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视 图
一、概述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五小节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学习了投影与直观图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三视图的画法的一节课,三视图是立体几何部分经常应用的知识,并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在课改后的高考中每年必考。本节课与今后学习的柱、锥、台等的表面积及体积都有紧密结合。可以说这一节课是比较新颖的课,本节所涉及到的知识方法,在今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都可以结合应用。
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中遵循了新课程的课程整合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平行投影、正投影,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的理解平行投影及正投影的形成过程。此外,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还可以使学生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有直观的了解,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事物认知方式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制的几何体模型;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辽宁省凌海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十四班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投影与直观图及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3)学生在初中学过简单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
四、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各小组观察自己制作的几何体模型,然后描述所看到的几何体形象,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要全面认知物体则应该全方位,多角度观察物体,只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则在描述物体形状、大小时则显得片面。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三视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画法,难点理解三视图各视图之间关系及画三视图。
六、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几何体模型,然后描述几何体形状及大小。本节课采用实物观察、小组合作、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方法规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三视图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复习平行投影,介绍正投影及正投影性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课件。 为学生探究三视图作好准备。
亲历亲为 如何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空间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数学语言:把图形向几个不同的平面分别作正投影,将这些投影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各小组同学观察自制几何体模型,然后对几何体进行描述。教师可适当提问或引导。 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几何体模型,并对其进行描述。实物教学,形象、直观。
提 炼 升华 通常总是选取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射面。介绍水平投射面、直立投射面、侧立投射面和俯视图、主视图及左视图。介绍三视图。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教师演示课件,给出三个两两垂直的投射面及三视图的概念。 形象、直观地通过课件演示三个投射面的位置,及三视图的形成。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增加学生对三视图形成的过程的印象。
透视本质 介绍物体的长、宽、高。总结三视图之间的本质关系:“主左一样高,主俯一样长,俯左一样宽。” 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依据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发现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学 以 致 用 简单几何体(柱、锥、台)的三视图的画法。若柱、锥、台的三视图画法学生能够掌握,则可进一步探究根据柱、锥、台的三视图求其表面积或体积的问题。 师生根据几何体模型共同总结柱、锥、台的三视图画法,然后学生板演。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作图能力。
归纳小结 1.正投影及其性质2.三视图3.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使学生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布置作业 教材24页练习A第1,3,4题。预习由物体的三视图画它的直观图。 作业布置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会做的题目。 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练,有所得、有所学。为下一节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1.1.5三视图1.正投影及其性质2.三视图3.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使本节知识脉络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课件演示
归纳本质
课件观察
总结规律
简单应用
迁移练习
温故知新
课件演示
多媒体大屏幕,学生板演时,可收起。
PAGE