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8-13 21:53:17

文档简介

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4光和颜色(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实验,得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能用光线表示光生物传播路径和方向;
(4)能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课前学习准备
1、光源是指 。
2、光的传播情况可用 表示。光线是一根带箭头的直线,其中直线表示
,箭头表示 。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
● 学习交流与成果
一、光源
(1)在晚上,我们能凭借月光看清近处的物体,月光是月亮发出的吗?
二、光的传播
(2)观察激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击中目标,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
(4)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外筒尺寸:
横截面积64cm2,长40cm,其底面开有一圆形小孔。内筒直径比外筒略小,其底面用薄白纸制成,眼镜可套在内筒外口,直接观察屏(白纸)上的蜡烛的像。小孔直接可改变,内筒可前后移动,其实验过程及结论如下:
①保持物距(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像距(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改变小孔直径:当孔径很大时,观察到屏上出现 。
②当孔径逐渐变小时,观察到屏上形成 ,其大小变化情况 。
③继续减小小孔直径: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观察到屏上出现 。④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改变小孔的大小使屏上的像大一些。请提出你的建议: 。
(5)试解释做操时,为什么站在后面的同学能听到前面同学的说话声,但看不到说话的人的脸?
(6)例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解释
三、光速
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小为 ,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写出计算过程):
这个距离叫做 ,它是 单位。这个距离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转 。
● 当堂检测
1.下列物体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
A.太阳、地球、月亮 B.月亮、钻石、萤火虫
C.灯笼鱼、酒精灯的火焰、蜡烛的火焰 D.电灯、霓虹灯、电视机屏幕
2.在表演皮影戏的时候,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连在皮影身上的棍,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精彩的场面,皮影和屏幕上的影的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速 D.以上三种说法都错误
3.小孔成像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
A 像比物大 B像和物等大 C 像比物大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烟火在黄浦江畔悄然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
5.如图所示为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整齐列队、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前的情景,整齐列队应用了
原理。由光的这种传播特点形成的现象还有
6.我国丰富形象的语言中其实蕴含很多科学知识,如“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蕴含的科学知识是
7.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应见到发令枪冒烟就计时还是听到枪声才计时?为什么?
8.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戳了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就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PAGE
2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6透镜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照相机、放大镜。
课前学习准备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2、我们把透镜到物镜的距离叫 ;透镜到像的距离叫 。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胶卷相当于 ,胶片上就会出现景物清晰的 、 、的 像。
4、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 ,用来成 、 的 像。
学习交流与成果
一、透镜
形状: 的透镜
如甲 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
光路图:
透镜
如图所示的点F叫做凸透镜的 ,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
形状: 的透镜
如乙 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
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 、 和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 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上。
2、成像规律:
物距 象的特点 象距
U 放大、等大、缩小 倒立、正立 实像、虚象 v
u>2f f<v<2f
u=2f v=2f
f<u<2f v>2f
U=f 不成任何像 /
u<f /
照相机和放大镜
照相机
(1)镜头相当于一个 ,胶卷相当于 ,胶片上就会出现景物清晰的 、 、的 像。
(2)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成像规律。
(3)调节:通过调节物体与照相机间距离、胶卷与镜头间距离来调节像的大小。
2、放大镜:
(1)一个短焦距的 ,用来成 、 的 像。
(2)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成像规律。
(3)调节:通过调节 与 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当堂检测
1、凸透镜不能形成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移动蜡烛靠近凸透镜,使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光屏,光屏上也能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实象;
B、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实象,只会出现烛焰模糊的虚象;
C、移动光屏,光屏上什么都没有,只会出现烛焰的亮光:
D、取走光屏,使蜡烛在一倍焦距处,在光屏的同侧观察,可以看到虚象;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蟾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
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如图)。移动光屏
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l0厘米。据此,我
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 (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5、有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威像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 )
凸透镜 像的性质
甲 倒立、放大、实像
乙 倒立、缩小、实像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6、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
别是 ( )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 f,小于2 f、大于f
C.小于2 f、大于f.大于2 f D.大于f,大于2 f
7、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
A.用放大镜看邮票上的图案
B.在岸上看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自己的像
D.看电影
8、下列关于四种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潜望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9、放幻灯片时,想在银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插法应选下图中的哪一种 ( )
10、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凋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l0厘米) ( )
1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时,应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 。
(2)如果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承接不到像,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PAGE
1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1感觉世界 (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了解人体的嗅觉、味觉感受器以及嗅觉、味觉的特点。
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的特点。
课前学习准备
1、环境中物质的 进入 , 接受刺激, 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信息后形成嗅觉。
2、舌的表面布有许多小凸点,内藏 ,内有许多 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 中,刺激 ,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 传到脑部,经脑部分析我们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
学习交流与成果
1.嗅觉的形成过程。
(1)环境中物质的 进入 , 接受刺激, 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信息后形成嗅觉。
(2)嗅觉特点:
①每个人的嗅觉敏感程度是 ,一般情况下,小孩的嗅觉比大人的要
,随着年龄的增加,嗅觉会逐渐 。
②不同动物的 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③大脑的嗅觉中枢也会产生 。
讨论:我们是否可以把气味收集和保存起来?
2.舌和味觉。
(1)舌具有 功能,可以感知 、 、 、 等各种味道。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 中,刺激 ,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 传到脑部,经脑部分析我们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 ,甜味是 ,咸味、酸味最敏感的是在 。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当堂检测
1.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咸、涩 D、酸、甜、辣、涩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3.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最敏感的区域是 (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4.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 )
A、苹果味 B柠檬味 C、无味 D、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
5.人最后形成视觉的结构是 ( )
A、视网膜 B、眼 C、视神经   D、大脑内的视觉中枢
6.味觉感受器味蕾主要感受 ( )
A.不溶于水的固态物质的刺激
B.有气味气体的刺激
C.溶于水的液态物质的刺激
D.干燥化学物质的刺激
7.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都于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 ( )
A.减少刺激,要保护味觉灵敏 B.酒鬼误事
C.酒鬼贪吃 D.酒鬼品行不端正
8.人在感冒的时候, 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 _ (填“正常”或“不正常”),这说明 。
9.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的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 ,这是为了 。
10.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说明理由。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这说明了 。
PAGE
2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
3、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 课前学习准备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
、 、 、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是靠 、 和 等物质媒介进行传播的,
不能传声。
● 学习交流与成果
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到哪里,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根据书本P49上的活动(声音的产生),并将结果记录在书本上。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知道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你还能举出更多能够发声的物体吗?
二.那么声音产生之后是怎么样传入我们的耳朵的呢?请根据书本P50上的活动内容(声音传播的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书本上。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通过 , , 来传播。
思考:是不是声音产生了,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呢?你能举例来说明吗?
三.书本P50下方的活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的 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称为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思考:许多科幻片都有在太空中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四.书本P51下方的活动(声音传播的形式)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 。
五.声音传播的快慢
1)光每秒的传播距离是 km,那么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变的吗? 。声音在15℃的空气中每秒的传播距离是 。
2)当我们在山崖间高声呼喊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解释下这是为什么呢?
● 当堂检测
1.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2.关于声音,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 B 气体传播声音比液体传播要慢
C 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即消失 D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松木 D.铁
5.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
A.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B.温度越低,声速越快
C.温度与声速快慢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梅苗苗速度距离为340米)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为(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
8.小华把耳朵贴在50米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名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次铁管,小华先后听到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相差 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秒)
PAGE
2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6.2 眼和视觉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应用凸透镜解释人眼球的作用。
2、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3、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4、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课前学习准备
1、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
2、眼球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有哪些作用?
3、眼睛的其他部分: 、 、 、 、 、 。
4、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5、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 学习交流与成果
1、 眼睛的结构
1、 眼睛主要有 和 组成。
角膜:眼球最外层,光线透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睛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强弱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玻璃体: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2、 眼球 白色巩膜: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壳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有很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物体的图像成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感受到的信息传入大脑
3、 虹膜:瞳孔周围有颜色的一圈
4、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 →玻璃体→ →视神经→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1、人类视觉上有限制,有 、 等。
2、近视与远视
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1) 近视
矫正方法: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
(2) 远视
矫正方法: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 当堂检测
1、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组成(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2、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3、人眼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虚象B 正立缩小的实象C 倒立缩小的虚象D 倒立缩小的实象
4、在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D 脉络膜
5、在视神经中,传导的神经冲动来自( )
A、感光细胞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觉中枢
6、人的视觉形成是在( )
A、视网膜 B、眼球 C、脊髓 D 大脑皮层
7、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凋节
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8、把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的眼睛叫 (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白内障 D.老花眼
9、为了矫正近视眼,应戴近视镜,而近视镜是 (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10、下图表示眼睛经过调节后对光的会聚情况,根据图示可知属于近视眼的是 。丙需配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PAGE
2第6节 眼和视觉 姓名
执笔:蔡丽惠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课型:新课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应用凸透镜解释人眼球的作用。
2、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3、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4、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课前学习准备
1、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
2、眼球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有哪些作用?
3、眼睛的其他部分: 、 、 、 、 、 。
4、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5、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学习交流与成果
眼睛的结构
眼睛主要有 和 组成。
角膜:眼球最外层,光线透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睛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强弱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玻璃体: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眼球 白色巩膜: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壳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有很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物体的图像成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感受到的信息传入大脑
虹膜:瞳孔周围有颜色的一圈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 →玻璃体→ →视神经→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1、人类视觉上有限制,有 、 等。
2、近视与远视
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近视
矫正方法: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使物像模糊不清
远视
矫正方法:配 做的眼镜来矫正。
当堂检测
1、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组成(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2、我们通常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3、人眼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虚象B 正立缩小的实象C 倒立缩小的虚象D 倒立缩小的实象
4、在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视网膜 D 脉络膜
5、在视神经中,传导的神经冲动来自( )
A、感光细胞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觉中枢
6、人的视觉形成是在( )
A、视网膜 B、眼球 C、脊髓 D 大脑皮层
7、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凋节
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8、把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的眼睛叫 (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白内障 D.老花眼
9、为了矫正近视眼,应戴近视镜,而近视镜是 (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10、下图表示眼睛经过调节后对光的会聚情况,根据图示可知属于近视眼的是 。丙需配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5光的反射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在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反射。
2. 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反射角、入射角等的含义。
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课前学习准备
1. 光遇到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__________.反射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改变。
2.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____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 如图所示:
射到反射面的光线(AO)叫___________。 N
被反射出去的光线(OB)叫 _ _ 。 A B
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是_____,
它是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ON)
入射角:______跟_____的夹角 ∠AON O 反射角:_______与_____的夹角 ∠BON
4. 光的反射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交流与成果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①探究原理和方法
在探究时,我们要注意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确定入射光线的路径,并标出入射点O,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使一束光沿着线板上的入射光线的路径,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径。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即入射角),再重做一次,并换上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取一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法线两侧的角i和Y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找出光线位置的关系。
②记录表格
角(i) 角(Y)
第一次
第二次

③结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______。
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同一平面内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
● 当堂检测
1、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5°,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____。欲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应为 。
2、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
3、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增大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增大 。
4、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______角。
5、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我们能够从四面八方看到它,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线产生( )
  A.逐渐变大. B.漫反射.  C.折射    D.吸收.
6..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的缘故。
7、如图所示,灯罩可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向着下方照射,这是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8、(1)如图1所示,一细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2所示,水平方向的光线与镜面成45°角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在图3中,画出反射光线佃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9、小明要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4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PAGE
1第6节 眼和视觉 姓名
执笔:蔡丽惠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课型:新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学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
课前学习准备
1、我们可以把透镜分为几类?
2、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它们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4、如右图所示的点F叫做凸透镜的 ,
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
学习交流与成果
形状: 的透镜
如甲 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
光路图:
透镜
如图所示的点F叫做凸透镜的 ,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
形状: 的透镜
如乙 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
光路图:
当堂检测
1、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a、b为凸透镜
B.a为凸透镜,d为凹透镜
C.d为凸透镜,b、c为凹透镜
D.c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2、如图画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分别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两次折射
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反射后折射
C、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折射后反射
D、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反射
4、图所示的四种情况,S是发光点,Sˊ是S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其中哪一种不可能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
5、成光路图:

甲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3耳和听觉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模拟“失聪”对学生进行助残的情感教育;通过认识噪声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 课前学习准备
1、耳的结构: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 、 、 ;听小骨;内耳包括 、 、 。
2、耳的主要功能: 和 。
3、听觉产生过程: (收集声波)→外耳道→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 (将声波扩大并传导)→ (接受刺激、产生信息)→ (传导信息)→ (产生听觉)。
4、乐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高低, 越大, 越高;
--声音的强弱, 越大、离 越近, 就越大;
—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等有关。
● 学习交流与成果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听觉产生的过程
失聪的定义:

思考与讨论
①根据听觉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这是为什么?
探究问题: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来听?
做出假设
实验方案
二、声音的特性
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到 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 到 赫兹之间。高于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 的声波叫做 。
2、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蚊子的叫声 高,牛的叫声 大。
3、有一男高音在高声歌唱,前后两个“高”字各指什么?
4、控制噪声的途径(1) ;
(2) ;
(3) 。
5、“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 当堂检测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外耳道
2、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
A、外耳道内 B、耳蜗内 C、鼓膜内 D、鼓室内
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 。“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
4.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
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此地有乐队出租车 D.禁止停车
5.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
A.音调、频率和音色 B.响度、振幅和音色
C.音调、响度和音色 D.响度、频率和音调
6.用小提琴和钢琴同奏一支曲子,人们能区分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
7.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8、某人坐汽车会晕车,主要原因是 ( )
A、汽油味太重 B、车速过快
C.汽车的震动 D、内耳前庭及半规管过敏
PAGE
1第6节 眼和视觉 姓名
执笔:蔡丽惠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课型:新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照相机、放大镜。
课前学习准备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2、我们把透镜到物镜的距离叫 ;透镜到像的距离叫 。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胶卷相当于 ,胶片上就会出现景物清晰的 、 、的 像。
4、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 ,用来成 、 的 像。
学习交流与成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 、 和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 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上。
2、成像规律:
物距 象的特点 象距
U 放大、等大、缩小 倒立、正立 实像、虚象 v
u>2f f<v<2f
u=2f v=2f
f<u<2f v>2f
U=f 不成任何像 /
u<f /
照相机和放大镜
照相机
(1)镜头相当于一个 ,胶卷相当于 ,胶片上就会出现景物清晰的 、 、的 像。
(2)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成像规律。
(3)调节:通过调节物体与照相机间距离、胶卷与镜头间距离来调节像的大小。
2、放大镜:
(1)一个短焦距的 ,用来成 、 的 像。
(2)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成像规律。
(3)调节:通过调节 与 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当堂检测
1、凸透镜不能形成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移动蜡烛靠近凸透镜,使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光屏,光屏上也能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实象;
B、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实象,只会出现烛焰模糊的虚象;
C、移动光屏,光屏上什么都没有,只会出现烛焰的亮光:
D、取走光屏,使蜡烛在一倍焦距处,在光屏的同侧观察,可以看到虚象;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蟾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则距凸透镜后产生一个 ( )
A.放大、正立的虚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不能成像
5、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
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如图)。移动光屏
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l0厘米。据此,我
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 (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6、有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威像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 )
凸透镜 像的性质
甲 倒立、放大、实像
乙 倒立、缩小、实像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7、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
别是 ( )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 f,小于2 f、大于f
C.小于2 f、大于f.大于2 f D.大于f,大于2 f
8、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
A.用放大镜看邮票上的图案
B.在岸上看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自己的像
D.看电影
9、下列关于四种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潜望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10、放幻灯片时,想在银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插法应选下图中的哪一种 ( )
11、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凋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l0厘米) ( )
1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实验时,应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 。
(2)如果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承接不到像,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4光和颜色(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3)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 课前学习准备
1、牛顿1666年所做的“光的色散现象”实验现象为:

2、单色光是指 。如 。
3、复色光是指 。如 。
4、三原色是指 、 、 三种色光。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呈现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就是有 而成的。颜料的三原色是 、 、 。
● 学习交流与成果
一、光的色散
1、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表明:
二、物体的颜色
1、课本P65页活动一说明
2、①物体显示“白色”的原因
②物体显示“黑色”的原因
③物体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④透明的物体能通过与其颜色 的光(填“相同”或“不同”),其他颜色的光均被
(填“吸收”或“反射”)。故透明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 的光(填“相同”或“不同”),其他的光均被吸收。故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
3、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 ,而其他颜色的光均被 。
如用蓝光照射红色物体时,由于蓝光全部吸收,所以看到物体呈 色,一束白光照在红色玻璃上,玻璃显 色。
4、思考:夜间,如果你站在亮处,能看清暗处的物体吗?相反,如果你站在暗处,能看清亮处的物体吗?
讨论:
①一般的玻璃看上去是无色的,为什么?
②商场里买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会与你在商场中看到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
三、看不见的光
1、把灵敏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以外,发现 ,说明了
。在 以外的区域,有看不见的光辐射,这种光线叫 。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到紫光以外,可以发现 ,说明了
。在 以外的区域,有看不见的光叫做
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 当堂检测
1.纸上写红字,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纸是______色,看字是____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 ( )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3.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
A.白光 B. 蓝色 C .黑色 D. 七色中缺蓝色
4.下列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五彩画 D.雨后出现彩虹
5.“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直线传播 C.水显示了本色 D.人产生幻觉
6.宾馆的自动感应门、洗手间里德感应水龙头及学校的防盗感应装置这些感应技术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紫外线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充满魔幻色彩的外层膜结构建筑,博得许多世界行家的好评。
问题:“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颜色更节能?”某探究小组考虑“水立方”馆内光线和夏天的室温。他们做了几组实验。
试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透明物体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色
膜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上表可以得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实验二:用不同颜色的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
大棚外膜颜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 36oC 36oC 36oC
一天中棚内的最高温度 38oC 50oC 30oC
光的通过量 90% 98%C 50%
(2)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
PAGE
1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1感觉世界 (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 了解人体皮肤中的四种感受器。
3、 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各种感觉的特点。
● 课前学习准备
1、读图(图2-1)人有 、 、 、 和
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 ,传入 ,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2、皮肤有 、 和 等感觉功能。
● 学习交流与成果
1.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
(1)像人的眼、耳、鼻能对周围世界产生感觉的器官叫人的 。
(2)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 ,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产生不同的感觉。
(3)人有 、 、 、 、 等感觉,分别由感官 、 、 、 及 感受。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 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 、 和
等多种感觉功能。
(2)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人的手指的触觉最敏感。
(3)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4) 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人的手背对冷热感觉最敏感。
3.所有的感觉都在人的 中形成。
思考与讨论
如果某人丧失了对冷热的感觉能力,这将对他(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 当堂检测
1.痛觉形成于 ( )
A.皮肤 B.大脑皮层 C.痛觉感受器 D.小脑
2.能感受空气中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的感受器是 ( )
A.味觉感受器 B.嗅觉感受器
C.温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3.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4.“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5.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的 ( )
A.目光敏锐 B.动作敏捷 C.发达的味觉 D.发达的嗅觉
6.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具有最大保护意义的是 (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7.50年前在法国有一个人的鼻子在保险公司保了100万美元,须知当时的“百万富翁”
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这个人可能是 ( )
A.警察 B.法官 C.调酒师 D.调香师
8.“今天可真冷啊!”李小华对同桌卓刚说。李小华感受到气温低主要是靠 ( )
A.冷热觉 B.视觉 C.触觉 D.听觉
9.当机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 ( )
A.触觉 B.痛觉 C.冷觉 D.热觉
10.古代有“十指连”的说法,是因为 ( )
A.指尖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B.手指比较灵活
C.心灵手巧
D.手指上的皮肤特别薄
● 课外阅读
狗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度很高。 狗的嗅觉灵敏度要超过人的1 200倍。狗的鼻道长而大,能辨别空气中多种微细气味,有的狗甚至能嗅出精密仪器也不能测出的细微气味。狗听觉也非常灵敏,比人的听觉灵敏度要高16倍,可听出主人的脚步声,甚至还能听到人们没有觉察的声音。狗虽有灵敏的嗅觉,但它的嗅觉记忆却较差,嗅觉记忆一般只能保持6周左右。狗的记忆力特强,对曾和它密切接触过的人似乎是终身不忘;对居住过的地方也长期不会忘却。
PAGE
2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5.2平面镜成像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 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 课前学习准备
1、 我们平时照镜子,你能说出所照的镜子表面怎样?在镜里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
● 学习交流与成果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该怎么放?像的位置如何找?像和物体的位置如何在纸上记录下来?
通过改变四次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做四次实验,请同学们记录有关数据。
实验次数 蜡烛到玻璃的距离(cm) 像到玻璃的距离(cm) 物体和像的大小比较
1
2
3
我们从这张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前面我们学了反射定律,知道光照在物体上会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那么蜡烛发出的光照到平面镜上也会发生反射,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画这张光路图。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反射光线经过的范围内,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就会进入人的眼睛。由于人们习惯上是按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判断物体位置的,所以感觉光线好象是从镜后射来的。我们就把反射光线向反方向(镜后)延长,这些反向延长线在镜后交于一点S’,这一点就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所成的像。
1、作出光源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根据物体AB及其像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4、读出上图所示的时钟在平面镜中的时刻分别是__________ 、
5、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是S在镜中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试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三、凸面镜和凹面镜
生活中有许多器物上都装有平面镜,如一些汽车内部在驾驶员旁边的后视镜。那么在车上还有其他的面镜吗?
观后镜是凸面镜,车前灯内部的是凹面镜,其灯头就处于凹面镜的焦点处。利用它能得到一束强光照亮前方的道路。
1:反射面是球面的外表面的镜叫凸面镜
作用:
运用:
2:反射面是球面内表面的一部分的镜叫凹面镜
作用:
运用:
●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物体小 B、平面镜成的像是光透过镜子而形成的
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D、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时,成的像就越小
2.在2千米深的海洋上空5千米处有一架飞机飞过,
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是 千米。
3.一人速度V走近直立的平面镜,则像相对镜面的速度是 ,若人站立不动,
直立的平面镜以速度V离开人,则人的像的速度为 。
4.眼睛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AB,所看到的AB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虚像。
C.正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C
B
A
B
A
B
A
PAGE
2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2.5.3光的折射
班级: 姓名: 学号:
● 学习目标
 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3.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 课前学习准备
1.光的折射: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我们将得一部分光在水面发生 返回空气中,另一部分光则进入水中,并 原来的传播方向.
2.观察实验:让一束光线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光进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光在空气中是沿 的,光在水中也是 传播的,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了 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3.将一根筷子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在 开始弯折.
● 学习交流与成果
1.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请将看到的光线在纸上画出来,标出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2.根据上题回答以下问题: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折射角 (填写大于小于等于)入射角
3.改变(增加或者减小)入射角的大小,请问折射角怎样变化?
4.当光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怎样变化?
5.若将水换成玻璃砖,结果和水相同吗?
6.若有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光线将怎样偏折呢 请实验、并画图分析。
● 当堂检测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由水面处 ,在河岸上看水中的鱼,比实际鱼的位置 一些,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小树,比实际的 一些,它们都是因为 。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平面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水中的倒影 D.水中的石块
3.光从水里斜射到空气中时,则 ( )
 A.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既发生反射又反射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 ( )
 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
 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
 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
5.渔民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应使鱼叉对准 ( )
 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的鱼的下方
 C.所看到的鱼的上方
6.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7.解释海市蜃楼的形成。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