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4 09:2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单元导读
金秋时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认识“注释”,学习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和诗句的意思。
  3.提取词句发现三首诗写的是秋天景色;感受秋天的生活和美好,感悟诗人思乡情怀。
生字卡
tiāo 挑选、挑剔。
tiǎo 挑战、挑灯
多音字

朗读古诗
题目
在山中行走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景色。
借助图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古诗译文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结合注释
借助图片
古诗赏析
写出山路的绵长
点明深秋
“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
“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驱赶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诗里写了山路、白云、人家、枫林,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古诗朗诵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古诗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
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结合注释
借助图片
送给刘景文
古诗赏析
写景,“荷尽” “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古诗主题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古诗朗诵
作者简介
叶绍翁 (1194-1269)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古诗译文
瑟瑟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有儿童拿着竹签斗蟋蟀。
在这深夜时分,篱笆下亮着一盏明灯。
结合注释
借助图片
夜晚写下自己所看到的。
古诗赏析
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述写儿童斗蟋蟀,看似“动客情”无关,实际上也是诗人回忆自己儿童的无忧无虑快乐,映衬自己的孤独和愁思。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古诗主题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古诗朗诵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秋天
学写字
书写技巧:“宀”点画居中,横钩长短适中。中部横画平行,间距均匀;两竖端正,间距适中;撇捺舒张;下双点居中,正对上点。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巧:“余”撇画斜度、长度适中,两横平行,竖钩端正。“斗”横长短适中,竖画端正,舒展。
学写字
书写技巧:书写技巧:“雨”上横宜短,竖画居中,四点均匀对称。“相”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巧:“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巧:“ ”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巧:“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部稍弯;“米”笔画排布匀称,大小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巧:“歹”撇画平行。“戋”横画平行,稍向右上斜,斜钩斜弯自然,收笔比左部略低;点和撇位置恰当。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巧: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癶”横撇与斜捺舒展开张;“豆”上横宜短,上下中心对称。
学写字
书写技巧:“关”两点距离适中,两横平行,撇画居中。“辶”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舒展,稍平。“关”与“辶”距离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巧:“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兆”撇与竖弯钩间距适中,点画左右对称,位置安放恰当。
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写字表里的13个字。
2.背诵课文,并默写《山行》。
3.选做:积累关于秋天的古诗。
4.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