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任务九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送君一匹绫罗缎,宜长宜短任意剪
近几年高考很少涉及扩展语句,但存在一定的轮考可能,应该掌握一些答题要领,以备不时之需。 近几年高考,压缩语段多选取新闻类材料,设计的题目主要从概括的角度切入,以后应该仍是高考的重要题型。
考向一 扩展语句五大类型须记牢
“扩展语句”即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或者要求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答题时要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
扩展语句题的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联词设境型;(2)丰富句意型;(3)续写补充型;(4)再现情境型;(5)话题阐发型。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发挥合理想象,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突出某个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例1]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题干要求的重点:描写性文字,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不超过60字。在写作内容方面注意题干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或场景。
答案:(示例)初冬,疾风骤雨丝毫不理会生命的感受,而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那扑簌簌凋零的片片黄叶仿佛瞬间蜕变,如云霞般金黄、耀眼。
联词扩展“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字数限制等。如[例1]题干中的“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第二步:探究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如[例1]中的四个词语“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首先应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初冬”时节,“银杏树”这一陈述对象,经受了“疾风骤雨”的洗礼(情境)后“凋零”(事件的行为结果)。其次,“银杏树”是所设置的情境中的描述主体,也是扩写的重点。
第三步:检查分析,完善答案。考生组织出答案后,还要检查是否一一落实了题目中显性与隐性的要求,有无遗漏的地方。如[例1],组织出答案后,要检查答案是否落实了题干中运用描写性的文字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要求,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方式,对原句进行“解释性”的描写。
[例2] 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展的重点。答题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
答案:(示例)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该类题目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语言风格一致。
[例3] 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的含意,确定扩展点。所给句子中有两个关键短语,一是“最恶劣的境遇”,二是“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弄清了扩展点后,可从所给的三个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内容可写的形象,紧扣所给句子中的两个关键短语做文章。比如贝多芬“最恶劣的境遇”包括童年不幸、恋人远离、耳疾侵扰等,而“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包括他人生的梦想、心中的激情、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等。在将这些内容联结成句后,还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如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60~100字等。
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2.要把握所提供文段或文句的语脉,明确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
3.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色彩等符合要求。要从所给文段或文句的形式和内容入手进行分析、扩展。要注意防止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4.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这类扩展题往往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或是预设的某种情境,或是古诗文名句所营造的意境等,然后让考生根据预设的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境生动地表现出来。近年来,多数扩展语句题都是以这种形式考查。
[例4] (2017·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试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对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是: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结合以上几点,写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1.把握情境,根据需要来展开。
例:以“斜阳”为重点描写对象,扩展“凄凉的秋天,斜阳中,我告别故乡”,100字左右。
从情境来看,“凄凉的秋天”一句,限制了这段话只能描写萧条冷落的秋季景象。“我告别故乡”一句,限制了这段话必须描写告别故乡时的情景。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情境中告别,其心情大多是悲伤、低沉的。
2.把握重点,常用方法是让重点词语充当主语,对其进行描绘。如对“斜阳”展开详细描写,应是一种冷色调或暗色调的描写,以衬托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注意扩展语句不仅要符合题意,还要使扩展后的语段富有意蕴,生动丰满。高分答案一定是“生动丰满”的。因此,必须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
4.规范答案。如例题的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这是一个冷清的秋天,西天的一痕斜阳也失去了夏天的热情,面目苍白,冷漠地看着人间,无力地吐出几缕凄冷的斜晖。看到它,我顿时觉得一阵阵寒意袭来,而就在这时,我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独自到遥远的地方谋生,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潸然泪下。
话题阐发型扩展是指给出“主题”或“中心句”,规定某种情景,要求对其进行阐发的一类试题。
[例5] 请以“彩虹”为话题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画面,或表现某种哲理(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少于40字。
答:
解析:描绘画面,可适当添枝加叶,把“彩虹”置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中,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而表现某种哲理,则需分析“彩虹”的形象特点,挖掘其虚无、迷人、多彩等角度的寓意,写出符合字数要求的通顺句子即可。
答案:描绘画面:(示例1)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总是给人一种遐想,尤其是雨过天晴,那彩虹总是挂在天际,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迷离,将我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示例2)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迷人的彩虹,它那斑斓而缤纷的色彩,为澄澈的天空增添了一分别样的美丽。
表现哲理:(示例1)雨后彩虹借白云为衣,借阳光为裳,虽然有绚丽迷人的外表,但其本质终究是飘浮的水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永恒。
(示例2)彩虹虽然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激越恒久之美,却向人们燃烧刹那的精彩;虽然没有太阳普照万物之光,却向人们奉献自然的缤纷。
【跟踪训练】
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秋雨 庭院 树叶 人
答:
2.“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联系其身世及词句,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絮絮叨叨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柔弱的美人,庭中长满了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2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李清照的身世和她的诗词,灵活化用其作品中的词句,并综合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答案:一朵朵纤瘦的菊花,一株株垂泪的梧桐。在异乡江南,在那细雨绵绵的地方,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黄昏时分独自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轻叹到天明;微风轻拂,飘落一地菊花。
3.请将苏轼的词句“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扩展成一段描写初夏风光的语段。要求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
解析:本题属于再现情境型扩展语句题,解题时,首先要把握句中的情境,然后结合句子中的景物描写,将情境再现出来。“微雨”“小荷”“榴花”是扩展的关键对象,并且要突出“雨”的作用。另外,要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初长成的小荷叶碧绿娇嫩,一阵细雨飘过,荷叶翻转,翩翩起舞;鲜红欲滴的石榴花,经雨一洗,红得像火焰一般。
考向二 压缩语段经常考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依据命题者所给出的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题目要求的文字。压缩语段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概括及表述能力。
压缩语段题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新闻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2)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3)提取关键词;(4)给概念下定义。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新闻标题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必须简洁、确切、醒目。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新闻主题,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手法等。
2.拟写新闻导语的方法
新闻导语即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标准的新闻导语一般包括: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要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如果试题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需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3.拟写一句话新闻的方法
要把握语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标准的一句话新闻一般包括:①主体事件名称+②(必要的)时间(重要的高精尖科技实验时效性很强,有时要落实到分、秒)、地点+③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例1] (2020·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答: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这则新闻报道主要交代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的时间、内容以及意义。该方案公布的时间是2020年6月1日,其内容是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其意义是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公布该方案的主体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找到这些关键信息后,按照时间、主体、内容、意义的顺序进行梳理即可。
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例2] (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年来,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食类纪录片向来最受欢迎。如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仅带观者吃遍全国各地,短片中更有故事有乡愁,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美食养胃,国宝养眼。2017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该片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将精美与精彩浓缩在5分钟的短片中,推出之初便引爆相关话题,“国宝热”持续至今。
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到每个人的身边,记录典型人物,宣传地方风物,传承文化记忆,聚焦特别主题,定格了多彩中国的一个个精彩瞬间,用镜头把各地的亮色呈现给相对固定在一地的受众,以小角度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
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答: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筛选关键信息。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关键词语是“微纪录片”“各种题材”“小切口”“短时长”;第二段,举例介绍大受欢迎的微纪录片;第三段,关键词语是“多彩中国”“小角度”“为时代画像”。然后把这些关键词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1)微纪录片:小视角呈现多彩中国
(示例2)为时代画像的微纪录片
概括主要内容是压缩语段题中较常见的一种,这种题型一般要求既要厘清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层次大意。从设题材料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四类: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描写类。命题者根据语段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考查点,高考主要考查对说明类、议论类语段的压缩,记叙类与新闻类相似。
1.说明类语段
说明类语段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解说说明对象(比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用具体的说明方法解说说明对象的特点。压缩说明类语段时,应关注以下两个要点:
(1)明确说明对象。即明确语段的主要说明对象是什么。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具体可以从分析每一句话入手,即通过分析语段每一句话的具体内容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3] (2021·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简述说明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答:
解析:本段主要讲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限制食用水果的问题,题目要求简述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且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这一段先针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提出问题,然后从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含糖量较低的水果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最后指出即使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应限制食用量。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答案。此外,还要注意答案不超过65个字。
答案:(示例)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
2.议论类语段
解答议论类语段压缩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划分语段结构,分别概括语段每个层次表述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可以确保压缩的方向和内容不跑偏。
(2)找出语段的观点和论据。议论类语段往往会亮明观点(论点),并用相关的论据来证明,因此,压缩议论类语段时,一定要找到观点和论据。
(3)分析作为论据的语句表达的关键点。找出相关论据后,注意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关键点。
(4)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概括或转换。对于筛选出来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再次加以概括和压缩,且要注意转换成符合题干要求、语意通顺的句子。
[例4]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段的能力。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3.描写类语段
解答描写类语段压缩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具体分析语段的每一句话,把握描写对象的特点。
(2)对描写性语言进行转换。描写性语段中很多语句是形象化的表达,而回答问题的语言是需要高度概括的,这就要求在组织答题语言时应注重对这些内容进行转换,即把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平实、质朴的语言。
(3)把筛选转换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语序组合。组织描写类语段压缩题的答题语言时,一般按照语段呈现的顺序进行;同时,还要关注时间、空间顺序。
[例5]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红海滩”的特征。要求:不超过50字。
每当秋季,当海潮退去,奇异的海滩景观——红海滩就展现在眼前。夕阳中的枫林,经秋霜染成的红叶,真正在湛蓝的天幕之下呈现出那片坦荡无垠的红。红海滩,仿佛变成一片玫瑰红,红得更是娇艳,红得更是剔透,红得更是晶莹,红得更是那么珠光闪烁。夕阳再也控制不住那沉甸甸的渴望,潜入水中亲吻着。水滋育出火红的海滩容颜,水更慰藉了红海滩柔润的浓情。红海滩,你是绿的成熟,情的凝结。一腔爱火,燃烧得是那么热烈,是爱神派来的红使者,是杜鹃花啼出的殷红的血。多美妙的情缘,竟让红海滩在红中与水相融合。
答: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的对象及特征,二是题干的具体要求。该语段主要描写夕阳西下时“红海滩”的景象。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枫林、海滩、海水等。枫林是经霜后的红,在天幕下展现出一片红色;夕阳下,海滩是玫瑰红,海水是火红色,这样使得海滩和海水因为“红”而融合为一体。
答案:(示例)夕阳之下,红海滩上的枫林经霜后在湛蓝的天幕下展现出无垠的红,海滩、海水在红色中融合。
关键词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提取关键词语,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文段(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例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三个关键词或短语概括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性能。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新飞船外观和结构更简洁,起飞重量却提升到20吨级,其搭载能力据报道可从“神舟”最多3人提升至6~7人。新飞船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与“神舟”“天舟”客货分流不同,它天地往返运输时客货“兼营”,还能混合运输。比如,可以在搭乘3名航天员的同时搭载约500千克的货物。新飞船注重航天成本控制,返回舱外层防热材料不再采用和飞船整体一体的设计,改用可拆卸的模式,在飞行完成后方便更换,再加上采用“群伞+气囊”着陆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飞船本身不受损坏,保障飞船的重复使用。据了解,新飞船研制团队目标是力争实现返回舱可重复使用10次,从而降低飞船使用成本和载人航天的运营成本。
答:
答案:搭载能力强 多用途 可重复使用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说明的方法。这种题型一般为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1.套公式
2.下定义“三步走”
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笔”的定义还可以灵活表述。除上述定义外,也可以表述为“用来写字画画的文具叫作笔”,还可以表述为“笔这种文具是用来写字画画的”。无论怎样表述,都应有“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三个要点。
3.下定义要用好“五条原则”
(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2)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
(3)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4)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下定义一般是单句。
[例7] 整合下面的材料,给“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
①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疾病进行国际传播。
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③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
④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不同寻常的事件。
答:
解析:本题阐述的概念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个句子中,④可以作为主干句,①是传播方式,②是应对措施,③是风险性。可以看出①与③衔接较紧密,逻辑事理上②应放到①③后面。整理信息,①选取“通过疾病进行国际传播”,③选取“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②选取“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把这些信息放到“不同寻常的事件”前面做定语,为使语句连贯,需适当增删词语。据此整理即可。
答案: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
【跟踪训练】
1.(2020·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答:
2.(2022·天津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请简要概括我国2021年前两个月的贸易“淡季不淡”的五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每点不超过15字。
2021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4万亿元,延续了去年6月份以来进出口持续向好的态势。今年以来,受益于财政刺激计划,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消费复苏,需求增加。前两个月,我国对欧美日出口增长59.2%,高于出口整体增幅。此外,今年春节假期多数制造业从业人员选择了“就地过年”,广东、浙江等外贸大省不少企业春节期间都维持了生产,以往过完年才能交付的订单现在都正常交付了。1、2月份,国内经济总体持续平稳扩张,制造业等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年后进入产销旺季,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企业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调研显示,部分企业提前备货,主要进口集成电路、能源资源性产品。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应该是低谷时,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可见,压力产生的时间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②4月24日③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⑤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
2答案:①欧美消费复苏,需求增加。②对欧美日出口增长。③“就地过年”,让订单正常交付。④国内经济持续平稳扩张。⑤企业进口量增长。
3解析:第一段的两句话是转折关系,重点在后面,所以应概括为“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和肥胖的关系”;第二段主要介绍糖皮质激素水平呈节律性涨落,并从两个方面解说了节律性和肥胖的关系,答题时选一个方面即可;最后一段主要强调压力产生的时间的重要性,提示人们规律作息。答题时注意题干“否定句”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1)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和肥胖的关系;(2)顺应糖皮质激素水平节律性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3)不要不规律作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