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学情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学情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14 16: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学情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
1.南京鸡鸣寺有一口“胭脂井”,据说1400多年前隋军攻下建康时,南京的最后一代陈的后主及其爱妃曾躲入这口枯井。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3.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在旧金山、纽约当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权制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唐太宗统治时重视
A.用人和纳谏 B.文化教育 C.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D.科举考试
7.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韩愈曾指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也称颂“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那么,二人所称颂的是
①李白 ②杜甫 ③李商隐 ④杜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台标是“飞天”,“飞天”的形象来源于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唐朝末年火药武器“飞火”
10.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地动仪模型 曲辕犁 筒车模型 罗盘针模型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美元 B.交子 C.人民币 D.欧元
13.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
A.孙武 B.卫青 C.韩信 D.岳飞
14.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16.与下图我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相对应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7.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
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8.词是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唐朝民间,两宋时期达到顶峰。下列文学家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
①苏轼 ②汤显祖 ③辛弃疾 ④屈原 ⑤李清照 ⑥曹雪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9.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20.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1.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2.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3.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25.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小萍收集的史料不能通过小组长审查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雅克萨之战
26.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配搭正确的是
A.康熙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顺治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雍正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D.乾隆帝——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27.三(5)班学生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 B.隋唐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C.元朝建立行省制 D.清朝废除宰相制度
28.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广州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是
A.“广州十三行”  B.市舶使  C.市舶司  D.理蕃院
2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30.1763年2月12日,大雪纷飞的除夕夜,在邻家阵阵的喜庆爆竹声中,清朝一位文学巨匠凄然辞世。当时的一位诗人曾赋诗哭之:“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请判断,这位辞世的文学家是
A.罗贯中 B.曹植 C.曹操 D.曹雪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一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
2.一部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
3.一幅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城市生活画卷的绘画: 《 》
4.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 《 》
5.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
6.既是唐朝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
8.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是那一国的殖民者:
9.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
10.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
32.历史诊断:(请找出错误之处并改正。8分)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时人们制成指南仪器“司南”,并用于航海事业。宋朝末年,火药武器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上。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们的“四大发明”,后由日本人传入欧洲,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错误: 订正:
2.错误: 订正:
3.错误: 订正:
4.错误: 订正:

33.连连看:(8分)
①唐太宗 雅克萨之战 ②医圣 王羲之
唐玄宗 设军机处 书圣 张仲景
康熙帝 贞观之治 画圣 杜甫
雍正帝 开元盛世 诗圣 吴道子
34.(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他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也有严格规定,必须采用八股文。
材料四:“明月有请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注:雍正帝时一位进士的诗句)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了科举制?(1分)
(2)除了唐太宗,在唐朝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的皇帝还有哪两位?(2分)
(3)科举制到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4)在中国,科举制正式废除在哪一年?(1分)
(5)从材料四推断,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35.(7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2分)
(2)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始终是主流,请写出北宋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一“战”一“和”的事例。(2分)
(3)历史上汉族和藏族的关系密切,唐朝、元朝、清朝在同藏族的交往上都有重大史实,请各举一例。(3分)
(4)元朝的大统一,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请写出元朝建立者;以及元代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的名称。(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