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4 14: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如图图所示为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三种读数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俯视”“平视”或“仰视”),读数时视线要求是  __________
 如图图所示,在烧瓶内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水未沸腾前,瓶口有少量白雾;当水沸腾时,瓶口上方白雾增多,但在靠近瓶口处________(选填“看见”或“看不见”)白雾;在上方金属盘内放冰块,会看见盘底有许多小水珠,并不断往下流.这说明 __________能使水蒸气液化
 如图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再推压活塞,会看到注射器内又出现了液态乙醚.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实验说明________  可以使气体液化
 如图图所示,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水,纸的着火点低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水的沸点________纸的着火点,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却________  
 如图图所示,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  
 如图图所示,塑料颗粒________后注入钢模,冷却后________成塑料盆,经历上面两个过程后钢模的温度__________ , 这说明凝固会________热
 如图图所示,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冬天,早晨铁丝网上经常会有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如图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并仔细观察,发现在玻璃泡内逐渐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___热.停止加热后,在玻璃泡壁上又出现一些紫黑色颗粒,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___热
 如图图所示,舞台上为渲染气氛,需要制造白雾,其形成过程如图下:在舞台上放置干冰,当干冰________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降温而________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就形成舞台上的白雾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0 ℃的水比0 ℃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分析指正:  .
(  )2.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可以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分析指正:  .
(  )3.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为水蒸气,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
分析指正:  .
(  )4.0 ℃的水不能蒸发.
分析指正:  .
(  )5.用水壶烧开水后,停止加热,水还要沸腾一小会儿,说明水沸腾不一定吸收热量.
分析指正:  .
(  )6.寒冷的冬天,乘车时,经常会发现在汽车的车窗玻璃的外表面出现水珠.
分析指正:  .
(  )7.探究冰的熔化实验时,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分析指正:  .
(  )8.在温度为0 ℃的室内,将0 ℃的冰放于0 ℃的水中,冰会慢慢熔化.
分析指正:  .
(  )9.物体温度处于熔点时,只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分析指正:  .
(  )10.演出舞台上经常制造白雾,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分析指正:  .
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
1.[2020·广元] 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 ℃,该同学体温正常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
2.[2019·邵阳]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3.[2020·常州] 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 ℃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或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在________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云南] 如图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________℃.
考点●2 物态变化的识别及其吸放热情况
5.[2020·襄阳] 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
B.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6.[2020·十堰] 炎热的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  )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熔化
7. [2020·永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眼镜片有时会出现起“雾”现象(如图所示),干扰视线造成了不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视力.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正确的是(  )
A.“雾”是气体
B.“雾”是汽化形成的
C.“雾”的产生过程放出热量
D.一段时间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8.[2020·南京] 如图所示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0·黑龙江]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
10.[2020·呼和浩特]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
B.乙: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
C.丙: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
D.丁: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
11.[2020·宜昌]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图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12.[2020·南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考点●3 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13.[2020·湘潭]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
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14.[2020·西宁]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15.[2020·宁德一模]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热现象实验中所得的撕去了一角的图像,下列关于该图像的说法正确是 (  )
A.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B.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C.若是熔化图像,AB段内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
D.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像,AB段内物质不需要吸热
考点●4 重点实验
16. [2020·十堰]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 ℃的热水加热到98 ℃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 ℃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以上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17.[2020·泰州]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完善表格设计,补全所缺内容;
时间/min 0 0.5 1 1.5 …
温度/℃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
【知识梳理】
①固态 ②液态 ③气态 ④温度 ⑤冷热程度
⑥℃ ⑦0 ℃ ⑧100 ℃ ⑨体温计 ⑩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稳定 相平 液态
气态 表面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内部 沸点 吸热 保持不变 气态
液态 降低温度 固态 液态 吸
液态 固态 放 吸 放 固态
气态 吸 气态 固态 放 能量
【图说教材】
(1)平视 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看不见 降低温度 (3)汽化 液化 压缩体积
(4)低于 保持不变 (5)熔化吸热
(6)熔化 凝固 升高 放 (7)升华 凝华
(8)升华 吸 凝华 放 (9)升华 液化
【易错辨析】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都为0 ℃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等
2.×,实验室用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后示数一般会发生变化,故其不能取出读数
3.×,水蒸气无色,“白气”是壶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
4.×,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5.×,水烧开后,停止加热,由于壶身温度仍然很高,高于水的温度,水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水还会沸腾一小会儿
6.×,寒冷的冬天,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高,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时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
7.√
8.×,冰熔化需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0 ℃的冰此时无法从外界吸收热量,故冰不能熔化
9.×,物体温度处于熔点时,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10.×,干冰升华时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属于液化现象
【中考链接】
1.C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分度值是0.1 ℃,故A、B错误.
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该同学体温是36.8 ℃,属于正常体温,故C正确.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故D错误.
2.A  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长.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和分度值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长.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3.常规 液体的热胀冷缩
4.-3
5.B  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隆冬季节,河面上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6.A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随后“白气”消失,这是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7.C  “雾”是小水滴,属于液体,故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故C正确.“雾”消失不见了,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8.C  ①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的升华现象.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可见,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
9.A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冬天,窗上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冬天,草上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压缩乙醚成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10.C  冰雪消融,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正确.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11.D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水蒸气形成白霜时放出热量,故B错误.
冰中加盐后更容易熔化,盐和冰的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故C错误.
如图果不加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则水蒸气遇到罐底不会凝华形成霜,故D正确.
12.C 
13.A 
14.A  通过图像可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40 ℃),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则此物质的熔点是40 ℃,故A正确.
在0至5 min,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此时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BC段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在CD段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凝固已经完成,物质处于固态,故D错误.
15.C 
16.正在 吸收 不变
17.(1)② -6 (2)状态 
(3)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