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4 14: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⒍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1895年春,北京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月8日,全国各省举子入京参加会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这些举人为什么要公车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何为公车?
康有为(老师)
广东南海人,自幼饱读四书五经。
连续两次乡试失败。
1888年,《上清廷第一书》要求变法。
1891年,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著书立说。
1895年,鼓动举人公车上书。
梁启超(学生)
广东新会人,12岁考取秀才,17岁中举。
1890年会试失败。
1891年至1893年在万木草堂求学。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
(1873-1929)
培养人才
康有为
(1858-1927)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万木草堂)
《马关条约》签订后,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 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 变法呼之欲出。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 “ 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梁启超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具呈举人康祖诒(康有为)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2、公车上书的内容
迁都
变法
拒和
4、“公车上书”的意义: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3、“公车上书”的结果:失败
公车上书失败后,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
天津的《国闻报》1897 年10 月26 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 年12 月被迫停刊。
上海的《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 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 年8 月8 日停刊, 共出69 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国闻报》何为而设也 ……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严复《国闻报》
问题思考:上述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作用:
启发民智,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推动了维新
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维新派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后续变法储备了人才,维新变法运动也逐渐高涨起来。
一、百日维新
1、背景
1897 年冬, 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 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即位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
2、百日维新过程:
(1)时间:1898年6月——9月。
(2)目的:变法救国。
(3)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明定国是”诏书
类别
政治
变法内容
影响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4)内容及影响: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对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想一想,法令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那些人会强烈反对改革?结果如何?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1835 一1908 ) ,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 旭、杨 锐、杨深秀、康广仁
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殉难图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是什么?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也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揭幕: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发展: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梁启超 《国闻报》 严复
高潮:百日维新
1898年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影响
落幕: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思想文化方面影响广泛持久
课堂小结
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亡
过程
课堂检测
1、“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其导火线是哪个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C
C
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