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4 23: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目录
知识梳理
01
课堂演练
02
课堂检测
03
课程要求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探究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
课时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是指景物至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_表示;像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_表示.
2.几个名词:物距(u)、像距(v)、焦距(f)、二倍焦距(2f).
透镜光心
u
像到透镜光心
v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2)摆放顺序: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活动可以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_______立的实像;
②当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________;
③当2f>u>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______;
④当u=2f时,像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
⑤当u


等大

放大
同一高度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
(1)一倍焦距分__________(uf成实像、u=f不成像).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不成像,得到平行光
u虚实
(2)二倍焦距分__________(u<2f成放大的像、u=2f成等大的像、u>2f成缩小的像).
(3)凡实像必倒立且物像异侧、凡虚像必正立且物像同侧.
(4)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成虚像时物距越远,像距越远,像越小.
大小
知识点3 放大镜的原理及应用
5.放大镜:
(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使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3)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当物距________焦距时,成______、______的虚像.
小于
正立
放大
课堂演练
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3-6-1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A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应依次将蜡烛、_____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上,然后进行调节,使它们的_________在同一高度.
(2)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_的位置上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像.
(4)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___的位置,在蜡烛的________侧得到___________的虚像.
凸透镜
光屏
光具座
中心
二倍焦距以外
倒立、放大的实
一倍焦距以内

正立、放大
3.(2019沈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3-6-2所示,小明用高为4cm的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4
3 15 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在第3次实验时,将光屏移到光具座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光屏上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3)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当把物体放在光具座“0”刻度线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cm.
10
80
不会
小于
思路点拨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课堂演练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5.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靠近
缩小
思路点拨 根据物理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可判断出成像特点.
课堂演练
知识点3 放大镜的原理及应用
6. 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B
7. 如图3-6-3所示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____侧.
放大

思路点拨 把放大镜放在物体和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使物体落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课堂检测
1. (3分)用如图3-6-4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所成的像显倒立、缩小的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 42cm 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 30cm 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 30cm 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
2. (3分)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 )
A. 10 cm B. 15 cm C. 20 cm D. 25 cm
3. (3分)物体距凸透镜40 cm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 cm B. 30 cm C. 20 cm D. 10 cm
D
B
4. (3分)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5.(3分)如图3-6-5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
6.(3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3-6-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
B.当u=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7. (4分)如图3-6-7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3-6-7乙时,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10
放大
8. (3分)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3-6-8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3-6-8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像(以上两空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远离
9.(5分)如图3-6-9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________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偏离光屏中心.
(3)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放大
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

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
蜡烛会越烧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