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暑假自学自练(word版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暑假自学自练(word版 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4 09:0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暑假自学自练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供给呼吸 B.都无毒 C.都能灭火 D.都是光合作用原料
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碳的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指的是碳单质循环
B.绿色植物可以将CO2转化为O2
C.大气圈中CO2有百利而无一害
D.化石燃料是循环的环节之一,它是可再生能源
5.(2017·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B.空气中氮气质量分数约为 78%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6.(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7.(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和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 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8.(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工生产消耗二氧化碳 D.人工净化除去二氧化碳
10.(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11.(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 )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③⑥
12.(2017·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13.(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森林里空气中的含氧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
B.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变化
D.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上世纪的欧洲田园
14.(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5.(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属______反应类型);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
16.(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仔细观察图后请回答: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2)下列措施中,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___。
A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D免赠纸质贺卡,双面使用纸张
1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Ⅰ。
(1)“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写出相应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通过分解反应实现的转化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碳村庄”又来了一位新成员——蔗糖(C12H22O11),它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图Ⅱ所示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B中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2020·河北承德·九年级课时练习)用途:①_____(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②干冰用于_____、_____
③_____肥料
④_____原料
⑤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____效应。
19.(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木炭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反应,请写出一氧化碳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请写出可以鉴别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最简)为_______________,生成的水和甲烷的质量比(最简)为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 甲酸(CH2O2) C 乙醇(C2H6O) D 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绿色出行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碳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故A不正确;
B、CO2和O2都没有毒性,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故C不正确;
D、氧气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D不正确。故选B。
3.B
【解析】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说法正确;
B、氧气还可以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错误,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
故选B。
4.B
【解析】
A、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碳的化合物,“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而不是指碳单质的循环,错误;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CO2转化为O2,正确;
C、大气圈中CO2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气体肥料,但是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人为排放可加剧温室效益,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错误;
D.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A、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错误;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正确;
故选:B。
6.D
【解析】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等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故错误;
B.大气中的碳元素也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到植物体内,故错误;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错误;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植物的光合作用明显减弱,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故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A、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而不是特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故说法错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故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①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聚集在底部,造成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正确;②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大气污染物,错误;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正确;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直接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错误。
故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
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但本身无毒,它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9.A
【解析】
A、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
B、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B错误;
C、化工生产消耗二氧化碳,不属于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故C错误;
D、人工净化除去二氧化碳,不属于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A处是需要含碳物质参与,氧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
A、任何动物的呼吸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A正确;
B、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B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C错误;
D、含碳物质的燃烧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选项D正确。
故选C。
11.B
【解析】
①金属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有氧气参加;②煤炭燃烧需要氧气才能进行;③植物光合作用与⑥水生植被光合作用都是植物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释放氧气;④人的呼吸与⑤鱼类呼吸需要氧气。
故选B。
12.D
【解析】
A. 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也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利用的是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13.B
【解析】
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故森林里空气的氧含量高于沙漠中的空气,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所以绿色植物的作用不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错误;
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教室中的某个氧原子有可能来自上世纪的欧洲田园,故正确。
故选B。
14.C
【解析】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故选C。
15. (1) CO2+H2O→H2CO3 化合 (2) CO2+H2OC6H12O6+O2 (3) 反应的条件不同
【解析】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号表达式为:CO2+H2O→H2CO3,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O2+H2O→H2CO3;化合;
(2)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CO2+H2OC6H12O6+O2;故填:CO2+H2OC6H12O6+O2;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的条件不同;故填:反应的条件不同。
16. (1) 温室效应 (2) ABCD
【解析】
(1)根据图中可以看出:森林火灾、热电厂和工厂生产、交通运输和家庭生活中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了环境温度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2)A、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大力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B正确;
C、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
D、免赠纸质贺卡,双面使用纸张,保护了树木,可以更多吸收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ABCD。
17. (1)CO、CO2(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 C60+60O260CO2 CaCO3CaO+CO2↑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符合此条件只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故填:CO、CO2(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转化①为碳六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0+60O260CO2;通过分解反应实现的转化⑤可以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故填:C60+60O260CO2;CaCO3CaO+CO2↑
(3)发酵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蔗糖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8. ① 灭火 ②人工降雨 制冷剂 ③ 气体 ④ 工业 ⑤ 温室
【解析】
①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②干冰易升华,升华过程中吸收大量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和作制冷剂;
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常用作气体肥料;
④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常用来制作尿素和纯碱等物质;
⑤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
19. (1) 氧气或氧化铜 2CO+O22CO2或CO+CuO Cu+CO2 (2)分子结构不同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1)木炭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氧气、氧化铜等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或CO+CuOCu+CO2 。
故填:氧气或氧化铜;2CO+O22CO2或CO+CuOCu+CO2 。。(答案合理即可)
(2)由于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故填:分子结构不同;CO2+Ca(OH)2=CaCO3↓+H2O。
【点睛】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0. (1) 天然气 (2)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 11:2 9:4 (4) B (5) A
【解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44:(4×1×2)=11:2,生成的水和甲烷的质量比=36:16=9:4;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
(5)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