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来教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喂-出来教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5-23 14: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喂——出来
教学目标:
1.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重点)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感悟,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重点)
3.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难点)
4.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说起哈里-波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部深受人们欢迎的科幻小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篇科幻小说。这篇小说不到1500字,因此从另一个标准分,则属于微型销小说。除了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说还有哪些特点呢?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既是科幻小说,又是微型小说故称微型科幻小说。 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二、整体感知:
1、扫除文障:
2.自读课文,说说标题“喂——出来”的意思。
  明确: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
3.速读课文,复述大意:
明确: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
4.讨论本文中心:(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 说说理由。
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明确: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5.按情节的发展,拟小标题:
  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
  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
  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
  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
三、探究课文:
1.故事真否
  明确:(否。虚构-幻想。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明确: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
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洞是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生存的土地。)
5.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四、分学习小组研读全文,探究课文:
1.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明确: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2.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3.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
4.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明确:10类:无知的村民、忧患的老人、贪利的村长、新闻记者、自以为是的学者、唯利是图的商人、不谋其政的政府官员、订了婚的姑娘、警察、犯罪分子。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5.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6.学生自由提问,先由学生解答,教师再补充。
五、想象训练:
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自己读了本文或听了同学的作品后受到的启示(老师应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看问题)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2、 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3、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4、 有小错要及时纠正
5、 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解,负面的事情做不得
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7、 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要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8、 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9、 ……
(只要启发得当,一旦撞击出思维火花,学生能冒出很多经典语句)
七、拓展延伸: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八、小结: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九、布置作业
  1.续写《小石头飞出之后------》提示: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哪里来?掉下那块石头之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或《×××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日记形式写;或自拟题目以新颖的形式写一篇警示人类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2.练习册全部。
十、板书设计:                  喂——出来
        开端:洞现——发展:探洞——高潮:填洞——结局:洞满
十、教学反思:
十一、作业情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