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教案】语文一轮 语言文字运用 仿用句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7【教案】语文一轮 语言文字运用 仿用句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4 19: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任务六 仿用句式
——彩笔雕章知几首,可人标韵无新旧
“仿用句式”,即根据题目要求,依照特定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或几句话。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并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其中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是考查热点。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此类题型在高考出现过,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考查的是根据材料仿写,以家国情怀为内核,选材时代感强,在一轮复习中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无论哪种仿写题型,句式仿写的方法基本是相通的,仿写的最高境界是“形神毕肖”。为达到这一目的,大家要掌握以下技巧,避免失误。
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看,仿用句式一般不是仅就句式的特点设题,而是与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联合起来考查。常见的仿写形式有:给定材料式仿写、自选话题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和拟写对联。
1.给定材料式仿写
给定材料式仿写,即题目除了给出例句,还会给出考生答题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利用所给材料,完成对示例的仿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仿写的难度。审题时,考生必须认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弄清所给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要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式组织材料,使所写句子与例句形、神高度统一。
[例1] (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②巧分材料词句。将材料中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自选话题式仿写
给定一则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话题不确定,可自由发挥,按照例句句式进行仿写。
[例2] (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                                    
                                    
                                    
解析: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解答时需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可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3.命题式仿写
设定一则语言材料作为例句,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仿写。
[例3] 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
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 后人跟随前人走
北: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
4.嵌入式仿写
所写句子夹在已提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与前面或后面的句式相同。
[例4] 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相关,句式基本一致。
1978年年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40多年来,中国人民探索新路、发展经济,坚持对内改革,自力更生,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画线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即“中国人民……,坚持……,……”;其次要把握所写句子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分析可知,所写句子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通过不断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画线句子主要写的是“对内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所以仿写后面两个句子时,可以写“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答案:(示例)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坚持对外开放,互通共享,使中国成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中国人民重视合作、惠及全球,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助世界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5.续写式仿写
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语意完整的文字。
[例5]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解析:解答本题既要做到形似,也就是运用顶真的修辞,又要兼顾神似,即树、叶、花、花香的关系。
答案:(示例1)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示例2)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示例3)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6.对联式仿写
拟写或重组对联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写句子难度要高。
[例6] 疫情期间有人作了一副对联,其中一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对此联进行调整,并确定上下联。
未打乱一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已打乱一联:持妙术、临险境、白衣、悬壶济世、怀仁心、显大爱
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
下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例7]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为根据其内容所拟的上联补写出下联。
习近平主席认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他曾对当代年轻人提出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也提出过“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诀”。“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
上联:激扬少年时,勤学修德,起于三寸之坎
下联:                                    
答案:(示例)无悔青春日,明辨笃实,以就万仞之深
拟写对联“五注意”
1.字数相等,词不重复
对联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可达几百字,短的则只有一两个字。但不论长短,同一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应做到对应位置的字词不重复。
2.结构相同,句式一致
对联中上下联的结构、句式应完全一致。比如杭州云栖寺的对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3.词性相对,短语相应
对联上下联相应的地方的词、短语要对应,从词性的角度分析,词性要一致,比如名词对应名词,并列短语对应并列短语等。比如:“吹笛闻梅落;登楼待鹤归。”从词性的角度看,“吹”与“登”,“闻”与“待”,“落”与“归”动词相对;“笛”与“楼”,“梅”与“鹤”名词相对。
4.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要注意对联的平仄规律,与律诗要求基本相同,一般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这一点虽然不做过高要求,但也要了解,特别是对联排序题,要知道“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现代汉语四声,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5.内容相关,情感一致
上联和下联表达的主要内容应基本一致,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形,也存在某种联系,并且表达的情感也要一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