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快速阅卷关注点:题目+备考主题:信息意识
【技法指导】
一、拟题方法
1.添加补充法
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关联点作为标题。
(1)用扩展或改造后的话题作题目(适用于带有材料的话题作文)。 如“可为与有为”。
(2)直接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当成题目的一部分(适用于带有观点句或关键词的材料作文)。如“强弱之变”。
(3)题目要明确地告诉阅卷教师自己的写作角度(适用于写作角度特别明显的叙事类材料作文)。
2.巧用修辞法
(1)反问:《摔了一跤又何妨?》
(2)设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比喻:《时间是一块试金石》
(4)比拟:《揽得星星入怀》
(5)对偶:《脚踏高台,手触苍穹》
(6)借代:《人生需要掌声》
二、拟题形式
1.“对称式”拟题法
《用心感动,以爱承担》《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 《别样的道路,同样的精彩》
2.“让”字式拟题法
《让榜样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
3.“是”字式拟题法
《美育是一种刚需》《劳动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4.“把(将)”字式拟题法
《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把市民“吐槽”转化为治霾合力》
5.“动宾式”拟题法
《警惕“精神缺钙”蔓延年轻一代》《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
6.“以(用)”字式拟题法
《用刚性制度托起诚信中国》《以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7.“不(莫、别)”字式拟题法
《欲如野马不可纵》《文明底线不可亵渎》《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痛》
【佳题品读】
(2021·全国卷Ⅱ)
1.《可为时代,争做有为青年》:紧扣写作主题关键词,鲜明表明态度。
2.《新时代,青年需有为》:对主题稍作解读,直白有力。
3.《做可为之事,当有为青年》:在主题词上添加具体内容,朴实简洁。
4.《赓续可为精神,争做有为青年》:在主题词上添加时髦词语和内容,简洁朴实。
5.《时代大有可为,吾辈定当有为》:在主题词上添加具体内容,表明态度,简洁有力。
6.《立可为之世,成有为之志》:在主题词上添加时髦词语和内容,押韵清爽。
【高分须知】
一、拟题思维路径
具体来说,将材料关键词融入标题,或由文章立意缩成标题,或由文章内容生成标题,主要是通过因果思维、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四个方面的路径生成作文标题。
1.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因果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具体包含四种思维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以及措施分析。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会给人一种立意“深刻、深远、高远”的感觉。
通过对高考优秀作文标题分析发现,通过因果思维生成标题,有时是一种分析,有时是几种分析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生成路径:
(1)措施分析生成标题
运用因果思维中措施分析来生成标题,即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法、手段,也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拟定。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材料话题或任务的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一种不同措施的对仗,从而生成标题。
如《宽以待人处事,严于律己修身》从待人处事和律己修身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仗工整。
(2)功能分析生成标题
即通过分析事件产生的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生成标题,即“会怎样”。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具体的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关联文章的立意、主题,形成一种功能上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如《尽赏自然,尽得清欢》,“尽赏”“尽得”形成一种语音的重复,是对作文立意——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的概括,语言简洁,具有诗意。
(3)“措施+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采用前面一句是措施,后面一句是功能的方式生成标题,即“方法+影响或结果”。
比如四川一考生以《褪浮华,显本真》为题,对立意“褪去那看似聪明的浮华,好显出老实的本真”加以浓缩,通过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深入思考,立意精准而又有深度。
(4)“原因+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前一句是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事件结果产生的原因的思考、追问、考察,后一句是对措施产生的功能、结果、后果、影响的概括、提炼。一般可以用省略“因为”“所以”的因果句来表述。此类标题具有“深刻、深远”的特点。
2.通过相似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运用相似思维生成标题,即通过联想,从材料或文章内容中提取关键词,发现材料与文章内容的相似点,从而生成标题。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将文章内容以比喻等形式提炼出来,象征文章立意,从而生成“高妙”的标题。
如《喷泉精神,泉水人生》,标题将喷泉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示出考生较强的思辨能力,以喷泉精神、泉水人生来诠释人生奋斗与成功希冀,思考生命实质,从泉水与人生中把握相似之处:人生智慧的呈现是类似泉水积聚的结果。
3.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构成思维路径生成标题,即对事物结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浓缩文章内容。一般方法是,将文章立意运用构成思维分解成两个方面的要素或元素进行概括,生成前后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立意的标题。比如将空间的“东西”“上下”,时间的“今昔”“早晚”,人事状态的“吉凶”“祸福”“盛衰”“兴亡”等这些两极共构的词语拆分开来用。正对式标题、反对式标题,均可以通过构成思维路径生成。
如《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宏”“微”采用对比形成张力,“科学之道”“自然之美”形成形式上的重复,将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两种方式感知自然的立意浓缩出来,体现辩证思维。
4.通过过程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从事情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关键环节进行概括、抽象生成标题。一般方法是,将文章内容或立意运用过程思维分解成为两个方面的历史过程、关键环节,关联文章立意、主题,生成两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事件或主题的标题。
如《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将对自然的态度、感知自然的方式分成“张开”“拥抱”两个环节,形成情致上的重复,概括了文章立意、主题。
二、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
2.标题不能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把思维蕴含其中,这样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4.标题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
【备考理由】
素养要求 智能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海量的信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信息的影响——我们从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辨别信息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高考关联 身处信息时代,信息意识与媒介素养是无法规避的话题,高考命题有所涉及也在情理之中,譬如2020年北京卷作文题(2)“一条信息”、江苏卷作文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等
【主题素材】
[微素材]
1.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会进一步膨胀。
——成思危
2.在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
——全球最大的新闻频道CNN
3.如果错过互联网,与你擦肩而过的不仅仅是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王峻涛
4.世界经济学家说:“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
5.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几百年才有的一次机遇。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活素材]
1.“人脸识别第一案”:生物识别信息当谨慎
2021年4月9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迎来了终审判决。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判删除原告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和指纹识别信息,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
2019年4月,郭兵支付1 360元购买野生动物世界双人年卡,确定指纹识别入园方式。2019年7月、10月,野生动物世界两次向郭兵发送短信,通知年卡入园识别系统更换事宜,要求激活人脸识别系统,否则将无法正常入园。但是,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个人隐私,不同意接受人脸识别,要求园方退卡,并以侵犯隐私权和服务合同违约为由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最终胜诉。
技术的发展应该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将“科技向善”作为企业新的愿景和使命,所着眼的也正是探索在社会问题下,人与先进技术的相处之道。
2.“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必须叫停
2020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名单,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涉及个人信息过度收集。
人们在给手机安装某些App时,往往会被询问是否允许索取定位、发送通知、访问设备照片、拨打电话等。为了可以正常使用App,用户不得不选择“允许”或“接受”。于是,用户的一些信息,甚至一些与使用App无关的信息也被App平台收集了。当人们在其后打开App时,所看到的一些推送内容恰恰是自己刚刚打电话时所说的内容,这难免让人产生个人隐私泄露的恐惧。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如何通过立法来有效遏制和打击过度采集个人信息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融资2亿造时光机?“伪科创”要不得
2021年2月初,一份名为“时空穿梭路演PPT”的文件在网上广泛流传,在这份 PPT 里,山西某公司号称要融资2亿元造时光穿梭机,并称已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有人质疑,这就是一张粗糙可笑的“圈钱大饼”。随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声明辟谣,否认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
“时空穿梭”是不少科幻作品中的流行元素,只要人们登上时光机,便可以自由穿梭于历史与未来。从科学角度看,虽然也有物理学家在对此进行研究,但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而这家公司给出的“时空隧道模型”,连一个原型机都算不上。除了虫洞和时空穿梭这两个唬人的理论,根本就没有其他依据。这家公司借科创之名,行圈钱之实,消耗了科学和公权力的双重权威,扰乱了经济社会秩序,必然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立意构思】
立意1:警惕信息茧房,勿做“信息偏食”者
构思 提出“打破信息茧房,学会和而不同”的观点,先摆现象“智能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到的信息碎片化、单一化”,然后分析原因,指出利弊,再给出解决途径,结尾重申论点,呼吁大家要积极打破信息茧房,放开眼界,收获更多
选材 《人民日报》发文《新闻莫被算法“绑架”》,批判那些痴迷于技术和算法的新闻客户端
立意2:增强信息意识,重视信息安全
构思 提出“对个人信息要有敬畏心”的观点,采用时评手法,先引入事件,进行评议,联系现实生活针砭时弊,批判一些商家泄露或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最后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选材 徐玉玉案(电信诈骗)、巧达科技贩卖8亿份个人简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全文公布
立意3:技术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善用大数据
构思 提出“让大数据造福人们生活”的观点,列举善用大数据的事例,论述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再转换视角,列举反面事例,指出当下大数据泛滥的隐患,从而强调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们还是危害人们就在于如何使用
选材 正面事例——5G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面事例——某外卖平台大数据杀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