择了“朗读品味,比较探究”的教学方法。朗读是赏读古诗的基础,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和品味诗人笔下的出峡美景,体会青年李白的蓬勃朝气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比较含蓄,因此在教学中我又将它与其他思乡名句进行比较探究,另外还将出峡美景与三峡的景色,李白的诗与《旅夜抒怀》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3、教学活动的设计。
我为了激发学生赏读古诗的兴趣,以“读唐诗”引入课题,进行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⑴朗读诗歌,感知全诗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听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人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请以诗人李白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和“诗歌围绕这次出游主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两个问题感知全诗内容。
⑵合作讨论,欣赏出峡美景。在赏析出峡美景之前,先让学生寻找所写景物,并说出选择这些景物的原因,然后重点让学生品味写景的用词和角度,最后让学生描述画面。
⑶探究质疑,体会诗人情感。通过对出峡美景的赏析,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蓬勃的朝气,再通过与其它思乡名句比较,体会诗人依恋故乡之情的储蓄深沉。
⑷直面李白,穿越时空隧道。设计了“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如有机会让你穿越时空隧道,直接面对诗人李白,当你和他谈起这首诗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
⑸拓展比较,丰富诗歌积累。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赏读杜甫的《旅夜抒怀》,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比较李诗与杜诗的异同。
以上就是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肯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多提宝贵意见!21*cnjy*com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许多地方还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时间的分配还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对《旅夜抒怀》的赏读用时不足,不够深入,使这个环节有点流于形式的感觉。
2、内容的设置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拓展方面,这节课在赏读本诗的基础上,仅仅拓展了一些思乡名句和杜甫的《旅夜抒怀》,内容嫌少了些,例如还可再一些拓展李白的其它诗歌。
3、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不够时,我没有能够及时地调控和激发,从而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诗四首·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其中《墨梅》最受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因而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 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南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雄丽。
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江南三大名楼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朗读:
liánjīng
xǐyǐ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注释:
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缓慢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
译诗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的东边,长江的西边,酒店、茶馆的招子一动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上楼面对着这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时的驻扎之地,快要黄昏的时候,我在这湖山之间徘徊。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漂泊了万里游荡到这里眺望远方,过了三年逃难的生活再登上高楼。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白发人在风霜里回忆往事,古木已老,江水沧沧,心中无限悲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凭栏“吊古”,勾起了满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也表现了诗人“万里来游”“三年多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
阅读理解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伯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 业
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1.由近景到远景,先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转入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旆不动夕阳迟。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2.运用对偶句,由空间转入时间写出亡国之臣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3.运用对偶句,写出厚重的历史感和诗人的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4.语义双关,写出诗人顾影自怜的悲恨之情的句子是: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