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应用文规范:演讲稿+备考主题:人生体悟
【结构图解】
【佳作印证】
携手世界,共创未来
——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2020·辽宁考生
尊敬的世界各国青年代表: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国的青年代表魏来,很荣幸能够代表中国青年在此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携手世界,共创未来”。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和你们以及场外的亿万青年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是这个世界里的“未来人”。未来的世界是青年的世界,未来世界的发展要看我们青年的发展。青年应该同气连枝,携手世界,共创未来!(1)
携手世界,共创健康的未来。2020年,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很多人因感染病毒而失去生命。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我们都是受害者。只有携起手来,共同抗疫,才能渡过难关。中国人积极行动起来,全民抗疫,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制定防疫措施,研制核酸检测试剂盒,最终有效地控制住本国疫情。在中国努力抗疫时,国际社会向中国提供了抗疫物资,与中国患难与共;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投桃报李,也向发生疫情的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当意大利等国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明白,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疾病,只有携起手来应对,才能战胜它,进而创造健康的未来。
携手世界,共创和平的未来。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级压迫,没有战争,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这才是适合人类发展的环境。但是,个别国家依仗自身的发展优势和资源优势,歧视、压迫甚至欺凌弱小、落后的国家,造成部分地区局势紧张、矛盾加剧,影响了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这是霸权主义,是世界各国不愿意看到也不能容忍的。各国青年都要认真反思,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平的未来需要我们青年来携手共创。
携手世界,共创发展的未来。推动世界的发展,是青年人的责任。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国家发展落后,甚至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地球村的繁荣由世界各国的繁荣共同组成。要想让世界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青年要携起手来,勇于担当共创发展未来的责任。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研究人类的发展问题,力争使全人类共同发展起来。(2)
未来世界是一个无限大的舞台,这个舞台必须是健康、和平和发展的。世界各国青年是这个舞台的创造者,为了让人类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各国青年要牢记:携手世界,共创未来!(3)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分须知】
抢分三点
1.心中有听众。演讲必须清楚演讲的对象是谁,自己想让听众听到什么。这样,就需要旗帜鲜明地树立演讲中心,并紧紧围绕中心组织内容。
2.观点要鲜明,行文讲层次。演讲稿要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在演讲稿里要有清晰的表达。这显示着演讲者对问题的理性认知和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阐述,要条理清晰。
3.说理融情感。演讲稿要能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感奋,情绪为之激昂,热血为之沸腾,从而增强鼓动性。采用呼告、反问、祈使句式,增强演讲的鼓动性。
【备考理由】
素养要求 人生是个大概念。虽然中学生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但他们有着富有个性的内心世界,对人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通过写作让中学生展示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的体悟,让考生反思自己,让社会了解他们
高考关联 人生体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主题。考场上有关人生的话题是多样的,命题的范围也比较大。譬如2021年新高考卷Ⅱ作文题“写人与做人”,通过解析“人”字书写的一撇一捺,引导考生领悟做人的道理;2021年浙江卷作文题“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讨论人生中得到与失去的意义。再如2019年江苏卷作文题“五味调和,共存相生”强调个性与共性的关系、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作者”与“作品”引导考生思考应当怎样书写自己的生活,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让考生思考自我,规划人生
【主题素材】
[微素材]
1.读懂了淡定,才算读懂了人生。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2.不到最后一刻,千万别放弃。最后得到好东西,不是幸运,有时候,必须有前面的苦心经营,才有后面的偶然相遇。
——张小娴
3.当所有人都拿我当回事的时候,我不能太拿自己当回事。当所有人都不拿我当回事的时候,我一定得瞧得上自己。这就是淡定,这就是从容。
——《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
4.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象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就像钱的丝飞舞着。很多人在选择以钱为生命指标的时候,就是在作茧自缚的时候。
——毕淑敏
5.最忙的一天是“改天”,人人都说“改天有空聚”,但“改天”永远没空过。最远的一次是“下次”,人人都说“下次一定来”,但“下次”从没有来过。真正的疏远,总爱穿着热情的衣服。真正的热情,却常一身疏远的行头。有一种亲热如此疏远,比如:改天有空聚、下次一定来。
——苏芩
[活素材]
1.堪称“神作”的片子
在纪录片领域,有这么一部堪称“神作”的片子。豆瓣评分9.6,常年居于纪录片推荐榜榜首,中文译作《人生七年》,每隔七年更新一集。从1964年第一集《7 up》开播,到2019年最新一集《63 up》,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
为什么叫“人生七年”呢?因为在英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给我一个七岁的孩子,我可以看到他成年后的样子。)和我们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个意思。1964年,BBC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以此为切入点,挑选了14个7岁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这些孩子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上层社会。导演每七年对他们进行一次回访,倾听他们的梦想和生活,纪录这些人生故事的新篇章。
尽管导演的初衷是期望通过这部纪录片验证一个猜想:一个人出生的社会阶级,决定他的未来。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渐渐发现,社会地位固然是决定个体命运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影响、决定幸福感的唯一。并非人人都奢望物质的极大富足,有的时候,成就感和生活境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果说最终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大概就是:人生并无标准答案,百态人生都值得一过。
《人生七年》之阶层·上
来自上层社会的约翰对自己的一生有着清晰的规划。7岁时就已经每天在读《泰晤士报》,并且能够对学校不收费的合理性发表清晰简洁的经济学分析。14岁,他就想好了以后要从事法律工作。21岁时,他如愿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律专业,28岁去了法庭。35岁时,他娶了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为妻,婚后夫妻二人一起致力于保加利亚的慈善工作。42岁,他已经成为英国王室的法律顾问。63岁时,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很多人觉得是因为约翰先天条件优越,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让他的人生这么顺利完美。但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看似顺风顺水的人生背后也会藏着残酷的现实。
在《56 up》中,约翰说出了他隐藏多年的秘密: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只能拼命读书拿到奖学金。正如他在21岁时说过的:“人们总是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就是顺风顺水,想去哪所大学读书就去哪所大学读书,一切看起来就是顺理成章,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刻苦努力的日子。”
人生小结:
有人说:“你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平日里,我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优势,轻易抹掉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约翰起点很高,但真正帮他进入富裕阶层的,是背后优秀的教育以及早早地认识自我,树立人生目标,保持务实的打拼态度。倘若缺乏这段“向上攀登的日子”,再华贵的人生也可能高开低走。
《人生七年》之阶层·中
中产阶级出身的尼尔曾是全片里最可爱的小孩,7岁刚出场时,眼睛里泛着光。他说长大后要当宇航员,当不成的话,做个旅游大巴司机也不错。14岁时,他依然是一名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的灿烂少年。21岁,他申请了梦想中的牛津大学,却在考试中失利,最终来到阿伯丁大学,一个学期后,他辍学做了建筑工人。
28岁时,他住在废弃在荒郊野外的房车里,患上了重度抑郁,领着政府救济金四处漂泊。他说:“21岁之前,我的生活太平顺,28岁,我面临崩溃。”先天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这是对尼尔前半生最好的写照。
40岁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尼尔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42岁时,他有了稳定的社会关系,后来成功当选议会顾问。曾经的流浪生涯帮了他大忙,他几乎走过每个地方,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很适合做顾问。56岁时,尼尔甚至被邀请去澳洲做政治演讲。虽然他依旧要靠救济金生存,并没有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看到他脸上露出的笑容,你就知道,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小结:
许多人说,尼尔给人的共鸣最强,他遭遇的挫折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某段彷徨挣扎的时期。可贵的是,度过这段至暗时期后,尼尔成功了,尽管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成功,却过上了他自己喜欢的平静日子。他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只要你愿意,即便被所有人“判了死刑”,也依旧可以改变命运。
《人生七年》之阶层:下
苏是普通工人阶级家庭的女孩。她没有上过大学,24岁就嫁人做了家庭主妇。35岁时,她离了婚,成了一名单亲妈妈,生活的压力像山一样压了过来,但她没有退缩,勇敢面对,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好心态。她开始步入社会,在建筑公司做兼职。42岁时,她重新做回全职,而她的人生也从42岁开始,愈发精彩:她进入伦敦大学法律系的行政部门工作,最初只是负责安排课程,她做得很认真。49岁,她被提拔为整个学院的研究生项目主管;56岁时,她已经可以对着500名学生做公开演讲,丝毫不怯场。“有些人会觉得怕,但我不会,因为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都知道答案!”
“你是否希望有机会读大学?”导演问。“不会,为什么非得往回看?”63岁时,苏仍在大学工作,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她喜欢唱歌和表演话剧,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虽然自始至终她都没能跳脱她的阶级,也没有挣到很多钱,但她乐得其所。或许她早就不在乎“工人阶级”这个标签了。
人生小结:
苏最终都没有取得身份地位上的突破,但她的晚年生活却十分平静幸福。她积极乐观的性格,使她在自己的位置上稳扎稳打,认真生活,遇到问题,积极面对,时刻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这正是平凡人的生活哲学。
2.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被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颁奖词]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立意构思】
立意1: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构思 提出“从心出发,成就自我”的观点,先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论述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与现实产生落差和错位,然后分析这种落差和错位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自己的见解“直面落差,听从内心的声音”
选材 陶渊明、梭罗、韩寒、钟芳蓉
立意2:人生就是有舍有得,有坚持有放弃
构思 提出观点“舍得之间,是为人生”,以演讲稿的形式,讲述在梦想与现实碰撞的过程中自己如何进行取舍的故事,抒发人生感悟“遗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人生就是有舍有得”,给人以启迪
选材 史铁生言论“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不下前者的,必至贪、嗔、痴。连后者也放下的,难免还是贪、嗔、痴”
立意3:尊重多样化的人生选择
构思 提出观点“通往幸福的路不止一条”,通过引入事实论据,表明现实中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人们总爱用单一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人生选择,然后对这种现象和一些观点进行批判反驳,从而凸显自己的观点,呼吁人们尊重多样化的人生选择
选材 张宏民、杨丽萍、陆步轩(北大毕业卖猪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