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红烛》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4 23: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红烛
闻一多
1923年7月
闻一多(1899--1946),原名 闻家骅,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清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手书岳飞的《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的拓荒者,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922年大学毕业赴美深造,学习绘画和文学。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红烛》。
知人论世

1925年回国,写下《七子之歌》,1926年,发表《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1937抗战爆发后,在西南联大任教八年。40年代起,积极投身爱国主义运动,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上”发表最后一次演讲,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知人论世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吟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 红白两色——成灰、流泪 发光
红烛 ——成灰、流泪 发光 “红色”
红——赤诚之心
明题材: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诗歌主旨。
“物”(意象)往往是作者的自况。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赞美红烛
红——热烈,赤诚
吐出 比比——自我叩问
红烛——诗人——赤诚之心
第一部分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第一部分
谁?疑问——母亲、祖国
为何成灰?——疑惑、心疼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彷徨、延宕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不误——本就该如此——自答
原是要烧出光来——必然要燃烧自己的命运
自然的方法——生来如此、价值所在
思想变化:矛盾冲突 —— 重新觉醒
再次体认“红烛”(或诗人自身)的存在价值
第一部分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烧吧!烧吧!——认同、肯定、鼓励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唤醒沉睡无知、激发斗志
灵魂——沉睡的民族精神
监狱——封建思想的枷锁
救出灵魂、捣破监狱
——启蒙开拓、打破枷锁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心火发光——
创造光明
泪流开始——
慷慨悲壮,准备牺牲自己
赞扬、自勉;坚定燃烧自己的命运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着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再次疑惑: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不甘?不愿?×
哦!
——时间的延宕,思索和领悟
残风——艰难险阻、反动势力
着急得流泪——敬佩、讴歌
红烛精神的升华:
甘愿牺牲自己——为不能发挥光热而急
第 二部分
第 二部分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流罢!
——鼓励、激励
慰藉的花儿
——创造光明
快乐的果
——甘之如饴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第 三 部分
灰心流泪
——牺牲自我的个人命远
创造光明
——个人价值的发挥
赞叹、讴歌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劝勉红烛、坚定信念
第 三 部分
思考:为什么不问收获?
①命运不公、收获不多——民族国家的复兴艰难漫长,需要不懈耕耘、
②无私奉献,不求功利
小结(记笔记)
思想情感:1、赞美、讴歌红烛的献身精神
2、表达自己崇高的爱国精神
诗歌主题:1、 献身于民族国家的伟大抱负
2、激励广大青年不断耕耘和探索
手法:
1、象征、比喻、拟人
2、每一节都以“红烛啊!”开端,反复吟咏,情感不断变化。
结构层次:
1-4,困惑——醒悟,体认燃烧自己的命运
5-7,困惑——再次醒悟,愈加坚定燃烧命运
8-9,鼓励、坚定(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艺术特色(记笔记)
新月派 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新诗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建筑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知 识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