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4 16: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目标
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发展变化
难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新课导学
一、儒学的复兴
二、文学与艺术
三、科技
四、少数民族的文字
新课导学
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教经典,还有历史书、诗文集等。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像北宋皇帝那样重视医学的。……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
——《中国 科学 文明》
新课导学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演变
合作探究 一、儒学的复兴
1.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同时重文轻武的政策,提
供了文化环境。
3.文化上:儒学危机
魏晋以来的战乱使儒学思想体系的缺点已无法控制人心,佛教、道教
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为重兴儒学,儒家学者不断探索,
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
儒学复兴的背景
合作探究 一、儒学的复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者形而上之道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安先生朱文公文集》 卷70《读大纪》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河南程氏遗书》
朱熹 程颢 程颐
程朱理学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道德观: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
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合作探究 一、儒学的复兴
什么是“理”?

宇宙观:理是世界本原
方法论:格物致知
人生观: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客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的目的不是求科学之真,而是明道德之善
(1)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
养理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
可能,因此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合作探究 一、儒学的复兴
(1)地位:
“四书”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案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程朱理学
合作探究 二、文学和艺术
通俗化
体裁由诗文扩大为
创作和阅读的主体由士族文人到
元杂剧 戏曲成熟
市井大众
词、曲、话本
宋词主要流派: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辛弃疾 李清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合作探究 二、文学和艺术
元曲特点:
抒情叙事兼长,通俗生动,贴近生活,
并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射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另有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合作探究 二、文学和艺术
词曲和元杂剧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艺术形式?
物质基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阶级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合作探究 二、文学和艺术
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为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轼《黄州寒食试贴》
蔡襄《澄心堂贴》
合作探究 二、文学和艺术
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山水画成为画家寄托思绪情怀的方式。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合作探究 二、文学和艺术
特点及成因 代表人物或作品
文学 宋词 句子 ,用来 ,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 ,各有固定格式; 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的需要。 豪放派: ;
婉约派: 。
元曲 散曲  散曲是一种比词 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 ,表达 。
话本 宋元城市中, 非常盛行; 说书底本即话本,实质是早期的 。  《简帖和尚》《错斩崔宁》
《碾玉观音》《西湖三塔记》 
艺术 书法 ,不拘法度  行书—“宋四家” 
绘画 宋元以 成就最为突出, 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 。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长短不等
配乐歌唱
词牌
娱乐场所
更灵活、更通俗
不同的角色
完整故事情节
说书演出
白话小说
追求个性
山水画
意境和笔墨情趣
苏轼、辛弃疾
柳永、李清照
合作探究 三、科技
北宋科学家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
地位:《梦溪笔谈》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朝郭守敬
成就:发明简仪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
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
地位:郭守敬天文实测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
领先,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王祯(元朝)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合作探究 三、科技
指南针
印刷术
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马克思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改变人类作战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加速欧洲封建社会衰落。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三大发明
合作探究 三、科技
宋代科技成就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1)宋代封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
(2)国家政策造成文化发展的需要促使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海上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用于航海。
(4)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研制和发展。
合作探究 四、少数民族的文字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合作探究 四、少数民族的文字
1114年契丹大字“耶律习涅墓志”拓片局部
1345年西夏文石刻“陀罗尼”拓片局部
1314年附注汉文的八思巴字“教士墓碑”局部
畏兀体蒙古文书法作品

西夏

蒙古
元朝
1101年契丹小字“辽道宗哀册”拓片局部
1224年女真文“进士题名碑”拓片局部



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A
1.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
练习反馈
C
2.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这表明(  )
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
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物质基础
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
D.新大一统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