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4 14: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
D.东台地区冬天最低气温达-20 ℃
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3.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B.缥缈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热过程,属于凝华现象
5.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  )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在放热
6.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B.有风的天气,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低于0 ℃
9.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7 ℃.对比两个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10.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下两个实验,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所示),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 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 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
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
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如图甲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    ;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图乙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如图图丙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12.一天早上,小明把家里的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后,将体温计放在阳台的窗台上.晚上放学回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   ℃,他以此断定这个温度是今天的  (选填“最高”“最低”或“平均”)温度.
13.如图所示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      .
14.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存在打火机里的;如图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15.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给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的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吸放热情况为        .
16.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险情真实事件改编.飞机机身结冰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飞机的防冰与除冰是保障飞机安全的重要功能,常用方法是将防冻液喷洒到飞机结冰表面进行防冻和除冰,防冻液是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的化学液体,它们使已形成的冰层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    (选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
三、解答题(共30分)
18.(5分)如图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你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热水“冒热气”和常温的水“不冒热气”的原因.
19.(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图表: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 24.9 19.7 14.6 9.4 4.2
(1)此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瓶内气体”或“管内外的水”)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3)用此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29 ℃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5)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我们应该选容积更    (选填“大”或“小”)的塑料瓶.
20.(12分)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说明液态酒精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 ℃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9 ℃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其原因是                    .
(5)当小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8分)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从而确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4)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烧杯中的水过多
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二)
1.B 2.C 3.A 
4.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正确;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5.D  由图知,该物质凝固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在t1时刻,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处于液态,故B错误;在t2时刻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此时物质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
6.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错误.
地面上的水消失,是水的汽化现象;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二者的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是樟脑丸的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故C正确.
雪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出热量;下雪时天气变冷是因为气温骤降时才能使水蒸气凝华,故D错误.
7.C  冬天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8.D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有风的天气,空气流动快,加快了人身上水的蒸发速度,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使人感觉冷,故B不符合题意.潮湿的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故D符合题意.
9.B  图甲中试管中的冰放在装水的烧杯中,冰会在试管内吸热熔化;图乙用“水浴法”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碘不会熔化,但会发生吸热升华,即碘不会由固态变为液态.所以(1)说法错误、(2)说法正确.
10.A 
11.D b -6
由图甲知,A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B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D选项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由图乙知,a方式会造成读数偏大,c方式会造成读数偏小,b方式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平,读数准确;由图丙知,10 ℃之间平均分成10份,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液柱最高处在0 ℃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 ℃,为-6 ℃.
12.36.5 最高
(1)由图可知,体温计分度值为0.1 ℃,示数为36.5 ℃;(2)由于体温计比实验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则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也就是说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温度,以此判断36.5 ℃是今天的最高气温.
13.98 吸热 保持不变
14.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如图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这是因为液态丁烷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15.升华 凝华 先吸热后放热
16.凝固 低 吸收
飞机机身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将防冻液喷洒到飞机结冰表面可以起到防冻和除冰作用,是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喷洒到飞机结冰表面后,能使已形成的冰层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17.熔化 液化 袋外
冰变成了水,是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塑料袋外面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8.“冒热气”是液化现象.热水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蒸发出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会液化成小水珠,即看到的“热气”;而常温水杯中蒸发的水蒸气温度与室温相同,不会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常温的水“不冒热气”.
19.(1)瓶内气体 (2)玻璃泡 (3)不能
(4)降低 (5)大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柱逐渐变短,即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该温度计是利用瓶A中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根据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可知,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3)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 ℃,其液柱大体会下降5 cm之多,故在27 ℃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 cm,即小于5 cm,故该温度计是不能测出29 ℃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瓶内气体的膨胀程度变小,即说明此时温度降低.
(5)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塑料瓶容积越大,吸管内径越细,精确度越高.
20.(1)自下而上 (2)汽化 (3)低于 
(4)不能 
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5)升高
21.(1)温度计 (2)晶体 (3)不能 (4)③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固定酒精灯的高度,最后固定温度计,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
(3)由图乙可知,试管中物质最高温度为100 ℃,水已经沸腾,该物质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4)①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烧杯中的水过多,不会影响温度计示数;
②熔化过程中,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计示数不变;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相当于直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应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