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_蝈蝈与蛐蛐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两首_蝈蝈与蛐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14 12: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同学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诗人总有吟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的鸣叫,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美妙、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和诗意。今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引领下,去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歌唱自然,赞美自然——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自幼家境窘困,是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诗中有画,色彩感强,有一种永恒的美,多体现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朗读诗文,疏通字词:遐想 栖息 沉浸 微漾
树篱 昏晕 夜莺 草茸茸 xiá qī jìn yàng lí yùn yīng róng栖息:停留。 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草茸茸:指草又短、又软、有密。有感情的朗读:
注意把握诗的语调、重音和停顿。蝈蝈与蛐蛐.swf蝈蝈与蛐蛐 (济慈) 1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 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
飘荡,
2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他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他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3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
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
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
4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
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
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图景?1、盛夏里蝈蝈的乐音。
2、冬日里蛐蛐的歌儿。理解诗句:诗中哪几句描绘了蝈蝈所处环境,对赞美蝈蝈的的乐音有何作用?隐藏在阴凉的林中
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
可喜的草丛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为蝈蝈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华丽的舞台(锦上添花)蝈蝈登上这豪华的舞台是如何展现自已的美妙歌声?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它华丽登场,悄然落幕,在生命的过程中尽情展示自已的愉悦,传递着盛夏之际大自然生命的旺盛。在寂寞的冬天的夜晚
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
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蛐蛐的轻音乐给寂寞冷清的严冬沁入一份祥和、宁静、温馨。这是对来年希望的预演。当寂寥的冬天来临,万物沉默时,蛐蛐在演绎它精彩的乐章。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这首外国诗并不以词语的精炼见长,而是以意境深远、情感隽永出色。试着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夏)蝈蝈的乐音(冬)蛐蛐的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周而复始
四季不绝大自然的歌声还有那些? 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诗情!大地的色彩从来不会单调,
当所有的花儿因寒冷而凋零,
在皑皑的白雪中,
就有一缕暗香,
在安静的大地上荡漾,
那就是梅花的芬芳啊!
她凌雪绽放于冰天雪地,
她从未感到自己生命的消逝,
一旦春日的第一丝温暖到来,
她便安静地飘落在生长的泥土中,睡去,
蓄积来年生命勃发的力量!夜俄·叶赛宁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夜》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与叙事诗不同,抒情诗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可以有生活细节。抒情诗的主人公常常就是诗人自己。这个“诗人自己”不仅仅是指作者本人,还代表某一社会群体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愿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题目太单薄,请按要求在题目前加上一个字的修饰语。按诗歌描写的对象按诗歌描写的氛围( )夜
( )夜月静第一节:写夜的静谧。(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
水在轻轻地歌唱。(以动写静,由听觉转入视觉)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又写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
丽的月色。诗歌主旨再读诗歌,诗人用这种恬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人为了将这种心境形象的展示出来,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例,并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 拟人。如:“只听得溪水轻轻的歌唱”,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小溪流动的声响,又以动衬静,烘托了夜的宁静,同时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构思思路 思考:“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重复?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律动。 主旨:这首小诗借对月光下的大自然中大河、小溪、青草、夜莺等景物的着力描写,反复吟咏,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难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吗? 你还能背诵有关夜色的文学作品吗?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比较阅读:相同点: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
丽的月色。不同点:《夜》全篇描写了眼前的实
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
心境。
《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
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
神话传说的遐想。 同学们,近代学者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两首优美灵性的田园诗作,让我们神思遐想,尽享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如果说《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那么渗透着生命底蕴的《夜》犹如小夜曲。是愉悦让生命如此美丽,学习本文后我们应更热爱自然、感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