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章末检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B.机体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就不同
D.有丝分裂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2022·淮安高一期末)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3.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5.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染色质形态,②③④为染色体形态
B.染色体的变化按照细胞周期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②
C.①②均为 1 条染色体,③④均为两条染色体
D.①④均有染色单体,②③均无染色单体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动物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错误的是( )
7.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体积比1∶1配制而成的
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8.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B.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C.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D.细胞质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9.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年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对以上重组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前者不分裂而后者分裂旺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质更大
B.老年人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可能比年轻人的更短
C.老年人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可能影响了分裂所需的物质准备
D.后者分裂旺盛是因为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年轻人的细胞核
10.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衰老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其核糖体、线粒体的数量相对要多
B.胚胎期可发生细胞分裂、分化,不发生细胞衰老、死亡
C.细胞衰老的机制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蛋白质、磷脂等导致细胞质膜通透性增大
D.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导致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1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戊过程
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
12.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项研究为许多恶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
13.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⑤⑥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B.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与①相比,②的相对表面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14.端粒是位于核DNA两端的由多个重复的DNA序列组成的DNA片段,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就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使细胞走向凋亡。端粒酶可以使缩短的端粒复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断裂的端粒被彻底水解后形成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的碱基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寿命短的原因是其DNA上端粒消耗完了
C.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能分裂的次数,受精卵端粒通常最长
D.衰老的细胞端粒会随细胞分裂加速减少,并最终启动凋亡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16.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区域不能完全复制,端粒变长
B.生物进行各种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生物分子
C.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D.辐射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导致细胞产生自由基,从而使细胞衰老
18.研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发育过程中有131个细胞通过细胞凋亡被去除,成虫体内共有959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死亡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B.细胞凋亡是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正常代谢中断引起的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细胞
19.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和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B.细胞形成①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经历②过程后细胞质膜流动性下降
D.②细胞会出现体积减小的现象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7分)
20.(14分)图甲是某植物细胞分裂间期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图乙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丙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甲中四图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细胞①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条。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图甲中③在细胞板周围聚集着许多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属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这些小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b段核DNA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填字母)段所示的时期。
(4)图丙中的a、b、c分别可以代表细胞中三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B.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
C.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D.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
21.(16分)利用小麦、大麦为材料,在25 ℃恒温条件下培养并观察其根尖细胞分裂周期、分裂期及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占分裂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种类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分裂期(h) 细胞周期(h)
小麦 67.30 10.20 9.10 13.40 1.2 14.0
大麦 65.10 12.10 9.30 13.50 1.0 10.4
(1)制作根尖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取材→解离→__________→染色→压片,染色时可选择的染色试剂为__________(填字母)。
a.苯酚品红溶液
b.苏丹Ⅲ染色液
c.斐林试剂
(2)下图中①②③④区间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实验中选取__________(填序号)部位观察,统计各时期细胞数并计算;为减少实验误差,需选取多个根尖及视野进行计数,再__________。
(3)利用高倍镜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时,应选择具有_________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据表分析,相同视野下两种植物根尖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相对较多的是__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小麦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曲线。
(5)实验人员认为“相对于小麦而言,大麦的根尖细胞更适宜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据表分析其最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观察到分裂期细胞。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稳定性。
22.(14分)细胞自噬就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细胞通过自噬可以重复利用有用的物质,确保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下图表示一种常见的细胞自噬过程,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在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分解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细胞自噬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细胞生存。细胞自噬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图示过程显示了细胞内的不同生物膜在____________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__________。
(4)酵母菌细胞的液泡和动物细胞中溶酶体的作用相似,科学家以突变型酵母菌(液泡内缺乏降解酶)和普通型酵母菌为材料,研究液泡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其中以__________型酵母菌作为实验组,__________型酵母菌作为对照组,两组酵母菌同时进行饥饿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____型酵母菌细胞中会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在液泡的现象。据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3.(13分)图1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图2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③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图2中细胞按照正确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参与图2中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5)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第四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章末检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B.机体所有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就不同
D.有丝分裂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答案 A
解析 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A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可能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D错误。
2.(2022·淮安高一期末)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答案 A
解析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B错误;细胞板出现在末期,纺锤体出现在前期,C错误;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错误。
3.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答案 B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这里DNA指的是细胞核中的DNA,而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属于细胞质遗传物质,是随机分配的,并不是平均分配,核糖体RNA位于细胞质中,也不是平均分配。
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 C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染色体已经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核DNA含量增加一倍,染色体数不变,但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析题意可知,复制后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Q,推知未复制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Q/2。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完全相同,故选C。
5.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染色质形态,②③④为染色体形态
B.染色体的变化按照细胞周期排列顺序为①④③②
C.①②均为 1 条染色体,③④均为两条染色体
D.①④均有染色单体,②③均无染色单体
答案 C
解析 ①②④均为1条染色体,③为两条染色体,C错误。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动物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细胞板出现在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不会出现。
7.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体积比1∶1配制而成的
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答案 C
解析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胞都已被杀死,故不能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错误。
8.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B.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C.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D.细胞质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答案 C
解析 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代谢速率减慢,C错误。
9.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年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对以上重组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前者不分裂而后者分裂旺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质更大
B.老年人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可能比年轻人的更短
C.老年人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可能影响了分裂所需的物质准备
D.后者分裂旺盛是因为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年轻人的细胞核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的实验,两组进行了相互对照,可以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比细胞质更大,A正确;根据端粒学说,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会不断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无法继续分裂从而导致细胞衰老死亡,所以推测老年人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可能比年轻人的更短,B正确;衰老细胞中的染色质固缩,影响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了分裂所需的物质准备,C正确;后者重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除了来自年轻人的细胞核以外还有部分来自老年人的细胞质,D错误。
10.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衰老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其核糖体、线粒体的数量相对要多
B.胚胎期可发生细胞分裂、分化,不发生细胞衰老、死亡
C.细胞衰老的机制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蛋白质、磷脂等导致细胞质膜通透性增大
D.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导致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 A
解析 细胞癌变后,能无限增殖,细胞不断分裂,代谢旺盛,细胞内核糖体数量增加,需要消耗的能量多,其线粒体的数量也增加,A正确;胚胎期可发生细胞分裂、分化,也发生细胞衰老、死亡,如人的手的形成,B错误;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分子,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自由基攻击磷脂,造成生物膜损伤,但并不是导致细胞质膜通透性增大,C错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D错误。
11.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戊过程
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
答案 A
解析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丁过程,B错误;丁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戊(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多为细胞在强烈的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受到严重损伤,引起自身死亡的过程,C错误;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12.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项研究为许多恶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
答案 A
解析 微型人脑在培养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衰老等过程,即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B错误;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凋亡时遗传物质不会变化,C错误;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的不正常死亡,不属于基因的程序性死亡,D错误。
13.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⑤⑥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B.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与①相比,②的相对表面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答案 A
解析 ⑤⑥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A正确;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B错误;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所以与①相比,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弱,C错误;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即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以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D错误。
14.端粒是位于核DNA两端的由多个重复的DNA序列组成的DNA片段,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就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使细胞走向凋亡。端粒酶可以使缩短的端粒复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断裂的端粒被彻底水解后形成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的碱基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寿命短的原因是其DNA上端粒消耗完了
C.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能分裂的次数,受精卵端粒通常最长
D.衰老的细胞端粒会随细胞分裂加速减少,并最终启动凋亡程序
答案 C
解析 端粒是DNA片段,断裂的端粒被彻底水解后形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的碱基,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DNA,B错误;据题干可知,端粒的长度与细胞能分裂的次数相关,受精卵端粒通常最长,能分裂的次数最多,C正确;衰老的细胞不分裂,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 ABD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
16.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答案 ABC
解析 乙组细胞的DNA含量为2c~4c,说明该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丙组包括G2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其中后期、末期的细胞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即丙组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D错误。
17.下列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区域不能完全复制,端粒变长
B.生物进行各种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生物分子
C.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D.辐射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导致细胞产生自由基,从而使细胞衰老
答案 BCD
解析 生物进行各种氧化反应过程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辐射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导致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细胞内各种具有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从而使细胞衰老,B、D正确;端粒受损会使正常基因的DNA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18.研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发育过程中有131个细胞通过细胞凋亡被去除,成虫体内共有959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死亡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B.细胞凋亡是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正常代谢中断引起的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细胞
答案 AD
解析 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正常代谢中断引起的,B错误;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生物体是有利的,C错误。
19.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和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B.细胞形成①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经历②过程后细胞质膜流动性下降
D.②细胞会出现体积减小的现象
答案 ACD
解析 ②过程为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A正确;细胞形成①的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②过程为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代谢减慢、细胞质膜的流动性降低,C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7分)
20.(14分)图甲是某植物细胞分裂间期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图乙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丙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图甲中四图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细胞①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条。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图甲中③在细胞板周围聚集着许多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属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这些小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b段核DNA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填字母)段所示的时期。
(4)图丙中的a、b、c分别可以代表细胞中三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B.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
C.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D.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
答案 (1)②→④→①→③ 12 (2)高尔基体 纤维素和果胶 (3)DNA 复制(染色质复制) cd或ij(写出一个即可) (4)A
解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后期、间期、末期、中期,因此一个细胞周期①、②、③、④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细胞①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染色体数为12条。(2)图甲中,细胞③所在时期为末期,在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这些小囊泡属于高尔基体;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这些小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和果胶。(3)图乙中,ab、gh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导致核DNA加倍,图乙中cd或ij段所示的时期即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根据分析,图丙中的a、b、c分别可以代表细胞中三种物质,其顺序依次是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综上所述,A正确。
21.(16分)利用小麦、大麦为材料,在25 ℃恒温条件下培养并观察其根尖细胞分裂周期、分裂期及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占分裂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种类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分裂期(h) 细胞周期(h)
小麦 67.30 10.20 9.10 13.40 1.2 14.0
大麦 65.10 12.10 9.30 13.50 1.0 10.4
(1)制作根尖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取材→解离→__________→染色→压片,染色时可选择的染色试剂为__________(填字母)。
a.苯酚品红溶液
b.苏丹Ⅲ染色液
c.斐林试剂
(2)下图中①②③④区间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实验中选取__________(填序号)部位观察,统计各时期细胞数并计算;为减少实验误差,需选取多个根尖及视野进行计数,再__________。
(3)利用高倍镜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时,应选择具有_________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据表分析,相同视野下两种植物根尖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相对较多的是__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小麦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曲线。
(5)实验人员认为“相对于小麦而言,大麦的根尖细胞更适宜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据表分析其最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观察到分裂期细胞。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稳定性。
答案 (1)漂洗 a (2)③ 求平均值 (3)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 大麦 (4)如图所示
(5)大麦根尖细胞周期较短,分裂期相对比例较高 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
解析 (1)制作根尖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可被苯酚品红溶液染色。(2)由于分生区的细胞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应选择③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实验时需选取多个根尖及视野以进行多次计数,求平均值,从而减少实验误差。(3)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比较清晰,数目最稳定,因此利用高倍镜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时,应选择具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所占比例可用该时期的时长与细胞周期时长的比值表示,小麦中期细胞数所占比例为10.20%×1.2÷14.0×100%≈0.87%,大麦中期细胞数所占比例为12.10%×1.0÷10.4×100%≈1.16%,由于大麦中期细胞数所占比例大于小麦,因此相同视野下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相对较多的是大麦。(4)小麦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而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由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变为含有两个DNA分子。(5)据表格数据可知,大麦根尖细胞周期较短,分裂期相对比例较高,便于观察到细胞分裂图像,因此相对小麦而言,大麦的根尖细胞更适宜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间期的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分裂期的平均分配,保证亲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一致性。
22.(14分)细胞自噬就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细胞通过自噬可以重复利用有用的物质,确保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下图表示一种常见的细胞自噬过程,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在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分解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细胞自噬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细胞生存。细胞自噬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图示过程显示了细胞内的不同生物膜在____________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__________。
(4)酵母菌细胞的液泡和动物细胞中溶酶体的作用相似,科学家以突变型酵母菌(液泡内缺乏降解酶)和普通型酵母菌为材料,研究液泡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其中以__________型酵母菌作为实验组,__________型酵母菌作为对照组,两组酵母菌同时进行饥饿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____型酵母菌细胞中会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在液泡的现象。据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答案 (1)多种水解酶 在细胞内被利用或排出细胞外 (2)有利于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3)结构和功能 协调配合 (4)突变 普通 突变 增强
解析 (1)细胞自噬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分解产物中有用的留下,无用的排出,则去向为在细胞内被利用或排出细胞外。(2)一般来说,细胞自噬降解的是衰老的或受损的结构,对生物细胞而言,有利于细胞生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4)对照组是在自然状态下,未经处理的组,故以突变型为实验组,普通型为对照组,突变型无法自噬,故一段时间后突变型酵母菌细胞会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在液泡的现象。当环境中营养缺乏时,受损或衰老的结构会增多,故自噬作用会增强。
23.(13分)图1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图2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③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图2中细胞按照正确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参与图2中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5)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 (1)细胞分化 (2)乙→甲→丁→丙 (3)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4)甲、乙 (5)0
解析 (1)③过程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分化。(2)根据图2分析可知,甲处于中期、乙处于前期、丙处于末期、丁处于后期,所以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丁→丙。(3)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相等,即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所以对应甲、乙。(5)人的神经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染色质不会螺旋化(凝缩)形成染色体,所以高倍镜下不会观察到人的神经细胞中有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