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4 23: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2.中国远古时期在黄河流域流传着“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人们对炎黄的崇拜 B.天然火被广泛应用
C.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D.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3.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  )
A.一大群人呐喊着在追逐一只野兽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
C.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晚上燃着火堆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他们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A.能够使用火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能够种植水稻 D.懂得交换物品
5.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6.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下列哪一现象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
A.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B.聚落的发展
C.城市的出现 D.磨制石器的发展
7.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 )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织制衣 ③烧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9.中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观察《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可知中华文明 (  )
A.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B.在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种植小麦
C.最早诞生于长江流域余姚河姆渡 D.早期先民均居住于半地穴式房屋
10.“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黄帝 B.孔子 C.大禹 D.仓颉
11.“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  )
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
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
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
12.根据中国古老的传说,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
A.隶首—制作音律 B.仓颉—发明算盘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创造文字
13.“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14.暑假期间,小明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  )
A.山西 B.陕西 C.北京 D.云南
15.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以及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  )
A.多元一体 B.由西方传来
C.单一起源 D.没有连续性
二、非选择题(55分)
16.我国古人类的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四处古人类遗址,请分别写出C、D它们代表的名字。它们分属哪一大河流域?(4分)
(2)在图中四处古人类遗址中,哪些属于原始农耕时期?它们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相同点?(6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按时间先后排列四处古人类遗址。(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为170米?(2分)
(2)观察材料二,图一是哪一古人类?结合图片,分析他的外貌有什么特点。(2分)
(3)从图二、图三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
(4)下列是北京人制作的石器,试想象它们有什么用途?(2分)
A: 砍砸器 
B: 刮削器 
C: 尖状器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禹,通常被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禹父即治水无功的鲧,于帝尧的时代被起用,帝舜时被放逐。禹于舜时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继续其父未竟的事业。禹受命治水,他发奋治好水患。禹这个人聪慧机敏,勤恳踏实,言行一致,又能身为表率。他走遍天下,“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撵是一种登山用具,置于盾下,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踏勘水情地势,规划治水大计。禹治洪水采用的方法,大约是接受其父失败的教训,以疏导为主。如孟子所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不是用人力去与大自然对抗,而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给洪水找出路。
请回答:
(1)禹生活在什么时期?(3分)
(2)通过材料的介绍,请你说一说他是用什么办法治水成功的。 (3分)
(3)通过材料,你总结一下他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4)禹治水成功,给你哪些启示?(可从治水成功的原因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角度去思考作答)(3分)
(5)直至今天,水旱灾害仍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作为青少年,应如何保护大自然?(3分)
19.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目前已确认的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原始人类?他们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4分)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请你写出距今70万﹣20万年时,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在距今3万年时,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被命名为什么?(4分)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种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是什么?(4分)
(4)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由此,海内外华人经常以什么自称?(4分)
答案
1-5BDCAA 6-10CABAA 11-15CCBCA
16、(1)C:河姆渡人遗址,属于长江流域 D:半坡人遗址,属于黄河流域
(2)C处的河姆渡人遗址和D处的半坡人遗址。特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B—A—C—D。
17、(1)因为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火,会制作工具,以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4)A: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材和制造狩猎用的木棒;B:刮削器,割剥兽皮,刮削木棒;C:尖状器,挖掘植物的根茎。
(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 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 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 可靠的证据。
18、(1)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
(2)他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办法治服了洪水。
(3)他勤恳踏实,与群众同甘共苦,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还有创新的思想等。
(4)解决问题要有创新思想,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坚强的毅力等。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5)我们要节约资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
24、(1)元谋人;云南元谋。
(2)北京人;山顶洞人。
(3)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
(4)黄帝和炎帝;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