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3 23: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一、选择题
1.正常人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2.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乌龟夺得冠军,其原因是 (  )
A. 乌龟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兔子大
B.兔子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乌龟大
C.乌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3.甲、乙两地相距120 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2 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10.9 m/s B.11 m/s
C.12 m/s D.13 m/s
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所用时间为1 h,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5.[2019·深圳]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4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D.3 s时甲在乙的前方
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7.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在四川建成,实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 m、长140 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 km/h。若测试时,在2.8 s、140 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 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若列车模型以36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的时间是_________s。
8.汽车从甲站出发,前20 s前进了100 m,然后以36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2 min,以后又用4 min前进了220 m,到达乙站。汽车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    ,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
9.如图所示,“长鼻子”校车已在全国大量投入使用。
(1)《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 km/h,“40 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2)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5分到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 km/h,则小明乘车的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10.[2020·大庆]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11.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12.如图所示,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 m跑步比赛,甲、乙两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 s通过的路程是400 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 m;接着乙同学以6 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 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 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计算题
13.汽车从甲城开到乙城,用了5 h,开始2 h走了60 km,中间休息1 h,后2 h走了120 km,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4.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2700 km,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图下表所示,求:
(1)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
(2)列车通过长为1800 m某大桥时,用时0.5 min,已知列车全长为60 m,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
车次 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 16:11 20:16 8:20
发车时间 14:20 16:16 20:23 —
15.小刚从家中出发前往钟楼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问: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刚从家到钟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6.我们学过匀速直线运动,但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更普遍的运动形式。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称之为匀变速运动,可以表示为不变(Δ表示变化量),在物理学中,把这个比值叫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它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若用v0表示匀变速运动的开始速度,经过一段时间t后,速度变为v1,则物体的加速度a==。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开始时的速度是2 m/s,运动2 s后速度变为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
参考答案
1.A 2.C
3.A  由v=可得,小车行驶前、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6 s,t2===5 s,
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t=t1+t2=6 s+5 s=11 s;
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10.9 m/s。
4.D  t1=20 min= h,前20 min通过的路程:s1=v1t1=30 km/h× h=10 km,
t2=40 min= h,后40 min通过的路程:
s2=v2t2=60 km/h× h=40 km,
汽车在1 h内的平均速度:
====50 km/h。
5.C  由s-t图像可知,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2~4 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A选项不符合题意;4 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不同,B选项不符合题意;0~4 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 m,时间是4 s,平均速度为===2 m/s,C选项符合题意;3 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 m,甲运动的路程是6 m,乙在甲的前方,D选项不符合题意。
6.A  由图可知,在前2 s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A正确;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由图像可知,两人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 s,根据=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7.50 1.4
8.5 m/s 4 m/s  汽车在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v1===5 m/s;
由v=得,汽车在2 min内通过的路程:s2=v2t2=36× m/s×2×60 s=1200 m,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100 m+1200 m+220 m=1520 m,
总时间t=20 s+2×60 s+4×60 s=380 s,
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4 m/s。
9.(1)最大速度 (2)12.5
10.加速 8.00 0.1  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则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路程为s=8.00 cm;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时间:t=0.2 s×4=0.8 s;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AE===10 cm/s=0.1 m/s。
11.40 12.5 4 7.5
13.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6 km/h。
14.(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该列车14:20从北京出发,次日8:20到达上海,
列车由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t=18 h,
列车的平均速度:
===150 km/h。
(2)列车通过大桥时的时间:
t'=0.5 min=30 s,
列车通过大桥时实际通过的路程:
s'=L桥+L列车=1800 m+60 m=1860 m,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
'===62 m/s。
15.(1)由图可知,AB段比OA段倾斜程度大,即AB段的速度较大,所以骑车的是AB段。
(2)AB段的路程:sAB=3600 m-1800 m=1800 m,所用时间:tAB=30 min-25 min=5 min=300 s,骑车的速度:vAB===6 m/s。
(3)整个路程s=3600 m,全程所用时间t=30 min=1800 s,
全程的平均速度:===2 m/s。
16.(1)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