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2.2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2.2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4 14: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二、 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一、选择题
1.以下措施中,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
A.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
B.压缩气体体积并降低气体温度
C.使气体体积压缩到足够小
D.增大气体体积并升高温度
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3.恒山自古以来就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称,远望恒山,山间云雾缭绕,壮美无比.关于这些云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云雾是山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云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云雾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午后阳光照射下,云雾会更加浓重
4.[2019·山西] 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5.[2019·常州改编] 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如图所示),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液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6.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下列关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化是需要时间的,刚冒出的水蒸气液化时间太短
B.靠近壶嘴处的温度较高,刚冒出的水蒸气难以液化
C.靠近壶嘴处的温度较高,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难以液化
D.离壶嘴较远处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多,所以液化生成的小水珠多
7.下表中为几种物质的沸点,如图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
物质 液态氧 液态氮 液态二氧化碳
沸点/℃ -183 -196 -78.5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8.冬天当你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________(选填“冷”或“热”),同时手背会变__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这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 ;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0.下列现象都属于液化现象,其中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实现液化的是________   ,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液化的是_____ .(均填序号)
A.自然界中的露和雾
B.家用液化石油气
C.打火机中的液态丙烷 
D.锅炉出气口喷出的“白气” 
E.医院氧气罐中的液态氧 
F.自来水管外的小水珠
11.寒冷的冬天,小明戴着眼镜走进浴室,镜片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温度较高的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空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________现象,此过程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他立即擦干镜片,可不一会儿又模糊了,为使镜片不再模糊,结合小明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他可以采取的方便快捷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池的水面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在这一过程中,池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 和________.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态氨      (选填“液化放热”或“汽化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
14.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它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该物质在冰箱冷冻室________(选填“内”或“外”)汽化,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在冰箱冷冻室________(选填“内”或“外”)液化.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冰箱内的热搬至冰箱外,此过程中使制冷剂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此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科学合理的顺序:先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烧瓶”)的高度,调整固定_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和烧瓶颈部出现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放入适量的________(选填“冰块”或“热水”).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以下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夏天,向饮料里加冰块
②湿衣服晾干
③蒸笼蒸馒头
16.人们都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如图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a.将适量的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位置如图甲所示,标记为A.
b.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c.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江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小柯的观点,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于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________________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t3  t2,则可以验证小柯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
第2课时 液化
1.D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例如图雾、雨、露等;二是压缩体积,例如图液化石油气等.
2.B  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矿泉水,其温度低于室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外壁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出汗”现象.
3.B  云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C错误,B正确;午后阳光照射下,水珠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云雾会变少,故D错误.
4.B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
5.D  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6.B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壶嘴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正确.
7.C
8.热 潮湿 哈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背液化成小水珠,同时放热
9.液化 外侧 内侧
10.ADF BCE
11.水蒸气 液化 放热
用热毛巾擦眼镜(合理即可)
寒冷的冬天,小明戴着眼镜走进浴室,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镜片变得模糊,擦干镜片,不一会儿,水蒸气又液化成小水珠,镜片又变得模糊;为了使镜片不再模糊,可以提高镜片的温度如图用热毛巾擦眼镜.
12.汽化 液化
高温的火焰喷到水池的水面时,池中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白色“气团”是池中的水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3.汽化吸热 液化
14.内 吸收 外 压缩体积
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冰箱外部的压缩机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的制冷剂液化为液态,并放出热量,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15.(1)酒精灯及其火焰 B
(2)液化 冰块 
(3)升高 ③
(1)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好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2)点燃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而发生了液化;向金属盘中放入冰块,可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蒸馒头时就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馒头变熟的.
16.(1)液化 
(2)不能 100 ℃的水蒸气和液化后的100 ℃的水比冷水的温度高,冷水会吸热升温
(3)②100 ℃的热水 水面到达B处 ③小于
(1)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所以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2)水蒸气在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100 ℃的水蒸气和液化后的100 ℃的水比冷水的温度高,冷水吸热温度升高,所以t2高于t1.(3)为了证明小柯的观点,应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向杯中倒入100 ℃ 热水直至水面到达B处,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并与t2比较,t3小于t2,则可以得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是因为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