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暑假自学练习2022_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能源利用中不属于清洁能源的
A.太阳能路灯 B.氢能源公交车
C.燃煤发电 D.风力发电
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
C.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属于二次能源
3.(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资源、能源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0.97%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C.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和煤焦油等燃料
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
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人类美好生活开启智慧之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纯碱可以用于工业上制造玻璃
B.煤、石油、天然气、氢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绿色环保电池的研制有利于消除电池造成的污染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7.(2020·上海·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8.(2017·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酒精 B.木柴 C.石油 D.氢气
9.(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D.用水扑灭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1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煤中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焦炭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它是一种混合物
C.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油变成塑料主要是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1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如图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
A.重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石油气
12.(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
1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天然气等,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1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天然气等。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风力发电 B.太阳能飞机
1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化石燃料
(1)种类:化石燃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古代生物遗骸经过漫长年代和复杂变化形成;是___________能源。
1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最简)为_______________,生成的水和甲烷的质量比(最简)为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 甲酸(CH2O2) C 乙醇(C2H6O) D 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绿色出行
19.(2022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2.5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年均值逐步 下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年度考核目标任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影响很大.
(1)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酒精
(2)下列做法能够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的做法是_______(填序号)
①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②大量焚烧垃圾③陶瓷企业生产线改用天然气作燃料
(3)汽油、柴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烟,这种“黑烟”主要是_______.
20.(2018·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天然 气.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 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 PM2.5 的是________.
A 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节目里燃放鞭炮.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太阳能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B、氢能在使用时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C、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D、风能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B
【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风能、水能、地热能,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0.3%,故A说法错误;
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B说法错误;
C、石油分馏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煤焦油是煤焦化得到的产物,故C说法错误;
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A、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
B、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也有一部分化学反应会吸热比如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就是吸热反应,错误;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不是甲烷,错误;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A、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不是化工产品,此选项错误;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合理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此选项错误;
C、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此选项错误;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此选项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A、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用于工业上制造玻璃,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而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故B符合题意;
C、绿色环保电池的研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所以绿色环保电池的研制有利于消除电池造成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A、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的,在空气中加热会发生燃烧;A不符合题意
B、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许多有用的物质的过程,此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指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热炼制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产品,此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不会直接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C
【解析】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选C。
9.C
【解析】
A、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
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故B不正确;
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故C正确;
D、水能导电,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故D不正确。故选C。
10.D
【解析】
A、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焦炭等物质,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它是一种混合物,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石油变成塑料,生成新物质,主要是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D。
11.D
【解析】
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最先分离出来的应是沸点最低的物质,图中沸点最低的是石油气。故选:D。
12.A
【解析】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
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都是新能源。
故选A。
13.B
【解析】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
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手机、电动车、汽车等都需要电池,选项正确;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但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选项错误;
D、使用化石燃料,易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但是现在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只能尽量少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选项错误。
故选B。
14.C
【解析】
A、氢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B、核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D、风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1)石油 不可再生 调大 CH4+2O2CO2+2H2O (2) 缓解温室效应加剧(或减缓能源危机)
【解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所以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流程图,二氧化碳与氢气最终的产物是汽油,能减缓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等;故填:减缓温室效应(或缓解能源危机等)。
16.(1)煤
(2)AB
【解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
利用了新能源的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飞机,故填:AB。
17.(1) 煤 石油 天然气
(2)不可再生
【解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
形成:古代生物遗骸经过漫长年代和复杂变化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
18. (1) 天然气 (2)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 11:2 9:4 (4)B (5) A
【解析】
(1)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44:(4×1×2)=11:2,生成的水和甲烷的质量比=36:16=9:4;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
(5)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 (1) ①②③ (2) ①③ (3) 碳.
【解析】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要改善大气质量,就必须改变能源结构或开发新能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2)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陶瓷企业生产线改用天然气作燃料可减少空气 污染;大量焚烧垃圾会加重空气污染。
(3)汽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烟,这种“黑烟”主要是碳。
20. (1) 石油 (2)ABCD
【解析】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 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 家车、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节目里燃放鞭炮等都能够产生 PM2.5. 故填: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