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章末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章末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3 23: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
 
物质的简单运动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参照物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随时间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是    ,静止是    ,同一个物体针对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路程相同比较    ;    相同比较路程;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可用     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     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通过的    ,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得出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以地面上的建筑物自身为参照物,建筑物是静止的。
分析指正:                                          。
(  )2.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分析指正:                                          。
(  )3.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分析指正:                                          。
(  )4.相同时间内物体在同一直线上通过的路程相等,物体一定做匀速运动。
分析指正:                                         。
(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分析指正:                                           。
(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分析指正:                                          。
(  )7.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运动各过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分析指正:                                             。
(  )8.速度的比较:1 km/h>1 m/s。
分析指正:                                           。
考点 ●1 运动和静止
1.[2020·自贡] 2020年5月,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观看第26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暨2020全民抗疫主题灯会,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乘坐的公交车
2.[2020·河北]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  )
A.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3.[2020·镇江] 如图所示,若认为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降落伞
C.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正在上升的无人机
考点 ●2 速度及其计算
4.[2020·新疆] 如图所示,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当冰壶以1.6 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8 m;若冰壶以3.2 m/s的速度被掷出,则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
A.8 m B.16 m
C.24 m D.32 m
5.[2020·黄石]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 m/s
B.3~5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 s时,乙在甲前方5 m处
D.5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6.[2020·大庆] 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
A.物体在0~2 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 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7.[2020·无锡] 在50 m赛跑中,冲刺阶段小红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    的,若小红的最终成绩是8 s,则小红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8.[2020·安徽]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短0.5 s,这有助于后方车辆驾驶员及时作出反应。假设后方车辆以36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0.5 s的时间内,后方车辆前行的距离为    m。
9.[2020·济宁] 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    (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编号1~6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    (选填“=”“>”或“<”)vB。
10.[2020·江西] 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此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11.[2020·大庆] 如图甲所示,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正前方有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装置。该装置每隔1 s发射一束超声波脉冲信号,每个脉冲信号持续时间极短,超声波遇到轿车后立即返回,返回信号被超声波测速装置接收,经过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出车速。如图图乙所示是该测速装置连续发射和接收两次信号的波形图。已知发射第二个脉冲信号时第一个脉冲信号已被接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问:
(1)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距测速装置有多远
(2)该轿车车速为多少
12.[2019·贵港] 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 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 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会合。问: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合多少米每秒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 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 (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相同)
考点 ●3 重点实验
13.[2019·宜昌]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 s;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图乙所示)。屏幕图像如图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是_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14.[2019·襄阳]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运动的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图下表所示。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计时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      成正比,表达式为s=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填一种方法即可)。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①参照物 ②随时间发生变化 ③曲线运动
④时间 ⑤路程 ⑥速度
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⑧3.6 ⑨直线运动
大小保持不变 = =
图说教材
(1)参照物 (2)位置 
(3)绝对的 相对的 可能不同
(4)时间 时间 速度 (5)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6)路程 时间 =
易错辨析
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除研究对象本身外),运动的物体可以选作参照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作参照物
3.√
4.×,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可能物体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也可能物体先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也可能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不变
7.×,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各过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8.×,1 m/s=3.6 km/h,1 km/h= m/s,所以1 m/s>1 km/h
中考链接
1.D  研究对象是路边树木,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A不符合题意;路边树木相对于远处高山、公路路面的位置没有改变,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树木是静止的,B、C不符合题意;以乘坐的公交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于乘坐的公交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会看到路边树木向后运动,D符合题意。
2.C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图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图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所以,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则火车是运动的,故小红的判断正确;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火车是静止的,故小明的判断正确。
3.B  跳伞员在下降的过程中,跳伞员相对于地面、地面上行驶的汽车以及正在上升的无人机的位置均不断发生变化,以地面、地面上行驶的汽车、正在上升的无人机为参照物,跳伞员是运动的;跳伞员相对于降落伞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跳伞员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4.D
5.A  0~3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 m,3~5 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v乙===3 m/s,故A正确,B错误;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甲===3 m/s,4 s时,甲运动的距离s甲1=v甲t1=3 m/s×4 s=12 m,4 s时,乙运动的距离s乙=15 m,4 s时,甲、乙距离:Δs=s乙-s甲1=15 m-12 m=3 m,故C错误;
5 s时,甲的速度是3 m/s,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6.C  0~2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在2~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物体在前2 s内通过的路程为12 m,后2 s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2 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由图像可知,物体距出发点的距离先变大后不变,最后变小,所以在前2 s和后2 s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故D错误。
7.运动 6.25
8.5  36 km/h=10 m/s,由v=可得,在0.5 s内后方车辆前进的距离:
s=vt=10 m/s×0.5 s=5 m。
9.(1)A (2)=  (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B球通过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编号1~6时间间隔内,A球通过的路程是4 m,B球通过的路程为4 m,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等于B球的平均速度。
10.(1)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 km/h;
数字“3600”的含义:隧道全长3600 m。
(2)已知t=3 min=0.05 h,
隧道全长s=3600 m=3.6 km,
方法一:小丽开车的速度:v===72 km/h<80 km/h,故没有超速。
方法二:汽车以80 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最大t=80 km/h×0.05 h=4 km>3.6 km,故没有超速。
11.(1)由图乙知,测速装置第一次发出和接收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5 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t1=×0.5 s=0.25 s,由v=得第一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s1=v声t1=340 m/s×0.25 s=85 m。
(2)由图乙知,测速装置第二次发出和接收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3 s,则测速装置发出的脉冲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装置所用时间:t2=×0.3 s=0.15 s,由v=得第二个脉冲信号和轿车相遇时,轿车到测速装置的距离:s2=v声t2=340 m/s×0.15 s=51 m;轿车在两次与脉冲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85 m-51 m=34 m,轿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t'=1.15 s-0.25 s=0.9 s,轿车行驶速度:v车==≈37.8 m/s。
12.(1)15 min=0.25 h,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
===36 km/h=10 m/s。
(2)公共汽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到达园博园公车站所用时间:
t'===2000 s。
13.(1)小于 (2)A (3)加速 0.8
(1)由题意知,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为1.8 s,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2.6 s-1.8 s=0.8 s;路程相同,前半段时间大于后半段时间,可见前半段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平均速度,即物体运动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2)为了测后半段的时间,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
14.(1)时间的平方 0.3 m/s2×t2 (2)7.5 m (3)将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
(1)由表可知,时间是1 s时,路程是0.3 m;时间是2 s时,路程是1.2 m;时间是3 s时,路程是2.7 m;时间是4 s时,路程是4.8 m;所以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3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9倍,即木块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得到s=kt2,将表格的1 s和0.3 m代入得:k===0.3 m/s2,所以s=0.3 m/s2×t2。
(2)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0.3 m/s2×(5 s)2=7.5 m。
(3)根据s=0.3 m/s2×t2可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该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一些,可以将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