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任务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句读圈点注文意,喜怒哀乐自神奇
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7种点号和9种标号,分别是:句内点号即顿号、逗号、分号、冒号4种,句末点号即句号、问号、叹号3种;常用的标号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共9种。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对标号特定性质的理解上。
常用标点符号见下表: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____
“” [] 《》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一、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用 法 内 涵 典 例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加逗号,而不加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 “中小学”“师生”中间不能用顿号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
标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 引号、书名号本身起间隔作用,其表示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 “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连词前不带顿 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前不能用顿号,如错用顿号,可删去,或改为逗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是想一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上一个名
并列词语带语气词,打逗不打顿 句子内有多个词语并列,但同时又都带了语气词,停顿时间就自然长了些,之间不能用顿号 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
[例1] 下列各句中的顿号和文中“殚精竭虑、孜孜营建”的顿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历经百年鼎革方有今日恢宏人文气象的清华大学校园,早已跻身全球最美校园之列,这是数代清华人殚精竭虑、孜孜营建的心血成果。在对清华校园做出卓越贡献的建筑家中,论作品数量之盛、规划筹谋之妙、设计淬冶之精,关肇邺院士的功劳首屈一指。
时光的磨洗没有使关肇邺设计的建筑黯然失色,相反,他对清华园空间文化的“结构性创造”与“基因级贡献”被时间擦拭得愈加清晰明亮。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清华人心灵故乡中一代代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推广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A.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B.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D.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解析:选A。A项,和文中“殚精竭虑、孜孜营建”的顿号的作用相同,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B项,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C项,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D项,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用 法 典 例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例2] 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解析:选C。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C项,句子并列结构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句中逗号使用正确。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即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分号主要表示具有并列结构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可使用分号。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注意事项 典 例 剖 析
句中没有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分号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旅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句中没有逗号却直接用了分号,没有遵循从小到大的标点使用规律。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使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既然“一、学习贵在自觉”“二、学习贵在刻苦”后面都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会层次不清。可将句号都改为逗号,或把分号改为句号
分说与总说的句子之间不能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最后一个分句是总说,故分号应改为冒号
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用分号 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此句是转折复句,是非并列的单重复句,其中的分号要改为逗号,非并列的多重复句间才可以用分号
[例3] 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解析:选B。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要用分号。
二、句号、问号、叹号
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我们要特别关注问号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典 例 剖 析
非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并不是表示疑问语气,而是作“关心”的宾语。故句中的两个问号应依次改为逗号、句号
一般情况下,选择问句中间不能用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选择项,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最后一个选择项的末尾用一个问号
倒装句之间不能用问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问号只能放在问句的最后,中间用逗号
[例4]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四脚蛇是蜥蜴的一种,但它生活在草地里,俗名草上飞。据说这东西长得像蛇,但又多出脚,因此外号叫“蛇舅母”。城市边缘草丛里的四脚蛇体型不大,一般十几厘米长,我见过最大的也就一拃长。谁知今日宠物店居然有卖蜥蜴的,什么颜色的都有,这让我有些醋意。我们的童年和蜥蜴一样,都是放养的;而今天孩子的童年与宠物蜥蜴一样,都是圈养的。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C.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D.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人们认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干部就是好干部。
解析:选C。“不知此举是进步还是退步?”的问号表示选择疑问。A项,表示反问。B项,表示一般疑问。C项,表示选择疑问。D项,表示设问。分析可知,答案为C项。
三、冒号、引号
1.分项之后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3.“××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
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5.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则会造成误解。
[例5]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都摆列得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且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A.书院门口正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B.它带来了幽美的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C.她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很幸运地,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解析:选B。B项与文中的冒号都表示提示下文。A项和D项,表示注释和说明;C项,表示总结上文。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的话在后;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前后都是他说的话;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句我们可以看出,跟后引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后引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末点号应放在后引号之前。
一般来说,前引号跟后引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前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后引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至五段的段首都要用前引号,第一至四段段尾却不用后引号,后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6)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表示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7)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或否定。例如:
(8)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8)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的,文明是自我标榜的,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讽刺的效果。
[例6] 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段中的“洋建筑”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A.利用“黄金分割律”,人们设计书籍开本、电视屏幕、门窗、电扇、国旗长度尺寸等。
B.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C.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D.望帝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
解析:选A。A项与文段中的引号用法一致,表示着重指出。其余三项都表示引用。
四、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
1.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1)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例如:
①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阿累《一面》)
在行文中用一个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部分,如果其界限不清或者在语法上不能与下文直接衔接,需要在其后再加一个破折号。例如:
②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曹禺《雷雨》)
(2)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3)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阿累《一面》)
(4)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①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②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 ——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表示补充的内容常常采用插叙的办法,语义不连贯时,插入成分前后都有破折号,如例①。如果补充说明部分在句末,只在前面加破折号,如例②。
有时破折号后面的内容重复前面的词语,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办法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例如:
③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学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何为《第二次考试》)
2.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韩起《荷花》)
示例中话题由称赞画得好突然转到询问为什么这样勇敢。若不加破折号,读者会因意思不连贯而理解困难。
3.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引起下文主要是冒号的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起来更醒目。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4.用于歇后语,引出谜底
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5.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阿累《一面》)
示例中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中断对访问记内容的回忆,开始说话;第二个破折号表示作者犹豫不决,说话结巴,没有说出对方是谁,就把话止住了。
6.表示声音延长
(1)“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徐光兴《枪口》)
例(1)中“嘎——”是水禽的叫声,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破折号出现在句末不加句号,但有时可加问号或叹号以表示语气。例如:
(2)“真的?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何建明《落泪是金》)
例(2)在破折号后加叹号表示高兴的语调。
7.用于事项列举分承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破折号用于事项列举分承时位于各项之首,示例列举的是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从文字说明可知共有五个。
8.用于对话的开头
破折号用于分段书写的每一轮对话的开头以代替引号,这是法、俄等西文标点的习惯用法,我国作者也有这么用的。例如:
这家伙厉害,高瞻远瞩,真正是身立虾池放眼世界。他成立信息科,专门收集信息,从村从县从市从省从全国到全世界全搜集,无孔不入。
——这么说你胜利在握?
——不行,外贸价格不明朗!
——什么时候明朗?
——明朗时什么都晚了!
——那你收虾的价格怎么定?
——这就叫风险!他狡黠地一笑,但脸上没有“险情”。(邓刚《混战港养虾》)
9.用于对照比较
(1)常用反义词举例:
爱好——厌恶
安定——动乱 动荡
安静——吵闹 喧哗
(2)四音节词往往用简称的办法回缩到双音节的形式,例如:
文化教育——文教 北京大学——北大
基本建设——基建 审美教育——美育
例(1)同义词用空格分隔,反义词用破折号分隔,形成对比。例(2)词的全称和简称用破折号分隔以供比较。
10.标明副标题
破折号常用来分隔作品篇名、书名的正副标题,在副标题前加破折号,例如:
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11.用于引文之后,交代作者、出处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汉书》
例(1)破折号后交代名言的作者,例(2)破折号后交代引文出处,被引用的话和作者、出处分行排,是为了更醒目。
12.用于索引,以分隔关键词和修饰成分
为了检索方便,编索引时有一种做法是把条目的关键词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中间用破折号分隔。例如:
(1)国内战争——古罗马的
国内战争——美国的(1861-1865)
国内战争——苏维埃俄国的
(2)社会民主党——荷兰的
社会民主党——瑞典的
社会民主党——瑞士的
[例7] 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下面文段中“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前面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如果可以登高望远,站在总星系以外的某个地方观察这个总星系——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总星系的进入极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释放极就是一个巨大的白洞,巨大的台风体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
A.到河滩挖“浪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B.——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C.“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解析:选A。文段中的第一个破折号表语意转折,A项用法与其相同。B项,表总结上文;C项,表话题转换;D项,表意思的递进。故选A。
1.基本用法
类 型 作 用 例 句
句内括号 句内括号是注释句中某些词语的,括注要紧紧跟在被注释词语之后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解释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译本。
句外括号 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注要放在句末标点符号之后 普通高中住校生早晨起床时间不得早于6:30,白天全天上课时间不能超过7节。(摘自《山东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2.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典 例 剖 析
非注释语不能用括号 出版社在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里的文字是不是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句内括号要紧跟被注释的对象 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句中两处括号属于句中括注,应该分别紧跟在“有些瓜果”“有些作物”的后面
句外括号不能放在句末标点前 他培育了许多鲜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照顾过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亲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句中括号里的话是对整句话的补充,属于句外括号,应该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且应在“用牛奶喂它”后加句号
[例8]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进行一次长时间的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
A.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同步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三个层次的问题。
B.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
C.回环的美,指的就是诗韵,诗行的韵,是同韵的字(主要是元音和韵尾相同)来来回回地重复,所以叫作回环的美。
D.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鲁迅《灯下漫笔》)
解析:选D。文段和前三项中的括号都表示补充说明或解释说明,D项中的括号表示标明出处。
1.基本用法
2.使用注意事项
(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
(2)列举的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
(4)省略号前后一般不能再加点号,但后面可以加标号。
[例9] 下列各项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众多古树虽已是数百岁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装点得古色古香,生机盎然。
A.多年以后,他还能回忆起第一次读到《墓碣文》时的震撼:“……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B.人家帮助了他,他却反咬一口,这种做法实在令人……
C.唐代文坛曾有许多惊才绝艳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D.“好久不见,你还好吧?”“……”顾然猛然见到暗恋多年的姑娘,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解析:选C。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引文的省略。B项,表示语意未尽。C项,表示列举的省略。D项,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故选C。
书名号表示出版物(书籍、篇章、报刊等)的名称,也可以表示法律、法规、方案的名称,还可以表示文化产品的名称(电影名、电视剧名、歌曲名、乐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画名、书法名、戏曲名、曲艺名、杂技名、刺绣名、特种邮票名、剪纸名等)。但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考试名、证件名、会议名等不能用书名号。当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例10] 下列各句中,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B.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C.《读〈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探讨、鉴赏的文学评论。
D.本文节选自12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国际锐评《背靠祖国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解析:选B。考试名不可用书名号。
【跟踪训练】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高考临近,儿子经常独自坐着沉思。[甲]我问他在想什么?[乙]他回答说:“在“三位一体”的招生报考大战中,不少同学已经在弯道中“取直”超越了我。我觉得好无助。”[丙]我便告诉他:诚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能打隧洞,不是所有的河都要架高桥,但是当命运之神没有及时垂下救生的舷梯时,要坚守希望,不要气馁,用自己的“心”——诚实、睿智、坚忍……等去面对。[丁]或忍受不幸,无奈滑行;或抓住机遇,加速拐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的大团圆结局,大体有如下几种:有情人终成眷属,如《连城》;斯人已去,情韵犹存,如《小翠》;斯人已去,后嗣发达,如《侠女》。
B.究竟是什么导致三星堆都城被废弃?是文化创新?还是政局变化?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C.母亲故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孤独的他常常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想到母亲。
D.“一年绿、二年荒、三年还是老模样”,这种情形就是许多沙漠化地区在绿化之后的真实写照。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越来越发现,体育精神、演讲能力、爱的能力、容错能力、领导能力、规划能力……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B.衡量黄金周的“含金量”,究竟是以商场、景区和餐饮企业挣了多少钱为标准?还是以老百姓的出行感觉为标准?
C.对新建火电厂,规定严格的污染物排限值,对现有火电厂,设置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给企业一定时间进行机组改造。
D.虽然“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但城市对农村人口,特别是“二代农民工”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规律。
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回望客家人迁川,这幅画面是多么令人震撼:络绎不绝的客家人扶老携幼、肩挑背扛,把对故土的依恋深深折叠进心底,把对前路的不安与恐惧踩在脚下,怀揣对天府之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过高山和云雾,涉过激流与险滩,披星戴月,用汗水和期盼铺出了一条5 000 公里的新生活之路。
A.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B.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C.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山峡谷风光,特色骡马道、高山索道等别具一格的交通方式,土豆、核桃、花椒等一系列高山作物……古路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大量旅客前来观光、购物和探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都在《古路之路》中得到生动展现。
A.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C.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这些现象可曾引起过你的注意?
D.顾颉刚主动和邻座的同龄人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先读原文,初步掌握全段话的意思和各句间的关系,再仔细观察各画线处的标点符号,进行准确判断。A项,问号改为逗号。B项,“三位一体”和“取直”要用单引号。C项,“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
2解析:选A。B项,“是……还是……”是选择问句,选项中的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人在一天中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是对“黄昏”的说明,前面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其后也可加破折号。D项,“一年绿、二年荒、三年还是老模样”是句子的并列,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3解析:选A。B项,“还是”前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排限值”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居大不易”后面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4解析:选C。原文中的冒号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这幅画面”后面,表示解释或说明。A.提起下文,冒号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B.用于总说性话语“三大原则”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C.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结果”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D.表示总结上文。故选C。
5解析:选C。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B.省略号表示说话的中断;C.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D.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