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1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1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4 20: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使用化学药品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药品对应的警示标志正确的是(  )
A.INCLUDEPICTURE"C8.tif" INCLUDEPICTURE "C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8.tif" \* MERGEFORMAT 酒精 B.INCLUDEPICTURE"C9.tif" INCLUDEPICTURE "C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9.tif" \* MERGEFORMAT 汽油
C.INCLUDEPICTURE"C10.tif" INCLUDEPICTURE "C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0.tif" \* MERGEFORMAT 浓硫酸 D.INCLUDEPICTURE"C11.tif" INCLUDEPICTURE "C1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1.tif" \* MERGEFORMAT 浓硝酸
2.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
③浓碱液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
A.仅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③
C.仅①② D.①②③④⑤
3.乙醚是一种吸入性麻醉剂,熔点为-116.3 ℃,沸点为34.6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要从乙醇与乙醚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醚,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INCLUDEPICTURE"C12.tif" INCLUDEPICTURE "C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2.tif" \* MERGEFORMAT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B.过滤操作时,应将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
C.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
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①分离乙醇和水 ②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③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 ④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INCLUDEPICTURE"C13.tif" INCLUDEPICTURE "C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C14.tif" INCLUDEPICTURE "C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C15.tif" INCLUDEPICTURE "C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C16.tif" INCLUDEPICTURE "C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6.tif" \* MERGEFORMAT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已知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两种气体,对下列物质进行提纯时所需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提纯所需试剂或方法
A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过滤
B 硝酸钾 氯化钠 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C 丁醇(沸点117.5 ℃) 乙醚(沸点34.6 ℃) 蒸发
D 液溴(Br2) 水 四氯化碳,萃取、分液、蒸馏
7.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溶液、盐酸和K2CO3溶液。三种试剂,按下图步骤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质是Ba(OH)2溶液,为了除尽Mg2+和SO
B.B物质是碳酸钠溶液,为了除尽过量的Ba2+
C.C物质是稀盐酸 ,除去过量的CO
D.为了除去过量的稀盐酸,加热煮沸
8.下列溶液中离子检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可能含有CO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一定含有SO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一定含有Cl-
D.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一定含有Ba2+
9.下列装置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溶液:托盘天平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B.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稀释
C.称取2.0 g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D.洗净的容量瓶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
10.某溶液中含有Na+、Cl-、K+、SO四种离子,测得溶液中Na+、K+和S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和1 mol·L-1,则溶液中c(Cl-)为(  )
A.2 mol·L-1 B.0.5 mol·L-1
C.1.5 mol·L-1 D.1 mol·L-1
11.实验室用36.5%、密度为1.20 g·cm-3的浓盐酸配制80 mL 0.8 mol·L-1的盐酸溶液,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注入烧杯中加水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
②用适量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里。
③将稀释后的盐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里。
④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⑤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⑥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⑦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④①②③⑤⑦⑥
B.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
C.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是可选择100 mL的量筒
D.将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后移入容量瓶时,必须冷却后方可移液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2和 CO2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6.02×1023
C.欲配制1 L 1.000 mol·L-1的 NaCl 溶液,可将 58.50 g NaCl 溶于1 L水中
D.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二、非选择题(共3题)
13.某0.2 L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中含有KCl、K2SO4、NH4Cl三种溶质,测得该营养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柱状图如图甲所示。
INCLUDEPICTURE"C17.tif" INCLUDEPICTURE "C1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7.tif" \* MERGEFORMAT
(1)该营养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含有KCl的质量为________。
(2)该营养液中NH4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若NH不参与其他任何反应,将该营养液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NH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V1=________,V2=________。
14.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是K2CO3,还有少量KCl和K2SO4)。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
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__;④蒸发浓缩;⑤冷却结晶。
(2)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_。
(3)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__。
(4)在②、③、④步操作时,要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5)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三支试管中。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取清液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1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环境消毒是极其关键的,常常喷洒“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为NaClO。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 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 g/cm3
(1)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__ mol·L-1。(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此消毒液。
①配制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________。
②关于配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INCLUDEPICTURE"C18.tif" INCLUDEPICTURE "C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8.tif" \* MERGEFORMAT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C.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D.按如图所示转移烧杯中的溶液,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E.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可能导致结果偏高
F.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可能导致结果偏高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阶段重点突破练(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使用化学药品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药品对应的警示标志正确的是(  )
A.INCLUDEPICTURE"C8.tif" INCLUDEPICTURE "C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8.tif" \* MERGEFORMAT 酒精 B.INCLUDEPICTURE"C9.tif" INCLUDEPICTURE "C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9.tif" \* MERGEFORMAT 汽油
C.INCLUDEPICTURE"C10.tif" INCLUDEPICTURE "C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0.tif" \* MERGEFORMAT 浓硫酸 D.INCLUDEPICTURE"C11.tif" INCLUDEPICTURE "C1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1.tif" \* MERGEFORMAT 浓硝酸
解析 A.酒精是易燃液体,不是易燃气体,A标志错误;B.汽油是易燃液体,不是爆炸品,B标志错误;C.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C标志正确;D.浓硝酸有腐蚀性,没有剧毒,不是剧毒品,为腐蚀品,D标志错误。
答案 C
2.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
③浓碱液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
A.仅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③
C.仅①②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可燃性气体中若混有氧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①正确;氢气还原氧化铜开始时要先通氢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若先加热再通氢气会引起爆炸,②正确;浓碱液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③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以防止液体溅出,④正确;装满酒精的酒精灯容易溢出酒精,点燃后可能会引起火灾,⑤错误。
答案 A
3.乙醚是一种吸入性麻醉剂,熔点为-116.3 ℃,沸点为34.6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要从乙醇与乙醚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醚,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INCLUDEPICTURE"C12.tif" INCLUDEPICTURE "C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2.tif" \* MERGEFORMAT
解析 乙醇与乙醚是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使用分馏方法分离,分馏所需的仪器有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等。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B.过滤操作时,应将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
C.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
解析 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错误;三层滤纸一侧较厚,不易捣破,则将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故B正确;蒸发时不能蒸干,利用余热加热,则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C错误;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D错误。
答案 B
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①分离乙醇和水 ②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③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 ④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INCLUDEPICTURE"C13.tif" INCLUDEPICTURE "C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C14.tif" INCLUDEPICTURE "C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C15.tif" INCLUDEPICTURE "C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C16.tif" INCLUDEPICTURE "C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6.tif" \* MERGEFORMAT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分液,①错误;利用蒸馏法可以制备蒸馏水,②正确;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可以用蒸发,③正确;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④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
6.已知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两种气体,对下列物质进行提纯时所需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提纯所需试剂或方法
A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过滤
B 硝酸钾 氯化钠 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C 丁醇(沸点117.5 ℃) 乙醚(沸点34.6 ℃) 蒸发
D 液溴(Br2) 水 四氯化碳,萃取、分液、蒸馏
解析 加入过量的铁粉会与杂质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出铜和剩余的铁;A项正确,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杂质氯化钠,B项正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一般使用蒸馏法, C项错误;液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溴水中的水,D项正确。
答案 C
7.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溶液、盐酸和K2CO3溶液。三种试剂,按下图步骤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质是Ba(OH)2溶液,为了除尽Mg2+和SO
B.B物质是碳酸钠溶液,为了除尽过量的Ba2+
C.C物质是稀盐酸 ,除去过量的CO
D.为了除去过量的稀盐酸,加热煮沸
解析 因为过量的Ba2+需要利用CO去除,所以A物质是Ba(OH)2溶液,OH-除尽Mg2+、Ba2+除尽SO,A正确;若B物质是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尽过量的Ba2+,但引入了Na+,所以B物质应为碳酸钾,B错误;因为加入的碳酸钾过量,溶液中混入了过量的CO,所以C物质是稀盐酸,C正确;过量的稀盐酸,去除掉CO,但过量盐酸也需要去除,可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让HCl挥发,D正确。
答案 B
8.下列溶液中离子检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可能含有CO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一定含有SO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一定含有Cl-
D.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一定含有Ba2+
解析 A项,原溶液中含有CO、HCO均会出现题述现象;B项,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或Ag+;C项,含Cl-、CO等的溶液均可与AgNO3溶液中的Ag+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项,含Ca2+、Ba2+、Mg2+的溶液均可与Na2CO3溶液中的CO反应生成能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答案 A
9.下列装置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的KMnO4溶液:托盘天平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B.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稀释
C.称取2.0 g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D.洗净的容量瓶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
解析 溶解的过程应该在烧杯中进行,充分溶解冷却到室温后,然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并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故A错误;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的稀释过程,应该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B错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取NaOH固体时,应该将药品放在小烧杯中,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故C错误;容量瓶属于精量器,洗净的容量瓶不需要烘干,加热会影响容量瓶的精确度,故D正确。
答案 D
10.某溶液中含有Na+、Cl-、K+、SO四种离子,测得溶液中Na+、K+和S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和1 mol·L-1,则溶液中c(Cl-)为(  )
A.2 mol·L-1 B.0.5 mol·L-1
C.1.5 mol·L-1 D.1 mol·L-1
解析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则有2 mol·L-1×1+2 mol·L-1×1=1 mol·L-1×2+c(Cl-)×1,得c(Cl-)=2 mol·L-1。
答案 A
11.实验室用36.5%、密度为1.20 g·cm-3的浓盐酸配制80 mL 0.8 mol·L-1的盐酸溶液,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注入烧杯中加水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
②用适量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里。
③将稀释后的盐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里。
④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⑤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⑥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⑦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④①②③⑤⑦⑥
B.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
C.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是可选择100 mL的量筒
D.将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后移入容量瓶时,必须冷却后方可移液
解析 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①③②⑤⑦⑥,故A错误;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不能用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水吸出,否则配制浓度偏小,故B错误;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0 g·cm-3的浓盐酸的浓度为: mol/L=12 mol/L,配制0.10 moL·L-1的稀盐酸500 mL,需要该浓盐酸的体积为:≈0.0 042 L=4.2 mL,应该选用5 mL的量筒,故C错误;将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后移入容量瓶时,必须冷却后方可移液,故D正确。
答案 D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2和 CO2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6.02×1023
C.欲配制1 L 1.000 mol·L-1的 NaCl 溶液,可将 58.50 g NaCl 溶于1 L水中
D.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NaCl由阴、阳离子构成,不含有NaCl 分子,A不正确;标准状况下,11.2 L SO2和11.2 L CO2中含氧原子数目都为6.02×1023,所以11.2 L混合气体中也应含6.02×1023个氧原子,B正确;1 L 1.000 mol·L-1的 NaCl 溶液的体积为1 L,将 58.50 g NaCl 溶于1 L水中,所配溶液的体积不是1 L,C不正确;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加水稀释,溶液的密度减小,所以由10 mL稀释至100 mL时,H2SO4的质量分数不是9.8%,D不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题)
13.某0.2 L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中含有KCl、K2SO4、NH4Cl三种溶质,测得该营养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柱状图如图甲所示。
INCLUDEPICTURE"C17.tif" INCLUDEPICTURE "C1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7.tif" \* MERGEFORMAT
(1)该营养液中K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含有KCl的质量为________。
(2)该营养液中NH4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若NH不参与其他任何反应,将该营养液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NH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V1=________,V2=________。
解析 根据柱状图可知,K+、SO、Cl-的浓度分别是9.0 mol·L-1、4.0 mol·L-1、9.0 mol·L-1,其物质的量分别是1.8 mol、0.8 mol、1.8 mol。(1)由于营养液中只有K2SO4能提供SO,所以SO的浓度即为K2SO4的浓度。K2SO4中含有1.6 mol K+,则KCl中含有0.2 mol K+,即KCl为0.2 mol,质量为14.9 g。(2)根据氯原子守恒有c(Cl-)=c(KCl)+c(NH4Cl),则c(NH4Cl)=c(Cl-)-c(KCl)=8.0 mol·L-1,则c(NH)=8.0 mol·L-1,NH的物质的量为1.6 mol。(3)由以上分析可知V1=0.2;根据c(浓)·V(浓)=c(稀)·V(稀)可求出V2=1.0。
答案 (1)4.0 14.9 g (2)1.6 mol (3)0.2 1.0
14.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是K2CO3,还有少量KCl和K2SO4)。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
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__;④蒸发浓缩;⑤冷却结晶。
(2)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_。
(3)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__。
(4)在②、③、④步操作时,要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5)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三支试管中。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取清液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离子。
解析 (1)草木灰中的钾盐可以溶于水中形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获得钾盐的水溶液,将所得的水溶液蒸发结晶可以获得钾盐的固体,所以实验步骤为: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过滤;④蒸发浓缩;⑤冷却结晶,最后过滤、洗涤,得到产品;(2)在过滤时,滤液可能还是浑浊的,需要重新再次过滤,直到溶液澄清为止;(3)步骤为蒸发操作,蒸发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溶液受热均匀,避免液体局部受热导致液体飞溅,发生危险;(4)②、③、④步操作分别为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5)①碳酸根离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生成说明有CO;②向原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排除了其它阴离子的干扰,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有SO离子;③向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排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
答案 (1)过滤 (2)滤液仍浑浊 (3)液体飞溅 (4)玻璃棒 (5)①气泡 CO ②白色沉淀 SO ③白色沉淀 Cl-
1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环境消毒是极其关键的,常常喷洒“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为NaClO。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 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 g/cm3
(1)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__ mol·L-1。(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此消毒液。
①配制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________。
②关于配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INCLUDEPICTURE"C18.tif" INCLUDEPICTURE "C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18.tif" \* MERGEFORMAT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C.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D.按如图所示转移烧杯中的溶液,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E.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可能导致结果偏高
F.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可能导致结果偏高
解析 (1)根据c== mol·L-1=4.0 mol·L-1;某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可知,稀释后的溶液中c(Na+)=0.04 mol·L-1;
(2)①配制480 mL此消毒液,需要使用500 mL容量瓶;配制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500 mL容量瓶;
②根据c= 进行分析,A.容量瓶属于精量器,配制过程需要加水,因此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用于溶液配制,不能烘干,故A错误;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会有损失,可导致所配溶液的偏低,故B正确;C.配制480 mL此消毒液,需要使用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因此需要NaClO固体的质量为0.5 L×4.0 mol/L×74.5 g/mol=149.0 g,故C错误;D.按如图所示转移烧杯中的溶液,容量瓶刻度线上方有残留溶液,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E.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E正确;F.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导致溶质的量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F错误;故选BE;
答案 (1)0.04 (2)①500 mL容量瓶 ②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