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高考小说主题归类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壹
贰
叁
肆
讴歌人性的美好
批判黑暗现实
关注时代特点,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
立足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目
录
伍
战争主题
讴歌人性的美好
壹
例1: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
小说通过记叙杨成岳坚守诚信,不失君子本色,在成交后为维护店铺信誉和收藏者的利益,毅然摔碎了只值十几吊钱的赝品的故事。表现了杨成岳高贵的品格,彰显舍己助人的主题
例2:2021·浙江卷《麦子》
小说通过记叙了一对夫妻驻守边疆,开荒拓土的故事,赞美了他们身上长期守土的坚毅品格,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品格,以及大美不言的奉献品格,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例3:2020全国I卷《越野滑雪》
海明威塑造了两个爱冒险、爱滑雪的“硬汉"形象。又展现了人在自然中享受,在自然中拼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同时也体现了志趣相投、协力合作,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美好的友谊。
例4:2020·新课标Ⅱ《书匠》
小说通过记叙老董修书的故事,塑造了老董坚持行业规矩、恪守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匠人形象,从而表达了对老董这类匠人的赞美。
例5:2020·浙江卷《雪》
小说记叙了男女主人公在受到生活的重创后相互救赎的故事,揭示了在灾难面前,人们如何用真、善、美“修复”破败的家园、身体与心灵的创伤和战时脱离常态的人生的主题……
例6:2020·江苏卷《少男》
小说通过记叙河生成长的故事:由幼稚的男孩转变为一个懂得如何真正保护姐姐,保护家庭的男子汉,那就是自己努力读书,振兴家业,让母亲和姐姐再也不用受他人委屈。小小年纪的河生就不得不认清现实并打算扛起家庭重任,体现出作者对他的心疼与同情,也充满作者对男孩终于成长,能够扛起家庭责任的欣慰与赞许之情。同时,河生想要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改变家庭和姐姐的命运的打算,也寄寓着作者对他的选择的道路的认同,以及对他们一家能拥有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
例7:2019·新课标Ⅰ卷《理水》(节选)
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其时,国内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为此,鲁迅写作《理水》,赞颂大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物身上吸取力量。
例8:2019·江苏卷《表妹》
小说塑造了“表妹”勤劳质朴、踏实肯干、直率真诚的形象,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
例9:2018年新课标Ⅰ卷《赵一曼女士》
小说通过塑造既有文人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又具有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的赵一曼女士,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与尊敬。
例10:2018年江苏卷《小哥儿俩》
小说表达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例13: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鞋》
小说通过用‘鞋’这--线索来叙述农村女青年守明恋爱时期的心理情状,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朴实以及人性的美好。
例14: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峡谷》
小说通过塑造骑手质朴自然、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骑技高超的形象,表达了蕴含着作者对骑手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例11:2017课标Ⅰ卷《天嚣》
小说围绕受困受渴到得瓜解渴这一事件,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温暖主旨,因为听不懂蒙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迷,深化了各民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例12: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马兰花》
小说围绕“借款”展开情节,起初描述了马兰花一家因为误以为六百块钱要不回来而引发冲突,但小说最后以麻婶女儿把钱寄回来为结局,不禁让人心里流淌过一股暖流。不管是马兰花去医院看望麻婶时的不忍心要钱,还是结局麻婶女儿最后寄过来钱的诚实守信,都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赞美了像马兰花这样的普通人善良质朴的美好品质,也表达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批判黑暗现实
贰
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古渡头》
通过记叙渡夫的悲惨际遇,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例子和“立足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有重复,参见第四点。
关注时代特点,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
叁
例1:2019新课标Ⅱ卷《小步舞》
小说通过“我”在苗圃中与老舞蹈师及其妻子相遇、相离的故事,反映了路易十五国王去世后法国大革命时代里那些抱残守缺的遗老们的可怜可悲的命运,揭示了人的思想观念更新的步伐都滞后于社会变革的历史特点。
例2:2019·江苏卷《表妹》
小说写于1984年,从时代背景方面,作者创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巨大变化。
例3:2019新课标Ⅲ卷《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说:“当年写这篇小说,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拨乱反正后,社会上下都在进行的反思。根本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要以人民群众的愿望为出发点和归宿。” 小说表现了作者对改革发展之路的反思与对普通百姓的讴歌。
例4:2018年全国II卷《有声电影》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声电影作为新生事物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看有声电影自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用他那特有的诙谐和幽默,给我们再现了看有声电影时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群像,但笑过之后更多的是让人掩卷沉思。本文以“看电影的过程”为明线,以“有声”为暗线,形象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一些小市民阶层在面对新生事物时,表现出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旧思想和对新生事物既好奇又嘲讽的奇特心理,文章以小见大,极具深意。
例5: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节选)
小说记叙先行者着陆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反映了对人类文明思考的主题。
例6: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锄》
小说通过写了六安爷在土地已经被煤炭公司征收,锄地也不会有收成的情况下仍然去锄地过瘾,可以看出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眷念,深化一下:六安爷是传统农民的代表,土地被煤炭公司征收是现代工业对传统农业的进攻。因此主题是表现传统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眷念,以及对现代工业扩张背景下的农业 和农民问题的思考。
例7: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玻璃》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叙述了王有福撞碎酒店玻璃, 从一开始选择逃避到后来被动承认再到主动赔付的故事。展现了现代化进程的确给人带来很多崭新的文明和惊喜,但同时,现代化进程对传统中国带来的破坏也是令人痛心,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例8: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塾师老汪》
小说塑造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做着塾师的工作却教不会学生,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的老汪形象,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困境,强调人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立足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肆
例1: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
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塑造了冯歪嘴子虽然卑微贫穷,但他乐观向上、顽强生活的态度令人动容的形象。小说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寄托了萧红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例2:2015年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
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例3: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古渡头》
通过记叙渡夫的悲惨际遇,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例4: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艺人在底层生活的凄苦无奈,人们愿意拿东西喂影子和马里诺的孩子却靠表演影子幻术骗来的食物生活的对比,表现现实社会人情的冷酷,反映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状以及对小人物的同情。里诺热爱影子表演,但表演又是因为生活所迫,小说通过影子表演和现实的关系描述,表现了下层艺术对生活的迷茫。
例5:2012年高考课标卷《马裤先生》
文中通过对马裤先生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把马裤先生这一市侩形象的人性弱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对这类小人物的极大讽刺。
战争主题
伍
例1: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
《石门阵》叙述木匠王生枝讲述“石门阵”的故事,小说通过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表现抗日游击队的机智和勇敢,表达了对共产党军队的信任和由衷的赞赏。这篇小说里全然没有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而是胜利后的喜悦和憧憬。小说中流露出的乐观情绪高涨而鲜明。
高考选择这样的文本,的确能够砥砺青春成长、彰显大国风采、厚植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例2:2020·浙江卷《雪》
《雪》写于1943年,以苏联卫国战争为背景,这个时期,苏联的诗歌、小说等大多从属于一个主题——保家卫国。而《雪》却与众不同。故事写大后方一座寂寥而美丽的小城中发生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年轻美丽,心地善良,性格温和,感情细腻丰富,积极而富有热情;男主人公思乡念亲,作战勇敢,充满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小说通过两封信和两人总共不超过一昼夜的相识相聚,使两颗年轻、善良、真诚的心碰撞在一起。一方面读者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弥漫的硝烟,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伤害——家人分散,妻离子别,身体和心灵双重受伤;另一方面,又能感动于女主人公和海军中尉丰富而纯洁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动人的情愫。小说用朴素、清丽的语言,将人物丰富、纯洁的内心世界折射到冬季的日常生活中与素雅的自然画面上,展现了男女主人公身上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折射出人物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战争》
小说通过两个平凡人的故事,来表现沉重深刻的主题——战争的残酷,表达饱受战争磨难的人们对战争的无情控诉和鞭挞,以及对战争发动者的残酷批判与痛斥。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